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汤证“营阴郁滞”病机溯源与辨析

2020-01-13张冬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卫气营卫伤寒论

周 易,陈 萌,张冬梅,张 迪

(1.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太阳伤寒证(麻黄汤证)是伤寒太阳病篇最重要的一条分支。麻黄汤证的病机一直以来被描述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的太阳伤寒表实证”,“营阴郁滞”指津血运行滞塞不通畅的病机状态,现在被简称“寒伤营”,许多医家主张此说。“营阴郁滞”说看似对麻黄汤证的证候解释合理,如伤寒论47条中的“自衄”,字面上确实牵涉到营血,除此之外的症状也大多与卫气相关,但涉及营血不代表“寒伤营”,其发生的前因后果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先就其说法源流作一梳理,以便揭示麻黄汤证的病机内涵。

1 “营阴郁滞”的形成与辨析

1.1 “营阴郁滞”溯源

从王叔和开始,有了“风伤卫,寒伤营”的说法,“风伤阳,寒伤阴,卫为阳,营为阴,各从其类而伤也”[1]。到孙思邈时有了“疗伤寒不出麻桂青龙”的说法。“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正对之法。[2]”朱肱明确提出寒伤营:“大抵感外风者为伤风,感寒冷者为伤寒,故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桂枝主伤卫,麻黄主伤营,大青龙主营卫俱伤故也。[3]”许叔微又加以论述强化:“寒伤营,则寒邪干于阴血,而营行脉中者也。寒邪客于脉中,非特营受病也,邪自内作,则并于卫气犯之,久则浸淫及骨。[4]”

从朱肱到许叔微再到成无己,最终由方有执正式提出伤寒病的“三纲鼎立”说:“桂枝汤证为风伤卫,麻黄汤证为寒伤营,大青龙汤证为风寒两伤营卫”“太阳一经,紧关有始病营卫之道二,所以风寒单合而为病三,三病之变证一百五十八,故分三病为三纪,以为各皆领其各该所有之众目,以统属于太阳。[5]”

“三纲鼎立”说,由方有执正式提出之于前,而其后喻嘉言、尤在泾、周扬俊、沈明宗等又曲畅之,拥护者蔚然成风。喻嘉言反对王叔和、林亿等人维护旧论说,赞赏方有执错简论。承袭方有执“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的论述,强化了太阳病“三纲鼎立”之说。尤在泾还对此说有所补正,认为首篇所说的“寒之浅者,仅伤于卫;风伤之甚者,并及于营。卫之实者,风亦难泄;卫之虚者,寒亦不固”[6]尚不周全。认为不必仅执着于营卫的孰虚孰实来辨伤寒和中风,当从有汗无汗来辨别。周扬俊的《伤寒论三注》沿袭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两书注释,分别以风伤卫三证、寒伤营三证、营卫俱伤二证论述太阳病证治,又加以己见而成。沈明宗和舒诏学术上也推崇方有执、喻家言错简论,亦倡“三纲鼎立”说。除此之外,张璐也增列了风伤卫犯本、寒伤营犯本、风伤卫坏证及寒伤营坏证几个类型。

1.2 “寒伤卫”的提出

归根到底,他们都误解了原文。《伤寒论·辨脉法》中:“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明言荣卫俱病,“风则伤卫,寒则伤荣”是种互文对举,中风与伤寒营卫均会受到影响。桂林古本中把大青龙汤条文修改为:“太阳伤寒,脉浮紧”与“太阳中风,脉浮缓”,反而彰显了伪本之伪。惟唐容川开创性地否定“三纲鼎立”说,并提出与之相反的理论“寒伤卫、风伤营”[7],因寒性收引,卫气被寒外束,毛窍闭塞则无汗,治用麻黄汤开卫气;风性疏泄,营气被风邪伤,卫气不固,营阴外漏则汗出,治用桂枝汤和营卫。也就是说,麻黄汤证的形成主要与卫气有关,与营气(里)关系不大。同时,它们不仅涵盖不了伤寒病正证,也涵盖不了太阳病正证。

2 麻黄汤证病机内涵

2.1 卫是津之气,营乃血之气

人体之气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属性阴阳角度二分,分为阳气与阴气;一类是从结构组成提出,根据脏腑经络、气血营卫分为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营气与卫气2组。《伤寒论》曰:“荣(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用运行于脉内和脉外区别营卫。其实,卫是津之气,营乃血之气。营气与血的关系容易理解,中医学经常并称“营血。”卫气与津液不仅均循行于脉外,而且功能一致。如《灵枢·本脏》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与《灵枢·五癃津液别》中“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的论述相似,表明两者均具有温煦、营养的功能。更有意义的是,卫气的司开合功能正是针对津液自身,即“卫津一体”[8]。

