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心逍遥饮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2020-09-24朱晶晶王艳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绝经期西药中药

朱晶晶,王艳昕

(1. 淮南联合大学,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1)

失眠是一种主观感受,主要指因入睡和(或)睡眠难以维持而引起睡眠质量或数量不能满足正常需求并导致日间功能出现障碍[1]。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水平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涉及内分泌、妇科、神经科等领域的疾患,主要表现有心烦、潮热、失眠、盗汗、易激惹等。围绝经期失眠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症状,指女性(多见于41~60岁左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生理改变等使其睡眠功能受到影响[2-3]。中药汤剂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应用补心逍遥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4]制定:年龄在41~60岁之间的女性失眠患者,以失眠为主诉,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梦多(偶有恶梦)、醒来较早且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时间<6 h;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白天易疲劳、头昏、精力不佳、注意力及记忆力差等;上述症状发生≥3次/每周,持续时间≥1个月;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不寐的相关标准:患者出现难以入寐,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晨醒过早,甚则整夜不能入寐,晚间睡眠少于5 h,且连续超过3周;患者于白昼出现头部昏沉、烦躁不安、乏力懒言、记忆力差等症状;常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劳倦及思虑过多引起。

1.2 纳入标准

符合失眠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入组前2周内无失眠类药物使用史;汉密尔顿(HAMD)焦虑及抑郁评分>7分,SSS评分>30分;患者自愿参与并能配合治疗。

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者;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生殖系统肿瘤,有较为严重的肝、肾、心、脑血管类疾病;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查的患者。

1.4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安徽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收治的62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1例,患者年龄41~60岁。中药组患者平均年龄(48.6±4.9)岁,病程2~24个月,平均病程(12.4±5.5)个月;其中难以入睡且易醒者18例,夜间梦多或醒来较早者10例,整夜不眠者3例,患者平均睡眠4.8 h;西药组患者平均年龄(48.3±4.8)岁,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12.3±5.6)个月;其中难以入睡且易醒者15 例,夜间梦多或醒来较早者12例,整夜不眠者4例,平均睡眠4.8 h,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属知情同意书。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观察组 采用补心逍遥饮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柴胡12 g,当归12 g,白芍20 g,白术19 g,龙骨20 g(先煎),牡蛎20 g(先煎),茯苓10 g,炙甘草6 g,代赭石15 g(先煎),旋覆花10 g(布包),淡豆豉10 g,淡竹叶10 g。腰膝酸软加川牛膝10 g,熟地黄20 g;烦躁出汗加小麦30 g,熟地黄20 g,防风10 g;心悸、气短加太子参12 g,远志10 g;舌苔黄腻加清半夏9 g,栀子6 g,黄芩6 g;舌质紫黯有瘀斑加枳壳12 g,川芎10 g,红花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午饭后、睡觉前2次服用,疗程4周。

2.1.2 对照组 给予西药右佐匹克隆安眠治疗(江苏天力士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69,规格为每片3 mg),口服每日1次,1 mg/次,睡前服,疗程4周。

2.2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2.2.1 临床疗效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疗效分级[5]。治愈:患者自觉无明显失眠症状;显效:患者自觉失眠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晚间睡眠达到6 h以上,入睡少于0.5 h,醒后精神佳,无头昏、无力症状,日间工作状态良好;有效:患者自觉失眠症状较前有所好转,睡眠质量较前提高,晚间睡眠达到4~6 h,入睡时间约0.5~1 h,醒后可正常工作;无效:患者自觉失眠症状较前无改善甚则加重,晚间睡眠低于4 h,仍有易醒、多梦等症状,日间工作状态不佳。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率。

2.2.2 PSQI积分 2组患者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均进行PSQI评分评定,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主要从患者的睡眠感受、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影响睡眠因素、有无服用安眠类药物以及有无日间障碍等7个方面进行积分。总分波动在0~21分,以7分为界,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重。以PSQI总减分率评定总疗效,总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76%,1];显效:[51%,76%);有效:[25%,51%);无效:[0,25%),并对PSQI的7个组成因子进行各项积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2.2.3 躯体化障碍(SSS)积分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SSS评分,用于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以总分评定患者的严重程度,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重。按程度可分为基本正常≤29分,轻度30~39分,中度40~59分,重度≥60分。

2.3 用药安全及症状改善情况

分别统计2组患者在给药及停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服药后症状改善所需时间,2组患者各选8例随访2周。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疗效比较

表1示,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睡眠评分比较

表2示,2组患者PSQI积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SQI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组在治疗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西药组,而在治疗睡眠时间及入睡时间比较西药组效果更好。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积分比较(分,

3.3 躯体化障碍评分比较

表3示,2组患者治疗后SSS评分均下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S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用药安全及症状改善情况

中药组有2例患者白天出现乏力、困倦症状,多数患者治疗3周后改善。西药组有18例患者白天出现乏力、反应欠灵敏、头晕、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等症状,多数患者治疗5周后改善。中药组随访的8例患者中,症状无反复;而西药组的随访中,有2例出现症状反复。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SS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西医认为,女子因年龄的增长变化,卵巢的排卵机制会发生异常,体内的性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6]。西医以激素替代及镇静类药物为主,治疗有效,但多数患者易产生成瘾性、停药后反弹且长期服用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7]。中医认为引起围绝经期失眠的主因是心神失养、神无所归,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因肝气郁结致气机不舒,而使气血虚衰,心神失养。《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又有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曰:“女子以肝为先天”,即表明肝在女子一生中发挥重要作用[8]。《黄帝内经》有言,女子易因七情变化所伤使肝气不舒,加之女子经带胎产伤血,迁延日久易致肝失疏泄,血气虚衰,阳不入阴,从而引发失眠。《素问·调经论篇》曰:“心藏神”,意为人体的生理及精神活动均由心所主。《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有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为生命之根本,心主一身之血脉,心之功能发生异常则血不足,神不能安。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名方。小补心汤记载于敦煌莫高窟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主治血气虚少、气噫、不欲食、心中动悸、烦躁、汗出、时悲泣、脉时结者,与围绝经期患者症状相类似,二者合方应用,共奏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清心除烦之功。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疾病时,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辨证论治,能够调节患者五脏六腑机能,从而持续发挥药效,且对药物无明显依赖性,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9-10]。张有志等发现,小补心汤中的总黄酮提取物有明显的抗抑郁效果[11]。刘丽娜等研究发现,逍遥散中有类似于雌激素的物质存在,可通过激活卵巢来表达抗焦虑、抑郁作用[12]。逍遥散可通过逆转大鼠海马区蛋白表达,调节相关蛋白在海马区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抗焦虑抑郁的作用[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应用补心逍遥饮对睡眠改善有明确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同时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少,且随访2周后无明显反弹及成瘾症状。由此可以得出,补心逍遥饮能够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水平,改善躯体症状且疗效显著,临床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绝经期西药中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