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肺癌临床经验撷要

2020-01-13张梦洁贾玉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处方针灸肺癌

张梦洁 贾玉洁 孙 志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变迁,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为全球人口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1]。目前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肺癌的方式有各类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但长期的临床发现,疗效并不如人意[2]。中医药在肺癌的辅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孙志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在肺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孙志教授学习数年,现将其治疗肺癌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飱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肺癌这个病名,但有许多与肺癌病症相类似的描述,如咯血、肺积、积聚等。如《素问》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咽甚于唾血……而面浮气逆也”。关于肺癌的病因病机,孙志教授认为,肺癌的发生主要为正气亏虚,六淫之邪趁虚而入,邪郁于肺,而致肺脏功能失调,宣肃失常,气机不利,津液输布不畅,津聚为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瘀阻络脉,痰气瘀交结,日久而形成肺癌。主要病机为痰瘀郁毒,阴气耗伤,虚实夹杂,以气郁为先。病理属性总属本虚标实。多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2 临床诊断

肺癌的临床症状非常复杂,且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表现都不尽相同。现代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孙志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经络辨证为指导原则,西医相关放射、病理及实验室检查为辅,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诊疗方式。诊疗过程一般分为问、望、切、辨四步。问诊即询问患者现病史、既往史,此次发病的诱因、症状,诊疗的经过以及目前外院治疗的相关检查及病理结果,还尤其注重询问患者的职业,生活居住环境。且在询问的过程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望即望面色,周身皮肤及舌苔,望面色即通过五色及部位辨病变脏腑。望皮肤,一方面可以通过周身肤色、枯槁以了解患者的整体营养状态;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在胸腹部或背部会分布有黑色斑点,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望舌苔即通过舌苔红淡厚薄等来辨病邪的性质及病变脏腑。切诊即以寸口脉辨别证型,明确其寒、热、虚、实等。辨即根据前三步所得信息确定患者病变脏腑、经络及证型,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3 治疗特色

3.1 以肺脾肾为主,着重养胃气 孙志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脾、肾。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为发病的根本。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通调三焦水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水停。肺又为清虚之脏,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入,最先犯肺。且肺为贮痰之器,肺气亏虚,肺失宣发肃降,不仅咳痰增多,而且会出现气促等不适。相关研究也表明,肺气亏虚状态淋巴细胞转换实验明显低于正常[3],影响全身防御外邪能力,水湿、痰湿容易停留。《景岳全书》中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素体亏虚或肺气虚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升降相因,再则至肾。脾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的消化以及精微物质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功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肾气亏损,易导致阴阳俱损。

从经脉上说,《灵枢》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由此可知,肺脾肾通过经络相互联系,三者相互作用。肺气不足,肾气不固,气虚无力,加之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运化失调,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使水湿痰浊内聚,痰贮肺络,肺气宣降失常,痰凝气滞,痰气瘀交结,日久而形成肺癌。故孙志教授在治疗肺癌时尤重视调肺脾肾三脏。

所谓“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孙志教授治疗肺癌时着重于养胃气。无论药食,均需适度适量,大辛、大热、大寒、太过滋补粘腻、过于走窜之品,均需慎用。且服药时间长,需防不测。肺癌患者,无论治疗期、巩固期或恢复期,均需顾护胃气,使用相对温和平稳之剂,扶中有抑,抑中有扶,才是王道。使用峻猛之剂,攻伐太过,不顾其他,太过霸道,并不能收到持久的疗效。孙志教授在肺癌的治疗中药处方中会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加入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炒扁豆等护胃。针灸处方中常采用温针灸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气海等。

3.2 八纲辨证辨经先,整体观念贯始终 孙志教授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主张完善与疾病相关的检查,明确病情。在辨病的基础上多以辨经辨证为先。首先根据肺癌发生的部位明确相关经脉的病变。在辨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望闻问切辨寒热虚实、累及的脏腑,由此来确定针灸处方以及中药处方。

3.3 分期治疗 孙志教授注重肺癌的分期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正气未虚,病邪渐盛,治法一般采用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辅以相关治疗兼证处方。根据病邪的性质一般采用散寒,逐瘀,利气,祛痰,软坚散结,解毒等,如活血之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等。化痰之白芥子、桑白皮、胆南星、竹茹、杏仁等。针灸一般采用百会、云门、曲池、列缺、太渊、合谷、膻中、期门、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白、太冲、膈俞等。

