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LASIK手术前后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2020-01-13任翠莹
任翠莹 朱 元 徐 彦
(大连何氏眼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接受了此手术。当患者并发白内障需要再次行白内障手术时,由于屈光手术使角膜前表面变平,打破了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同时角膜形态与眼前节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出现变化,导致经典的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方法的准确率出现误差[1],影响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减少准分子激光手术后人工晶体屈光度的计算误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针对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研究表明[2-3]Haigis-L公式对LASlK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就我院120例近视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分析,并探讨飞秒LASIK手术前后应用Haigis-L公式计算所得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共240眼),均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术前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组(屈光度-1.00~-3.00D)、中度近视组(屈光度-3.00~-6.00D)、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00~-10.00D),每组40例。低度近视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31岁,平均(25.3±4.1)岁;中度近视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32岁,平均(25.4±4.0)岁。高度近视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32岁,平均(25.3±4.2)岁;对比三组一般资料,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应用视力表、验光仪、裂隙灯等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检查后证实,符合近视诊断标准;③矫正视力≥0.8;④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眼轴长度<22.5mm、>28.5mm;②角膜变性;③高眼压;④既往眼部手术史。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飞秒LASIK手术。术前3 d予以抗生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4次/天点眼。手术设备应用美国intralase 150飞秒激光机和德国阿玛仕1050准分子激光机。角膜瓣厚100~110 μm,激光切削直径为6.0~6.5 mm。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常规抗炎抗感染用药。
1.3.2 眼部检查方法:对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的远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形态、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眼压进行检查与记录。①远视力: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国家标准)进行远视力检查;②屈光状态:应用电脑验光仪(RM-8800,日本拓普康公司)进行客观验光;应用全自动综合验光仪(CV-7000,日本拓普康公司)进行主觉验光,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度数与近视散光度数;③角膜形态与曲率:应用角膜地形图仪(TMS-4N,日本多美公司),每眼检查4次,取最佳图像进行角膜曲率记录;④眼轴与前房深度:应用(IOLmaster,德国Zeiss公司)记录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⑤眼压:应用非接触式眼压计(CT-80A,日本拓普康公司)检查眼压;⑥其他检查:进行裂隙灯、散瞳及眼底检查。⑦人工晶体度数:应用Zeiss公司(德国)的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中的Haigis-L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
1.4 观察指标:①对比手术前后的眼部检查结果,包括屈光度、前房深度、眼轴、角膜曲率、等效人工晶体度数,等效人工晶状体度数定义为与术前术后相同屈光度水平的人工晶状体度数。②对比三组患者的等效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③分析手术前后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
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系统,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的眼部检查结果对比:手术前患者的屈光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等效人工晶体度数分别是(-4.70±1.85)、(3.76±0.35)、(43.56±1.26)、(20.12±1.98),手术后患者的屈光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分别是(0.44±0.05)、(3.65±0.37)、(38.91±2.36)、(22.60±1.73),手术后患者近视屈光度降低,角膜曲率降低,前房深度降低,计算得等效人工晶体度数变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对比:低度近视组的等效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为(0.27±0.61),中度近视组为(0.44±0.71),高度近视组为(1.25±1.33),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与近视程度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50,P=0.000,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0.267-0.114X(X为近视矫正屈光度数,取负值)
3 讨论
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近视治疗的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常规的人工晶体计算方法使得术后患者计算得到的晶体度数较实际度数小,将造成难以预测的术后远视,分析误差形成的原因:其一,角膜曲率测量误差[4]、其二,有效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预测误差;其三,公式选择误差等[5]。
Haigis-L公式[6]是内置在IOLMASTER设备中适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体计算方法,其无需准分子术前的数据,无需角膜曲率评估术后ELP,主要运用前房深度计算,可以提高准分子术后人工晶体度数预测的准确性。
鉴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近视程度患者手术前后利用Haigis-L公式计算所得的等效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结果显示,手术前患者的等效人工晶体度数是(20.12±1.98),与手术后计算所得的(22.60±1.73)有显著差异,手术后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偏大。并且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
近视程度越高则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越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与近视程度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0.267-0.114X,说明准分子激光手术后需要植入眼内的人工晶体度数应在术前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加上Y=-0.267-0.114X(X为术前屈光度)。综上所述,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后计算得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与近视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选择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患者多因素分析,并结合多种计算方法,尽量减少可能的误差,提高IOL的精确性和可预测性,为广大的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带来更好的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