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特色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

2020-01-13李竞前毕颖慧陆健刘士杰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总站肉牛畜牧

文│李竞前 毕颖慧 陆健 刘士杰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隆化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部,七老图山脉西侧,是河北省第三大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58%为少数民族人口,是国家级贫困县,省级深度贫困县,是全国畜牧总站对口帮扶县。近年来,在全国畜牧总站帮扶下,隆化县将肉牛养殖产业作为产业扶贫主导产业,采取政府推动力降门槛、企业拉动力稳市场、金融撬动力解难题、科技支撑力促发展、合作组织力抗风险、优势产业促内生动力的“六力合一”产业扶贫模式,依托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效果良好。2020年2月29日,隆化县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一、肉牛产业扶贫主要做法及成效

隆化县养牛历史悠久,1978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2010年成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2013年被确定为省肉牛标准化示范区。根据隆化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全国畜牧总站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帮助隆化县确立以重点发展肉牛产业为主的“一主两辅”的特色产业扶贫格局,积极聚合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和特色产业多方资源,形成精准扶贫强大合力。

1.真抓实干加大精准帮扶力度。针对环京津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需求,制定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帮扶工作接地气、见成效。成立由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统筹谋划和沟通协调。成立扶贫开发工作专家组,分为奶牛、肉牛、生猪、肉羊、蛋鸡、肉鸡、饲草等7个方面共82位专家,专门成立环京津及其他地区肉牛专家小组,由畜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或知名专家任组长,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增强了技术帮扶能力。

2.细化帮扶内容强化帮扶措施。认真落实《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要求,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亲自带队多次赴隆化县开展产业扶贫调研及对接帮扶工作,制定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出谋划策促发展。先后选派两名干部到隆化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具体落实产业帮扶工作。与隆化县政府、龙头企业和批发市场签订四方合作协议,明确帮扶工作内容和职责。组织制定《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行动(养殖业)》实施方案,明确各级畜牧推广部门的科技指导任务,与贫困村(户)做好产业、项目、技术“三对接”。

3.加大技术推广强化科技支撑。指导制定肉牛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隆化县肉牛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重要举措,为隆化县养殖肉牛扶贫提供理论指导。组织中德专家赴隆化县开展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并就肉牛不同时期营养管理、青贮窖建设、青贮饲草料制备等开展现场讲解。组织青贮饲料专家开展青贮玉米技术应用专题调研,帮助解决青贮制作难题。组织有关企业和单位捐赠西门塔尔牛冻精10500支,其中1000支为德国进口的优秀种公牛精液,改良当地5000多头繁育母牛,加快了肉牛品种改良进程。

4.帮助争取项目强化资金支持。协助争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粮改饲等一系列项目,项目资金达7000多万元,加快推进当地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特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协助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推进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隆化县作为农业农村部“联办共保+险资直投”试点启动实施,有效防止了养殖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利用自有资金真金白银投入,帮助拍摄肉牛产业发展宣传片,助力隆化县肉牛品牌塑造。同时,支持郭家屯镇建立“黄牛改良示范站”,捐赠液氮罐、输精枪、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向养牛户捐赠混合拌料机、大型铡草机等机械设备10台(套)。援建南兆营村村委会,南兆营村村部由原来“破败”全镇垫底,反转成为郭家屯镇的标杆,村基层组织重新焕发青春,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

5.加大技术培训注重智力帮扶。联合中国农业出版社在隆化县建设了“养殖书屋”,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亲自为“养殖书屋”揭牌,捐赠科技书籍3000余册,打通了技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将技术送到家门口,将培训班办到村委会。组织中德专家举办隆化县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技术人员500余人。举办环京津贫困地区万名农技人员进山上坝行动(养殖业)培训班,培训畜牧(草原)站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近100余人。

经过3年多努力,肉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隆化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全县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2019年,隆化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8万头,居河北省首位,涌现出一批肉牛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2019年,隆化县肉牛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同时,在全县建立了114个村级养牛帮带小区,形成“一社带多户、多社带一村”模式,彻底改变了贫困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两重以上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当前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对口帮扶的机制看:全国畜牧总站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口帮扶措施不够系统。依然延续常规思路,存在用一般性工作代替扶贫工作的现象,没有做到创新性开展工作,对如何处理长期任务与短期脱贫目标研究不够、办法不多。二是产业帮扶的针对性不够。对产销对接、品牌培育关注度不够,产品特色没有充分体现,特色畜产品没能实现优质优价。三是调动各方力量的力度不够。虽然组建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每年都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和任务,但在执行层面没有完全形成合力。在调动社会资源,特别是组织行业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力度不够。

从产业扶贫的效果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过于重视产业的发展,对产业带动效果,特别是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方面研究较少。一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挖掘不足。大多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干事创业意识不强,加上生产经营能力较低,主动学习新技术能力弱,单靠注入资金,让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存在较大困难。二是脱贫容易致富难。扶贫项目虽为贫困户“输了血”,但一些贫困户并未真正参与到项目实施和产业经营过程,自身“造血”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致富奔小康难度大。

三、推进畜牧业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以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产业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以产业兴旺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1.强化顶层设计。指导当地依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整合小散养殖户,科学选址并评估产业发展切入点和难点,编制产业扶贫长远规划,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地方政府是扶贫攻坚的主力军,也是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协调加大吸引财政资金对养殖业扶贫的投入,重点支持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和养殖技术推广,推动特色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因地制宜,细化、完善扶贫产业发展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重点解决用地、水电道路等困难及营商环境差等问题。

2.激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基层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为民过程中的神经末梢,能否守住阵地,关乎基层政权是否稳固。特别是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要严格落实摘帽“四不摘”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强化党建结对帮扶,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实现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3.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全国畜牧总站产业扶贫专家组,加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推广服务能力。定期组织专家进村入户指导,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缓解人才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难题。推广普及畜禽养殖节本提质增效技术和模式,提升养殖效益和竞争力。高度重视疫病防控,加强交易市场监管,防止外来疫病传入。

4.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释放规模化经营潜能。引导、鼓励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规模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立与贫困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促进扶贫项目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优化培训形式,以示范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作为基地开展现场教学,让养殖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5.完善市场营销体系提升竞争力。大力推广订单养殖模式,增进养殖与屠宰加工环节的利益联结。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养殖场、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综合收益。瞄准市场消费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和流通,提升产品市场契合度。完善营销体系,强化收购、加工、分级、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网络建设,特别是要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短板,采取互联网电商、直供直销、商超联营等流通方式,促进产销衔接。

猜你喜欢

总站肉牛畜牧
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召开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二次会议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肉牛口炎咋防治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