中期正气日渐消耗,宜攻补兼施。在早期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生黄芪、人参、山药、薏苡仁、白术、熟地黄、枸杞子等扶正之药。针灸处方上加用肺俞、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等补益穴位。

有的处于手术、放化疗后复发转移,或晚期不宜手术,正气大虚,扶正固本为第一要务,此时中药处方上以扶正补虚、益气养阴为主。孙志教授尤善用生脉散合肾气丸加减,再根据患者气喘加用蛤蚧、杏仁、川贝母;疼痛加川芎、芍药;恶心呕吐加旋复花、半夏、苏子等。

3.4 针药结合,形神兼治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云:“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方药是中医学用来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二者虽各成体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却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很多针灸医生不会开中药,中医科医生不会针灸,这无疑限制了中医治疗手段的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孙志教授在长期临证过程中,遵扁鹊“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之训,验证了针药并施的优势。将长期的临床结合《内经》,采用中药补虚,针灸泻实,针药结合,效果很好。

孙志教授还认为“形神合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血气和,营卫通,五脏成,神魂魄和谐,形神兼备,才能使生命泰然安和,健康长寿。医生若只重视形体病变,忽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就证论医,即使获效也难以维持长久。诊治时除应了解患者的形体病变之外,还应依据望诊、闻诊及切诊所得资料,详细了解患者心理因素及情志变化,综合分析,才能避免《内经》“不知病情”之过。故在治形的同时,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引起的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以恢复内脏、组织、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躯体疾病和改善情绪的双重目的[4]。在中药方面导师会配以疏肝解郁之柴胡、薄荷、玫瑰花、香附、青皮等。针灸处方上常选用膻中、期门、行间、太冲等。还会通过音乐疗法,推拿,与患者沟通等方式让患者放松。

3.5 中西医结合效堪夸 孙志教授治疗肺癌时从不拘泥中医西医,把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需求作为治疗的金标准。孙志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肺癌发生转移率高,颅内、肝脏转移较多。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是获得治愈和远期疗效的可靠手段,但总体疗效欠佳。放、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复发转移率高,很多临床医生认为仅有姑息效果。基于这些临床经验,孙志教授主张手术、放化疗、中西医综合治疗。根据孙志教授对于肺癌的分期,结合现代医学,在肺癌早期,以邪实为重,正气尚耐攻伐,及时采用西医手术、放化疗等先进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减轻肿瘤负荷;对于中期肺癌,正气耗伤较大,采用攻补兼施;晚期患者正气虚损较甚,当以扶正为主,适当兼以祛邪。孙志教授指出,应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利用西医快速杀灭癌细胞的优点,取中医整体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优点,以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等中药配合放化疗同时进行。

导师孙志教授在利用中药治疗肺癌时常常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选择提高免疫力及抗癌双重作用,力图一药多用。临床上常选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既可益气健脾补虚,又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显著提高免疫球蛋白[5]。北沙参、麦冬既可养阴生津,又可使机体免疫细胞存活时间延长[6-7]。山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还可以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能力[8]。中药当归在抗肿瘤的同时,还可以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刺激脾脏和骨髓的造血功能,加快血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起到促进造血和改善贫血的作用[9]。

