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研究概述
2020-01-13张光云段小花杨丽萍
张光云 童 英 段小花 杨丽萍 陈 普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
《滇南本草》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其成书早于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一百多年,是兰茂通过自身亲自实践,踏遍青山,采集药物,尝尽百草,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收集整理编撰的具有云南地方性特色的巨著。如今,《滇南本草》已成为云南各民族用于防治疾病的临症手册。为充分挖掘《滇南本草》的学术思想及应用价值,使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更自信的走向世界,从《滇南本草》中收集整理出符合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中医药也就成为新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笔者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主,以兰茂、《滇南本草》、学术思想为检索关键词,对近20余年来关于兰茂《滇南本草》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滇南本草》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理
《滇南本草》记载了药、方及验案,全书均体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药物记载的格式:药名、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及使用注意;验案中均记载了患者的临床表现,附方中有药物组成及煎煮法等,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直接的药用经验;兰茂在辩证用药时主张结合实际,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不局限于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如“诸症虚虚实实,学者临症宜细心辩认脉之虚实,不可泥黄柏, 知母, 龙骨, 牡砺为圣药而不思顾其本原之地也等”。由此看出,兰茂在诊疗疾病时并未生搬硬套于古人的思想,也借此告诫后世医家,在学习好经典的同时,也要勇于在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继承创新,以力求为患者病情的康复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此外,在临证诊查时,兰茂特别注重全面观察,避免因疏忽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故曰:“其有不合, 则深思其故, 必得其所以不合之由, 然后对症立方以治之,庶不至有事后之悔也”;治疗中风不语风痰证时,称“此症是正气脱而邪气盛。凡活此症,只可补正攻邪,不可独攻其邪。盖养正则邪气自除、理之所有;伐正而能保身,理之所无”,正说明兰茂治疗疾病时注重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与《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一致。此外,在防治疾病时兰茂也特别注重养护肾气及调养脾胃的学术思想,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纳运正常,先、后天相互补充,则人体正气充沛,方能御邪外出。
2 法
从收集的文献资料中可看出,目前研究《滇南本草》较多的学者主要有孔庆玺和李昊蓉。孔庆玺[1]梳理了《滇南本草》中风症的治法,分别从培元熄风法、平肝熄风法、祛风活络法、清热熄风法、通窍开闭法、涤痰熄风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风症的主要病机虚、风、痰、热、瘀、滞等, 随证论治, 方由法出, 或祛风通络,或通窍开闭,或补虚培元,或清热平肝, 或涤痰化瘀等, 治法丰富多样, 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而李昊蓉分别对不同的治法进行梳理,主要有补肾法[2]、健脾法[3]、解表法[4]、清热法[5]、通下法[6]、活血化瘀法[7],同时还归纳了治疗带下病[8]的治法,充分体现了兰茂在《滇南本草》中治疗疾病时审因论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学术思想,为后世学者们打开了治法新思路,而每一个治法下又细分出不同的治法,如健脾法,分别细分为[3]:益气生血、健脾开胃、健脾止泻、健脾除湿、健脾消疳、健脾生肌、健脾生津、健脾升清、健脾统血、延年益寿、健脾益智、甘温除热、温中散寒13种;由此可见,兰茂辩证用药之详细,对后世医者的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方
方是治则治法的体现,是药物使用的发展和提高,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如张汉涛[9]所言“只知药物的一般功效,而无制方之法以操纵之,则药力有时而穷”。据赵荣华[10]统计《滇南本草》中所载单味药方218个,2味药方84个,3味药方37个,4味药方27个,5味药方25个,共计391个,占总附方的75.6%,其余均为6味药以上组成的复方。由此可见,兰茂用方时药少而精,组方严谨,配伍之经典。其药引主要以酒为主,且用法和种类多种多样,如:热烧酒服,点水酒服,泡酒,点酒包敷,点黄酒服,用好酒二斤煎热,服二杯等。酒有“百药之长”之说,既可以增加血管的宣通作用,还能增加药效,引药物直达病所,如夏丽[11]在论述《滇南本草》水酒方时言:其可以“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辅佐药物,加强疗效”“临床运用广泛,主行药势,助药力”;其它药引还有各种油脂(如:芝麻油、猪骨髓油、素烛油、真菜油、羊油)、米汤、糖、醋、鸡蛋清、人乳、童便、茶水、蜂蜜等。 此外,本书中药膳与食疗运用较多,药膳具有“寓医于食”之意,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12]。如:专治诸虚之症,“入沙参在鸡腹中,用砂锅水煎烂食之”;治勤苦劳心,产后失血过多,虚损劳伤、烦热、自汗、盗汗、妇人白带用“兰花参五钱,笋鸡一只(去肠) 将药入鸡腹内煮,共[和]一处,煮烂食之。[或]猪净膂肉亦可”。
4 药
《滇南本草》[13]整理增补版中记载的药物共有506种,第一卷收载149种,第二卷收载161种,第三卷收载196种,全书用药种类多种多样,可分为植物药、动物类、谷物类、菌苔类、蔬菜水果类、花卉类等。兰茂在用药时充分结合云南地域特点,发挥地方药物优势,在临床上灵活化裁,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宝贵经验[14]。
