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

2014-07-11张茹等

绿色科技 2014年3期

张茹等

摘要:指出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工程移民、生态移民、教育移民等不同移民类型的不同安置模式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特点。基于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与其他类型移民安置模式的不同之处,以山西省平陆县为例,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建立模式评估模型,从扶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主体效益5个方面对平陆县4种移民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应该改变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现状、实施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的建议,为黄土高原进一步开展扶贫移民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值得借鉴的安置模式。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平陆

1引言

11贫困与扶贫移民

贫困是某地区的经济、社会、自然的缺失状态,使得该地区人口基本物质生活缺乏、不具备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并使区域发展陷入低水平状态[1]。自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至2012年,我国仍有128亿人的贫困人口[26]。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发展蓝皮书》中指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乃至最终消灭贫困。扶助贫困地区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2]。

扶贫移民是指受政府或组织资助的贫困人口从环境恶劣地区迁移到自然条件较好地区的工程。扶贫移民通过人口迁移,来改变人生存环境的缺失状态。实施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是扶贫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扶贫移民对解决贫困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研究方法

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贫困地区大规模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资助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山西省平陆县移民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从安置的地域空间角度把平陆县移民安置模式分为4种类型:本村内安置模式、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乡镇中心安置模式、县城安置模式[1]。采用Hildebrand Frey(2000年)的模式评价方法[6]对4种模式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效益最好的安置模式,并根据黄土高原实地情况得出适宜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移民模式。

2扶贫移民安置模式研究

21案例区概况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黄土高原移民项目,位于黄河沿岸的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移民代表,所以本文选取平陆县作为分析案例点进行调研。平陆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南部,黄河沿岸,沟壑纵横,常年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人口中23%为贫困人口。移民大多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的贫困偏远地区,搬迁到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区。现已安置的村庄从移民安置的地域空间角度可分为4类:本村安置模式、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乡镇中心安置模式、县城安置模式。主要采用的为本村安置模式、乡镇中心安置模式,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为辅,县城安置模式较少。至今平陆县扶贫移民工程取得显著效果。

本模式是把居住在环境较差地区的移民搬迁到乡镇中心所在地,居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方便上学就业。本模式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扩宽就业渠道。对于土地资源的再次整合,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都有促进作用31安置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311移民安置成本

资金是移民工作的顺利进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资金充分保证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移民。在现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移民成本最低的本村安置模式和本乡邻村安置模式,当移民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发展更为长远的乡中心安置模式和县城安置模式。虽然安置成本高,但移民后的效果较好。

312土地资源

移民安置首先考虑农民生计基础土地资源。土地的空间分布不均造成有些地方因为本村或本乡没有多与土地,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得不采用本乡邻村安置模式。

313迁入地发展前景

移民的目的要求移民必须考虑移民迁入新居住地后的发展,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改善移民贫困的面貌,脱离贫困的状况,所以迁入地的发展前景也是安置模式选择的一重要因素。选择乡镇中心安置模式和县城安置模式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广阔,前景较好。

分析4种模式的各个指标可以看出,本村安置模式搬迁成本较低,自愿性、满意度高,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是搬迁前后扶贫效果不明显,非农就业状况不好,退耕还林也较少,虽然适应性好搬迁成本低,但是综合效果不好。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退耕还林效果好,搬迁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非农就业少,综合效果一般。乡镇中心安置模式相对搬迁成本较高,社会适应性差,但是扶贫效益、非农就业和基础设施较好,综合评价较好。县城安置模式搬迁成本高,移民社会适应性差,但是扶贫效益好,基础设施完善,非农就业状况好,后续发展前景广阔。从长远来看,乡镇中心安置模式和县城安置模式效益更好。

从平陆县扶贫移民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乡镇中心安置模式和县城安置模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增长快、扶贫效益好,在有充足的搬迁成本的条件下,这两种扶贫效果较好。但是从近期扶贫移民限制因素出发,平陆县移民安置模式应该较多的采用本村安置模式和和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

4结论与启示

41搬迁成本是安置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

在影响安置模式的多种因素中,搬迁成本是首要因素。根据资金的多少选择不同搬迁成本的安置模式,近期资金有限时应该选择搬迁成本最小的本村安置模式,当未来中远期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乡镇中心和县城安置模式。搬迁成本是安置模式的首要因素,选择不同安置模式首要考虑搬迁成本。

42未来减少或取消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

为了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从而出现了本乡镇邻村安置模式。采用该模式,虽然移民住上了新房,但是在新迁入地没有土地,以第一产业为收入的移民还得回原村种地,增加的交通成本。以第二三产业为收入来源的人在当地也没有收入来源,需要到县城或更高一级的市就业,新宅被空置,盖房的投入成了一种浪费。而且移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性一般,在这里适应性差。该模式综合效益一般。未来应减少或取消该安置模式。endprint

43改变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现状,实施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大多采用的是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安置的选择并没有充分结合移民情况,只是组织者的决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只是“一刀切”,存在很多弊端。应该根据移民的不同特点,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对于有经济能力的移民首先搬迁,收入为第二三产业的年轻人应该搬迁到乡镇中心或县城,而对于暂时无搬迁能力的老人或以种地为生的人不建议搬迁,因为本村搬迁不但不能改变贫困线状,而且高额的搬迁成本更加加剧了移民的生活压力。

