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泉
2020-01-13□玄奘
□玄 奘
素叶城西行四百余里③,至千泉。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南面雪山,三陲平陆④。水土沃润,林树扶疏⑤,暮春之月,杂花若绮⑥,泉池千所,故以名焉。突厥可汗每来避暑⑦。中有鹿群,多饰铃环,驯狎于人⑧,不甚惊走。可汗爱赏,下命群属,敢加杀害,有诛无赦⑨。故此群鹿,得终其寿。
[注释]
本文节选自《大唐西域记》卷一。千泉:又名屏聿,故址在今吉尔吉斯山脉之麓。②玄奘(602-664),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 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游学天竺各地,历时17 年,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翻译了大量佛教典籍。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③素叶城:即碎叶城,故址在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当时属唐朝管辖,为东西方交通要道。④三陲平陆;陲,边地。平陆,平地。⑤扶疏:枝叶茂盛而疏密有致。⑥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⑦突厥可汗:突厥族的君主。突厥,古族名,隋时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这里指西突厥。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⑧驯狎于人:对人驯服亲近。押,亲近。⑨有诛无赦:受到诛杀而不予宽恕。赦,免罪。
[赏析]
《大唐西域记》写玄类西行取经的亲身经历,在作者笔下,不乏对沿途所经历的西城诸国的一些恶劣生存环境的描述—“暴风奋发,飞沙雨石”,“居人稀旷,闾巷荒芜,邑里荒芜,城郭颓毁”,“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缺水。戈壁荒漠严重的干旱,几乎灭杀了一切生机,只有当清泉流进干涸的土地,荒漠才会有生命的涌动和创造,才能生长出绿洲和希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读者看到“千泉”这一段记载时,心情就犹如长途跋涉者在赤日下的茫茫沙原上看到了绿树的浓荫。
文章首先交代自己的行程和千泉所处的地理方位、地理环境,描述千泉的绮丽风光,说明其得名的缘由。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使这里土壤沃润,林木茂盛,鲜花盛开,而千股清泉汩汩喷涌,让此处呈现出“北国江南”的异景,这就使突厥可汗顺理成章地将千泉作为自己的避暑胜地和鹿群的栖身之所。作者对鹿群的“多饰铃环,驯狎于人,不甚惊走”的描写,反映了当地民众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野生动物与人的亲近,而“可汗爱赏,下命群属,敢加杀害,有诛无赦”则突出了官方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所采取的严厉措施,读者也可从鹿群“得终其寿”的结果推想当时千泉地区长时期绿意四溢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