4.1 临床用药 苏涟等[15]通过临床亲自实践兰茂所记载的药物及自己调研时的发现,挖掘出《滇南本草》中记载的部分单味药,发现其疗效非常显著,如:①李子树根疗瘫痪,原文记载李子树根条下,有“治风湿”作用, 后苏涟等人寻访一民间医,其单用本品煨服,治疗风湿瘫痪,名盛一方;②石椒草降血糖,石椒草具有走经络,散疮毒,以其根叶为末,热酒送服,治疗冷寒胃气疼痛,后经苏涟等人在收集民间验方时发现其具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③土狗排结石,《本草纲目》称其可以“通石淋、治疗瘰疬骨哽”。据此,苏涟等人移用于多种结石症,发现其有较强的排石作用。此外,陈羲之[16]通过观察《滇南本草》中药物马蹄香在脾胃病上的治疗发现,马蹄香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急发中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启发后世医家,在治疗疾病时不能只限于对方剂的使用,对单味药的研究使用也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应该结合当地药物特色,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当地药物资源,并虚心向民间医生请教,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挖掘出更有利于病情的用药经验。
4.2 药食同源 《滇南本草》中记载了大量的蔬菜水果、菌类、动物类、水产类、谷类等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的药物,充分体现兰茂“药食同源”的学术思想,通过食补既可以健脾胃以滋养后天之本,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也说明兰茂通过就地取材,充足发挥云南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作用。张明等[17,18]通过分析探讨《滇南本草》中的云南地方性动物类、谷物类、植物类和菌类,认为正确掌握每一类食物的偏性、特性,然后根据其偏性而有目的的合理选择食用,食补同时药补,就可达到以食为补的效果,且可将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既可获取美味饮食同时兼达治病保健的功效。此外,药食同源的药物还有蔬菜30种,果品24种,谷类2种,菌类10种,鱼肉等28种,干果类3种,调味品1种,茶叶1种[19];李斯文[20]从养生角度对兰茂所用药食同源的中草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兰茂用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养生学术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分别从四季养生、十二时辰养生及24节气养生等不同方面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而在《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则将中医养生理论充分体现了出来,如张明等[21]从补益肝肾,延缓衰老;补肾填精,乌发固齿;补益气血,美容养颜;健脾除湿,轻身健体;养心安神,形神共养对养生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突出兰茂使用中医理论在养生中的用药特色及独到之处,这对发挥云南中草药在养身保健和开发养生用药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3 单味药及药物药理研究 后世医家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后,部分学者对书中药物进行考证和补充,以进一步完善《滇南本草》理论,如刘本玺[22]对《滇南本草》中狗屎花进行考补,从古籍入手,系统查阅相关资料,在已有的考证资料上,继续补充完整,厘清狗屎花红花种和白花种;汤小虎[23]对桂枝在《滇南本草》中的配伍运用进行了梳理;韦群辉[24]对其所载地丁的本草考证等均为《滇南本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早在1996年,魏均娴等[25]就对《滇南本草》植物药实验研究和开发进行了整理;为明确《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张晓南[26]对野烟和黄藁本的显微特征、药材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化学成分并进行了药理学研究,发现野烟具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及镇痛、抗炎作用,黄藁本的水提取物对促进小肠蠕动、镇痛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黄之镨[27]对《滇南本草》中收录的24种中药进行体外抗MRSA活性研究发现,《滇南本草》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药物资源,单用时石榴皮抗菌活性显著,联合用药则表现出丹参与黄芩联用抗菌范围最广,抗菌效果最强,表明在抗感染新型药物研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4.4 药物使用特点及炮制 《滇南本草》中药物的使用特点和炮制方法多种多样,郭敏[28]对使用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①使用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煎服、药物与酒同用、药物与肉类同煮、代茶饮、药物粉碎为末或为丸、菜肴及外用药物;②新鲜药物的使用:鲜汁直接使用、鲜品捣烂使用、鲜品煎煮使用、鲜品粉碎使用;③药物的服用方法:加入药引、服用时间与方法上均有讲究,如“大一支箭,续断,花粉,石膏,共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碗内滚水冲,碗内以钟盖片时,微温服”[29]。李昊蓉等[30]对《滇南本草》中药物的炮制方法进行了整理,涉及中药炮制的诸多方面,如水火共制、火制、修治等;其锻、垠、炙、煮、浸润、炒、蒸、焙、炖、烧灰等既有传统中药的炮制法,又有民族民间医药特色,是云南人民用药经验的结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5 小结
《滇南本草》是兰茂针对云南各族人民长期利用本地中草药进行防治云南多发病、常见病的经验总结,书中记载的内容均来源于实践,针对性较强,疗效确切,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胡晓等[31]认为以《滇南本草》所收载的药物、附方开发出来的新药来看,这些药物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已成为云南医药中的重要品牌,将在云南医药产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近25年的参考文献,分别从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以为学者研究《滇南本草》及《滇南本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从文献整理看,《滇南本草》的研发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无论是理论、治法、附方的配伍、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均有较为详细的整理研究,这为今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上的研究较少,为明确具体的药物作用靶点,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此外,《滇南本草》的药食同源是最为突出的特色,应该充分发挥云南地域的优势作用,将药食同源特色与现代热门的养生结合起来,通过医药文化来引领推动云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