4 病案举隅

4.1 病案一 患者严某某,男,73岁,2019年6月13日就诊。患者因反复咳嗽伴咯血2个月,发现肺癌3年为主诉。既往有“尿毒症”病史3年余,现定期血透。因患者年迈伴肾衰病史,医院评估后未予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现长期于当地医院(靖江)口服中药保守治疗。近2月来患者咳嗽咯血及气喘胸闷明显,故求诊于孙志教授处。刻下:神清,精神尚可,面色白稍带灰滞,咳嗽咳痰时作,痰色白质清,伴咯血,量少,双下肢轻度水肿伴无力,小便点滴,纳差,寐尚可。诊其舌红,苔薄白,中有裂纹,脉沉细。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积(气阴两虚,痰瘀滞留,正不达邪)。治则:益气养阴,祛痰化瘀,扶正达邪。中药处方:生晒参10 g,麦冬30 g,五味子10 g,生黄芪30 g,熟地黄15 g,炒白术15 g,桑白皮15 g,白芥子10 g,茯苓30 g,玄参15 g,王不留行15 g,熟附片先煎30 g,炙甘草6 g,苦杏仁10 g,陈皮10 g,共7副,水煎服,日1剂。针灸处方:中府,云门,天突,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列缺,太渊,曲池,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内庭。二诊:2019年06月20日,患者自觉咳嗽咳痰及气喘较前明显好转,双下肢乏力亦较前好转,诉胃纳欠佳,双下肢仍轻度水肿,切脉示双侧关脉弱,于前方基础上改生黄芪45 g,加桂枝15 g,川芎10 g,针灸处方加用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等穴。三诊:2019年06月27日:前方加生地黄12 g。四诊:2019年07月04日:红参10 g,炒白术15 g,茯苓30 g,生黄芪45 g,当归15 g,熟附片30 g,陈皮6 g,白芥子10 g,胆南星10 g,熟地黄24 g,山药30 g,五味子10 g,黄芩10 g,桑白皮15 g,苦杏仁10 g,甘草6 g,王不留行15 g,焦楂曲各6 g,鸡内金6 g,车前子20 g,杜仲15 g。五诊:2019年07月18日:黄芪30 g,红参15 g,熟附片60 g,干姜15 g,麦冬30 g,五味子10 g,生白芍15 g,甘草12 g,王不留行15 g,猪茯苓各30 g,葶苈子24 g,川牛膝15 g,熟地黄15 g,陈皮6 g。经治疗,患者现咳嗽咳痰不显,咯血未再发生,睡眠、饮食及胸闷气短均较前明显好转,双下肢乏力及水肿较前好转,自诉精神较前好转。

按:该患者年高伴肾衰病史,娇脏受损,四诊合参,辨证当属气阴两虚,痰瘀滞留,正不达邪,治以益气养阴,祛痰化瘀,扶正达邪。因患者现基础情况较差,正虚邪实,以扶正为本,化痰祛邪,又因患者为肾脏病晚期,方药之中加入几味温肾泻浊之药,后复诊根据患者病情继续随证调方。针灸处方上孙师辨经辨证为主,首选手太阴肺经之穴,尤善用特定穴,又选用表里经之大肠经穴位,且在针灸处方中多选择健脾益气之穴,体现补土生金的思想。该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4.2 病案二 患者郭某,女,46岁,2018年09月18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头疼恶心2年,发现肺早癌病史2月。既往有“甲状腺癌切除术后、肝囊肿、胆囊结石、肾囊肿”病史,因双侧甲状腺癌于外院行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现甲状腺B超检查示4A类,2018-07-18查胸部CT示:右肺及左肺上叶多发GGN,较大约0.9cm,右肺IM29病灶建议密切随访(3~6个月),左肺下胸膜下实性小结节,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体积增大,密度欠均,左叶明显,请结合超声。患者拒绝手术,要求中医保守治疗。告知患者相关风险,患者表示知情理解。现自觉胸闷,劳动后气喘,头晕时作,乏力明显,时有恶心呕吐,寐欠佳,胃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肺早癌,中医诊断:肺积(痰瘀滞留证)。治则:祛痰化瘀,扶正达邪。中药处方:柴胡12 g,生白芍15 g,炒白术15 g,当归12 g,茯苓12 g,生黄芪30 g,桑白皮12 g,五味子10 g,生晒参 6 g,姜半夏15 g,陈皮10 g,浙贝母 24 g,桔梗 6 g,杏仁 6 g,桂枝15 g,甘草6 g,酸枣仁 20 g。共7剂,水煎服,日1剂。针灸处方:中府,云门,天突,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气海,列缺,太渊,曲池,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内庭。后复诊患者诉气喘乏力较前明显缓解,纳寐可,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于2019年05月28日复查示:两肺多发小结节,大部分为磨玻璃密度,较大者为1.0 mm×7.3 mm,请密切随访。现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见明显气喘乏力,咳嗽咳痰,定期复诊及复查。

按:该患者年纪较轻,且发现早,根据患者四诊,辨为肺癌分期中的早期,正不虚邪实的状态,治以扶正祛邪为主,因患者头疼恶心,方中加用姜半夏以温胃止呕,桂枝通经脉,方中诸多药物一药多用,黄芪、生晒参、茯苓等,既益气补虚,又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5 结语

肺癌属于中医“肺积”“咯血”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描述。针灸和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及发展,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通经脉,疗效显著。孙志教授以中医望闻问切,经络辨证为先,结合脏腑、寒热、虚实辨证,根据正邪性质分期论治,治以肺脾肾为主,着重顾护胃气,形神兼治,针药结合,治疗用药结合现代药理及辅助检查,中西医结合,整体论治,临床疗效确切,对于治疗肺癌提供了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及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处方针灸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人间处方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