44对不同收入来源的移民因人制宜,采用不同安置模式

选择不同的安置模式应该考虑移民未来的收入来源,只有移民在新的安置点有稳定的收入时才能长久稳定的居住下去。对于以第一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移民,应该采用本村安置模式或者有土地配置的本乡邻村安置模式,如果搬迁到乡镇中心或县城没有土地配置的地方,可能会返迁。移民的收入为第二、三产业时,可以考虑搬迁到乡镇中心或者县城去,实现一步到位,也避免了重复搬迁造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金登杨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2):205~208

[2] 黄特军扶贫自愿性移民搬迁模式效果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6):35~37

[3] 黄承伟中国农村扶贫自愿搬迁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 贾文儒对我省扶贫移民的认识和对策[J]山西农经,2003(1):19~25

[5] 郭晖,刘芳,柴军,等扶贫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评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6(6):429~433

[6] HILDEBRAND FREYDesigning the city: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urban form[M]London:Routledge,1999

[7] 张毅,传浩,兴华移民分类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5):66~70

[8] 李京蔓三峡移民工程中的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9] 张小明,赵常兴诱导式生态移民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理论,2008,33(5):180~185

[10] 陶格斯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生态移民点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11]王瑞娟内蒙古生态移民政策执行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77~79

[12] 王朔晨,丁若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移民”模式探索——北京延庆县大楝树村生态移民工作调查[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3):119~122

[14] 刘晓平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社科纵横,2013,28(3):25~29

[15] 陈忠祥,陈亮试论宁夏移民安置地后续发展模式[J]干旱区地理,2008,31(6)959~965

[16] 袁祖浩“生态教育移民”扶贫模式探析-以广西石漠化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2,28(5):125~128

[17] 张云雁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2~20154

[18] 李锦四川藏区生态移民安置模式[J]环境保护,2006(11):358~365

[19] 杨文健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20] 周绒新形势下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的选择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安置为例[D]三峡:三峡大学,2012

[21] 汤嘉伟征地补偿分配及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以增城两村庄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2] 黄特军扶贫自愿性移民搬迁的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以广西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02

[23] 王丽云厦门岛外农村“村改居”进程中改造开发模式的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24] 段跃芳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25] 程晖江西省农村移民扶贫的政策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6] 吴忠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政策与措施[J]今日国土,2008(2)

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lassifies the resettlement mod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grants such as engineering,ecology,education and so on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and analyzedtheir characteristicsBecasue the resettelement mode of Loess Plateau poverty migrants has differences from other modes,this article takes Pinglu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summarizes the patterns of the resettlement modes of the Loes Plateau area and their features,and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model to assess four patterns in Pinglu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povertyalleviation,economic,social,environmental and main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villiagers should be moved out in batches and resetteldselectively,instead of the current pattern of integral moving and contralized resettlemen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cision-making of futher work ofLoess Plateauimmig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the Loess Plateauarea;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igrants;resettlement mode;PingluCountyendprint

43改变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现状,实施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大多采用的是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安置的选择并没有充分结合移民情况,只是组织者的决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只是“一刀切”,存在很多弊端。应该根据移民的不同特点,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对于有经济能力的移民首先搬迁,收入为第二三产业的年轻人应该搬迁到乡镇中心或县城,而对于暂时无搬迁能力的老人或以种地为生的人不建议搬迁,因为本村搬迁不但不能改变贫困线状,而且高额的搬迁成本更加加剧了移民的生活压力。

44对不同收入来源的移民因人制宜,采用不同安置模式

选择不同的安置模式应该考虑移民未来的收入来源,只有移民在新的安置点有稳定的收入时才能长久稳定的居住下去。对于以第一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移民,应该采用本村安置模式或者有土地配置的本乡邻村安置模式,如果搬迁到乡镇中心或县城没有土地配置的地方,可能会返迁。移民的收入为第二、三产业时,可以考虑搬迁到乡镇中心或者县城去,实现一步到位,也避免了重复搬迁造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金登杨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2):205~208

[2] 黄特军扶贫自愿性移民搬迁模式效果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6):35~37

[3] 黄承伟中国农村扶贫自愿搬迁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 贾文儒对我省扶贫移民的认识和对策[J]山西农经,2003(1):19~25

[5] 郭晖,刘芳,柴军,等扶贫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评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6(6):429~433

[6] HILDEBRAND FREYDesigning the city: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urban form[M]London:Routledge,1999

[7] 张毅,传浩,兴华移民分类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5):66~70

[8] 李京蔓三峡移民工程中的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9] 张小明,赵常兴诱导式生态移民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理论,2008,33(5):180~185

[10] 陶格斯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生态移民点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11]王瑞娟内蒙古生态移民政策执行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77~79

[12] 王朔晨,丁若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移民”模式探索——北京延庆县大楝树村生态移民工作调查[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3):119~122

[14] 刘晓平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社科纵横,2013,28(3):25~29

