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1-13王兰君
王兰君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临床上将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中风病。这是一种主要因患者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且多发于老年人群。尽管很多患者在临床治疗后可以恢复,但患者仍可能患有语言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现象,这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出现下降现象[1-2]。本研究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早期康复护理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9岁,平均(58.61±2.13)岁。体质量42~81 kg,平均值(61.16±1.42)kg。常规康复护理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1~79岁,平均(58.13±2.46)岁。体质量40~82 kg,平均值(61.12±1.40)kg。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常规康复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①体位护理干预:正确摆放患者的良肢位,并协助体位变换以抑制患侧痉挛,加强患侧刺激以减轻患侧忽视:护理工作及操作均在患侧进行,引导患者将头转向患侧。②肢体康复锻炼干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训练,如Bobath握手、桥式运动、关节被动运动,并逐渐进行坐起训练。如果患者已经完成站立训练和肢体肌肉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完成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③语言和认知康复训练干预:针对因脑梗死导致的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技能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完成口腔训练,并给予口语交流和听收音等,然后指导患者完成相关的简单语音训练。④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不良心理,需给予相应的调节和干预,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树立治疗信心[3-4]。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的时间、康复知识的知晓评分、康复锻炼配合度(0~100分,得分越高则康复知识的知晓度、康复锻炼配合度越高);护理前后患者FMA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BI指数(0~100分,越高越好)、MMSE评分(0~30分,越高越好);护理投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20.0统计,计量资料施行t检验,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早期康复护理组脑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30例(100.00%)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20例(66.67%),P<0.05。
表1 护理前后FMA评分、BI指数、MMSE评分相比较(±s)
2.2 护理前后FMA评分、BI指数、MMSE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FMA评分、BI指数、MMSE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护理组FMA评分、BI指数、MMSE评分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见表1。
2.3 两组住院的时间、康复知识的知晓评分、康复锻炼配合度相比较:早期康复护理组住院的时间、康复知识的知晓评分、康复锻炼配合度(15.24±1.41)d、(96.54±3.61)分、(96.24±3.21)分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20.30±2.17)d、(82.21±3.57)分、(82.14±3.01)分,P<0.05。
2.4 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相比较:早期康复护理组护理投诉发生率1例(3.33%)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9例(30.00%),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突发性严重疾病,具有病程长,疾病恢复时间长,且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早期实施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5-7]。
本研究中,常规康复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组脑梗死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早期康复护理组住院的时间、康复知识的知晓评分、康复锻炼配合度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FMA评分、BI指数、MMSE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护理组FMA评分、BI指数、MMSE评分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早期康复护理组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疾病认知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投诉率,改善认知功能和活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