2.2 寒伤卫分,卫气郁闭,营卫俱强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罗列了太阳伤寒证或称麻黄汤证的证候,被称为“麻黄八症”或“伤寒八症。”无汗代表阴气未虚。外受寒邪,寒性收引凝滞气机而郁,卫气因表郁而强,经气不畅,则“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当阳郁蓄积到一定程度,阳气已张,便开始发热。影响到肺气运行便“喘”,此时阳郁未达表外泄,阴气未虚,故“无汗。”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本条论述的是太阳阳明合病之始。“喘而胸满”提示感邪较重,阳气相对旺盛,犹可郁于肺系,肺阳壅塞,并有可能达表,蓄势待发,表证渐显。“不可下”提示数日不大便。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第46条描述的证候也较为全面,尤其是补充了“脉浮紧”(第1条“脉浮”与第3条“脉阴阳俱紧”)。阳气内郁而欲外张会“脉浮紧”,“无汗”示阴气未虚,服药后奈何病重药轻,“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阳气发越,热损血络,热随血出,故会“衄乃解。”因“阳气重”郁热俱甚,仍需要麻黄汤发汗解表。

其实,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以阳气郁闭、腠理不开为特征。关于麻黄汤证的病机,《黄帝内经》中有相关的说明。《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记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素问·调经论篇》中说:“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以上两条医论提示,由于风寒外闭,人体与外界相通的上焦(肺)、腠理、皮肤、玄府均处于不通的状态,可导致卫气郁闭,不得泄越,机体处于失开状态,营卫俱强,形成麻黄汤证。

3 太阳中风与伤寒营卫二气的变化

3.1 太阳中风“营弱卫强”的实质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多次提到中风,并与伤寒或中寒对举。中风与伤寒根据其具有的相反病因属性,风性开泄,寒性收引,阴阳二分为阳邪与阴邪。其归根结底是表虚与表实的对应关系,当以有汗、无汗为主要区别特征。另外,正常人卫气在外而内交于营,营血在内而外交于卫,营卫处于调和状态。在太阳表病受病阶段,中风与伤寒损伤营卫二气各有特点。

桂枝汤证强调“营弱卫强”,其病机的实质是营卫二气并非阴阳二气,是协作关系。太阳中风之前,营气虽和但已虚弱,血的外达内收均不足,卫气失于资助,营卫俱弱,构成了受邪的基础。受邪之后,卫气抗邪而不和因郁而强,此时的卫强是一时性的。随着腠理失司,津液过早外泄,卫气也势不得强,营气更加虚弱,导致病情的迁延,甚至可以见到“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

3.2 太阳伤寒表郁的转归与治疗

前面已经论述了伤寒损伤营卫二气的过程,最关键的病机是表郁。表郁的发展会有以下2种转归:一是从阳气的虚实看,阳气郁表,如果能从汗解或者从衄血解(第46条,红汗),病情往往趋向好转。如果阳气郁而不解,内热渐生,就可能形成大青龙汤证。伤寒论第38条和第39条是大青龙汤证的条文,一言“中风”,阳气偏盛,化热迅速,紧热疼烦俱显;一言“伤寒”,阳气偏衰,化热迟滞,不紧反缓,不疼反重,类似少阴寒证,说明太阳伤寒证化热的两种情况,不能视作“三纲鼎立”之“风寒两伤营卫。”如果太阳伤寒证从虚而生寒,就极有可能发生小青龙汤证。二是从疾病的传经与否看,当表阳郁闭极甚,却又无法汗解,并有化热入里趋势之时,病情会有2种转归:依靠衄血宣泄郁闭的阳气; 发生传经,可能传经于阳明。遇到这两种情况,如果热随血出,郁未全解,或正处于太阳阳明并病阶段,则仍然有用麻黄汤或其他手段发汗的必要,麻黄汤不仅仅用于太阳证。

治疗上麻黄汤是典型的发汗剂,汗出只是现象,发郁散热才是目的。有桂枝辛甘通阳、杏仁苦甘行气相助,则其发阳之力更强,使其阳郁达表,通过发汗解表郁,解除营卫俱强的状态,则积蓄的热量得以散发。

4 结语

综上所述,“营阴郁滞”的形成归结于许多医家的拥戴。从朱肱到许叔微再到成无己强化,最终由方有执正式提出了伤寒病的“三纲鼎立”说,其后喻嘉言、尤在泾、周扬俊、沈明宗等又曲畅之,拥护者蔚然成风。但其实麻黄汤证的形成主要与卫气有关,与营气(里)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人体受病自内而外,麻黄汤证矛盾主要集中在卫分,营分未见明显问题。即使出现衄血,也是属于麻黄汤证的变局,卫郁影响到营分,营卫俱强,不能因此认为是“寒伤营。”另言之,同营分有关系的反而是表虚证,营卫俱弱。原文的“卫强营弱”是卫气抗邪的一过性自然反应,因郁而强。随着汗出,营气会更加虚弱。

猜你喜欢

卫气营卫伤寒论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浅析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