[15] 陈忠祥,陈亮试论宁夏移民安置地后续发展模式[J]干旱区地理,2008,31(6)959~965

[16] 袁祖浩“生态教育移民”扶贫模式探析-以广西石漠化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2,28(5):125~128

[17] 张云雁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2~20154

[18] 李锦四川藏区生态移民安置模式[J]环境保护,2006(11):358~365

[19] 杨文健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20] 周绒新形势下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的选择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安置为例[D]三峡:三峡大学,2012

[21] 汤嘉伟征地补偿分配及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以增城两村庄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2] 黄特军扶贫自愿性移民搬迁的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以广西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02

[23] 王丽云厦门岛外农村“村改居”进程中改造开发模式的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24] 段跃芳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25] 程晖江西省农村移民扶贫的政策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6] 吴忠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政策与措施[J]今日国土,2008(2)

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lassifies the resettlement mod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grants such as engineering,ecology,education and so on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and analyzedtheir characteristicsBecasue the resettelement mode of Loess Plateau poverty migrants has differences from other modes,this article takes Pinglu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summarizes the patterns of the resettlement modes of the Loes Plateau area and their features,and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model to assess four patterns in Pinglu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povertyalleviation,economic,social,environmental and main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villiagers should be moved out in batches and resetteldselectively,instead of the current pattern of integral moving and contralized resettlemen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cision-making of futher work ofLoess Plateauimmig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the Loess Plateauarea;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igrants;resettlement mode;PingluCountyendprint

43改变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现状,实施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大多采用的是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安置的选择并没有充分结合移民情况,只是组织者的决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只是“一刀切”,存在很多弊端。应该根据移民的不同特点,分批搬迁,有选择性安置。对于有经济能力的移民首先搬迁,收入为第二三产业的年轻人应该搬迁到乡镇中心或县城,而对于暂时无搬迁能力的老人或以种地为生的人不建议搬迁,因为本村搬迁不但不能改变贫困线状,而且高额的搬迁成本更加加剧了移民的生活压力。

44对不同收入来源的移民因人制宜,采用不同安置模式

选择不同的安置模式应该考虑移民未来的收入来源,只有移民在新的安置点有稳定的收入时才能长久稳定的居住下去。对于以第一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移民,应该采用本村安置模式或者有土地配置的本乡邻村安置模式,如果搬迁到乡镇中心或县城没有土地配置的地方,可能会返迁。移民的收入为第二、三产业时,可以考虑搬迁到乡镇中心或者县城去,实现一步到位,也避免了重复搬迁造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金登杨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2):205~208

[2] 黄特军扶贫自愿性移民搬迁模式效果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6):35~37

[3] 黄承伟中国农村扶贫自愿搬迁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 贾文儒对我省扶贫移民的认识和对策[J]山西农经,2003(1):19~25

[5] 郭晖,刘芳,柴军,等扶贫模式的作用机理与评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6(6):429~433

[6] HILDEBRAND FREYDesigning the city: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urban form[M]London:Routledge,1999

[7] 张毅,传浩,兴华移民分类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5):66~70

[8] 李京蔓三峡移民工程中的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9] 张小明,赵常兴诱导式生态移民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理论,2008,33(5):180~185

[10] 陶格斯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生态移民点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11]王瑞娟内蒙古生态移民政策执行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77~79

[12] 王朔晨,丁若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移民”模式探索——北京延庆县大楝树村生态移民工作调查[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3):119~122

[14] 刘晓平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社科纵横,2013,28(3):25~29

[15] 陈忠祥,陈亮试论宁夏移民安置地后续发展模式[J]干旱区地理,2008,31(6)959~965

[16] 袁祖浩“生态教育移民”扶贫模式探析-以广西石漠化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2,28(5):125~128

[17] 张云雁民族地区生态移民模式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2~20154

[18] 李锦四川藏区生态移民安置模式[J]环境保护,2006(11):358~365

[19] 杨文健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20] 周绒新形势下水库移民安置模式的选择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安置为例[D]三峡:三峡大学,2012

[21] 汤嘉伟征地补偿分配及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以增城两村庄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2] 黄特军扶贫自愿性移民搬迁的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以广西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02

[23] 王丽云厦门岛外农村“村改居”进程中改造开发模式的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24] 段跃芳水库移民补偿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25] 程晖江西省农村移民扶贫的政策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6] 吴忠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政策与措施[J]今日国土,2008(2)

Abstract: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classifies the resettlement mod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grants such as engineering,ecology,education and so on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and analyzedtheir characteristicsBecasue the resettelement mode of Loess Plateau poverty migrants has differences from other modes,this article takes Pinglu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summarizes the patterns of the resettlement modes of the Loes Plateau area and their features,and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model to assess four patterns in Pinglu County from the aspects of povertyalleviation,economic,social,environmental and main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villiagers should be moved out in batches and resetteldselectively,instead of the current pattern of integral moving and contralized resettlemen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cision-making of futher work ofLoess Plateauimmigr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the Loess Plateauarea;poverty alleviation and migrants;resettlement mode;PingluCount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