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批次化生产与猪流行性腹泻防控
2020-01-13黄红亮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文│黄红亮(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朱进华(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尹训强(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次化生产是将猪群的生产环节调成批次化进行,通常将核心的母猪群体分成多个批次,按批次诱导发情、配种、分娩、免疫、育肥和出售等,达到全进全出。由于批次化生产可以通过周密的计划,采用各阶段的流程化生产模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批次化生产在疫病防控方面同样具有较大的优势,如生物安全措施容易执行到位,疫苗免疫可以同步,重大疫病的隔离防控可有效执行等。因此,在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批次化生产管理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首选的运营模式。
一、批次化生产与疫病防控
传统的连续生产方式表现为各个生产阶段均有生猪不断的进入,做不到彻底的隔离、消毒及统一免疫,从而在疫病防控方面很难全面控制。但批次化生产由于做到全进全出,批次间可以安排一定空栏时间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净化猪舍内的病原微生物;而且栏舍内仅存在单一批次猪群,可进行统一免疫接种和保健,使猪群健康度更高,并能避免交叉感染。
二、批次化生产与猪流行性腹泻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因其主要危害1~7日龄内初生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且发病速度快,疫病传播蔓延迅速,该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PEDV常常存在被其污染的土壤、粪便、栏杆等猪舍环境中,且存活时间长,在粪便中可达9个月之久,还存在于哺乳母猪乳汁中,通过乳汁传染仔猪。猪场批次间的空舍消毒、全进全出等措施,可以减少环境中病原的载量,避免不同批次间猪群的交叉感染,能有效处理突发疫情,同时能统一安排发病产房的清洗消毒工作等。但是,全进全出模式严格的存栏时间要求,可能导致弱仔猪不能按时出栏,增加了批次间PEDV交叉感染机会。另外,猪场为了尽快达到和维护批次生产的满负荷运转,存在“抢先”增加后备母猪配种的头数,而忽略了母猪入群前的驯化时间、疫苗免疫、母猪膘情和日龄等行为,从而导致猪流行性腹泻在生产期间内不断发生,甚至在整个猪场暴发,造成较大损失。
三、批次化猪场母猪群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方案
1.后备母猪。后备母猪混群配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隔离驯化与免疫,150日龄时进行驯化,后备母猪与场内经产母猪混群饲养至少15天,其后免疫接种合适的活疫苗,再免疫灭活疫苗至少2次,间隔3周;若母猪日龄足够,应尽快进群生产,则在配种前应隔离驯化不低于15天,1周后免疫灭活疫苗至少1次,然后在妊娠75天、90天、105天跟胎免疫灭活疫苗。
2.基础母猪。基础母猪群一般不建议使用活疫苗免疫,主要用灭活疫苗做好跟胎免疫,妊娠90天、105天时各免疫一次;或者采用“普免+跟胎免疫”的方式,普免每年1~2月和9~10月进行2次免疫,同时在妊娠90天、105天时各免疫一次。
3.妊娠母猪。妊娠母猪舍做好妊娠料和哺乳料的交替使用,避免饲料营养不同造成产房母猪奶水不足的现象。
4.临产母猪。建议临产母猪产前3~7天上产床,尽量延长母猪对产房环境的适应时间,减小母猪的应激,严禁出现妊娠母猪直接在配种舍分娩的现象;上产床前应对母猪进行全面清洗消毒,避免病原进入产床。母猪上产床后,应及时清理粪便,定期对产房进行消毒。母猪生产后,开奶前应对乳头进行彻底消毒。
四、批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方案
仔猪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鉴别出仔猪是寄生虫性、细菌性或者病毒性腹泻,针对不同类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细菌性腹泻的仔猪,在人工乳中添加庆大霉素,严重病猪人工灌服庆大霉素,连续两天。
将1~3日龄发病仔猪建议及时淘汰或隔离人工饲养,以免其在产房内不断排毒,从而传染给其他健康仔猪。
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猪舍相关人员、物品和猪只严禁与其他猪群交叉,疫情严重时期以单元式驻场管理,不可随意走动,避免病原在产房间的传递。
加强仔猪和母猪的护理,保证猪舍环境温度,已发生腹泻产房温度建议提高1~2℃。产房腹泻期间持续使用干粉喷洒,每天6次,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减少次数或根据场内病情情况停用;产房过道和走廊生石灰干燥,每天至少消毒两次。
在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情况下,有猪且有足够数量的生猪才是这个时代的“王者”。不论批次化生产猪场,还是连续生产猪场,只有预防好生猪各种疾病,才能保证养殖场有足够存栏生猪,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