突出“四性”,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
2020-01-13唐宗礼
文 / 唐宗礼
安全教育培训是抓重点、打基础、强弱项、补短板、利长远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常抓不懈的永恒课题,许多企业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并不十分明显,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总难如人意,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安全生产的促进与保证作用发挥并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够、灵活性不强、创新性不足、严实性不力等问题,弱化了教育培训效果。对此,必须在突出“四性”上下力气,用实招。
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要把安全生产对于社会和谐、企业发展、员工安康及其家庭幸福的关联性、影响性讲清楚、讲透彻,让干部员工充分理解安全是福,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深刻道理,多用事故案例予以警醒,多用算账对比进行启发,多用说理开导进行沟通,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增强维护安全、遵守制度、尽好职责的自主性、自觉性、自为性。要加强全员安全素质调查摸底,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突出问题导向精心设计培训专题和课程,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着重研究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人员的安全素质能力培训需求,划小培训单元,分门别类、各有侧重,有计划、有重点、差异化地开办各类培训班,既要避免不分工种、不分技能等级“大呼隆”一锅烩现象,也要防止只培训工人而忽视管理人员、只重视新员工培训而淡化老员工培训的片面性,做到人人受培训,个个有提高。
学用结合,突出灵活性。教育培训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缺乏实用性或脱离安全生产实际的培训,只能是花钱买吆喝的无用功,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的“留痕”作秀,于安全生产实际毫无意义。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把实用、管用、能用、好用作为优选与优先之举。要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梳理总结过去教育培训工作的成败得失,精挑细选针对性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培训。诸如,改变单一的集中开展课堂教学的模式,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类施教”的原则,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拓宽安全教育培训渠道。要坚持企业集中培训与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挥基层班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与实际需要结合紧密,人员少易组织,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例会、JSA分析等进行短小精悍培训的方便性等特点,落实基层班组的培训责任,指导基层班组制定培训计划,采取一日一题、骨干示范、结合岗位巡回检查进行指导、班组安全故事会等灵活性方法,把教育培训融入班组管理的日常与经常,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育培训的主攻目标,把生产岗位与生产现场作为教育培训的主战场,切实保证教育培训的实际性、实战性、实用性、实效性。
改进方式,突出创新性。方式与观念陈旧、呆板、老套,是制约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原因。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安全教育培训同样如此。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重要之举是创新理念。要强化以人为本思想,把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有效保护员工劳动安全与劳动尊严,促进员工立足岗位实现人生梦想,营造全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立足点,把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企业安全与员工安全有机统一起来,在持续有效的教育培训中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要把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作为重要突破口来抓。在培训路径上,坚持激活“内力”与借用“外力”相结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力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官教兵+兵教官”“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等途径,既把专家学者请到企业现场教学,又针对性选拔关键岗位人员到兄弟企业、科研院所开展针对性进修培训;既组织干部员工进行课堂培训,也组织到实训基地、生产现场进行操作实践;既开展线下观摩培训,又组织线上对抗打擂;既组织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员技术人员担当讲师,又组织班组长、先进模范等业务技术骨干进行示范,以多样化、灵活性方式延伸课堂教育,做到学以致用。持续性、广泛性推行“课堂教”+“网络学”以及“课堂+基地+实践”等方式,加大体验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育培训的比重,让教育培训对象更多地在实践中强化学用实效,促进教育培训内容尽快实现向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与实际效果的转化。
从严管理,突出实效性。安全教育培训是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极其严肃性工作,必须从严从实管理,强化约束,依照制度机制抓落实、抓执行、抓改进,才能步步为营,保证效果。要统筹规划,从严推进。要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安全发展、提质增效的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工程来部署,按照“统筹全局、科学整合,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与计划,紧盯教育培训目标任务,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教育培训管理与责任体系,有效解决责任不落实、目标不统一、力量不集中的散乱现象。要强化保障,从严管理。将安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度生产成本预算,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全力保障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对教育培训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员的严格考核,把教育培训计划完成情况、教育培训效果与组织绩效、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各级责任主体全面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效果检查验收制度,采取考试、考核与现场鉴定等多样化方式了解掌握教育培训对象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业务收获、技能提高情况,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将接受教育培训人员的学习培训实际效果与其岗位任用、奖惩、评先评优等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全员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主动性、责任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