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人参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Hp清除率的影响
2020-01-13郑兴鸣明俊伟刘文叶
郑兴鸣,高 飞,明俊伟,刘文叶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中医院,山西 忻州034300)
胃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因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及胃壁细胞的分泌功能失衡引发。相关研究表明,胃溃疡主要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杆菌(Hp),胃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是胃蛋白酶及胃酸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故西医多采用抗Hp和抑制胃酸的药物治疗,但该方法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易反复发作[1]。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其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寒,治疗当以健脾益气为主。本研究探讨加味人参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Hp清除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在繁峙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47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25~61岁,平均(41.27±5.56)岁;体质量指数17.3~25.7 kg/m2,平均(21.53±1.09)kg/m2。观察组男36例,女38例;年龄24~62岁,平均(42.08±5.65)岁;体质量指数17.5~25.8 kg/m2,平均(21.57±1.04)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且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中医辨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胃虚寒证的诊断标准[3]。主症:胃痛日久,胃部喜按喜暖,大便稀溏,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次症:神疲乏力,畏寒,体胖,吐清纳呆。舌脉:舌苔白质淡,脉沉细缓无力。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
1.4 排除标准 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药物过敏史者;合并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先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口服治疗,再改为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①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67,20 mg×14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胶体果胶铋胶囊(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248)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②甲硝唑片(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63,0.2 g×24)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263,0.5 g×24粒),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
2.2 观察组 给予加味人参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人参、干姜、延胡索、白术、茯苓、白芍、柴胡、木香、海螵蛸各10 g,炮附片5 g(先煎),黄连片、甘草片各6 g。若患者伴有泄泻、肠鸣,加山药15 g,葛根10 g。每日1剂,水煎煮,去滓留汁200 m L,分别于早晚饭前30 min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胀胃痛、乏力、上腹不适及畏寒肢冷症状进行评分。0分:症状消失;2分:症状较轻或偶发;4分:症状较重且间断发生;6分:症状显著或持续发生。②Hp水平。采用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p水平。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胀胃痛、神疲乏力、上腹不适及畏寒肢冷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胀胃痛、神疲乏力、上腹不适及畏寒肢冷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胃胀胃痛 神疲乏力 上腹不适 畏寒肢冷观察组 74 治疗前4.10±0.77 3.21±0.75 2.79±0.24 3.92±0.78治疗后1.37±0.30△▲ 1.15±0.39△▲ 1.11±0.12△▲ 1.16±0.31△▲对照组 73 治疗前4.12±0.79 3.23±0.76 2.81±0.25 3.89±0.77治疗后2.35±0.38△ 2.12±0.64△ 1.61±0.17△ 2.58±0.51△
(2)Hp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Hp清除率为93.24%(69/74),高于对照组的80.82%(5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胃溃疡发病机制复杂,相关研究显示,该病主要诱因为Hp感染。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突破胃蛋白酶和胃酸在胃壁形成自我保护机制,增加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导致胃黏膜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破坏胃细胞膜脂质双分子结构[4]。西医多采用泮托拉唑、甲硝唑等治疗胃溃疡,虽起效快,但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且停药后易复发。
中医无胃溃疡的病名,根据其节律性、周期性、慢性等典型临床表现,可归属为“胃脘痛”“胃痛”范畴,其病位在胃,但与肾、脾、肝存在一定关联,其病因病机如下:①外感因素:暑、湿、热、寒等邪气阻滞经络,不通则痛。②内伤因素:饮食所伤、情志所伤及内生之邪。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可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积胃脘,气血凝滞,引发胃痛;过食油甘厚味可促使湿热内生,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引发胃痛;情志所伤可影响人体气机,七情太过可促使脾胃气机升降失调,瘀滞而痛;内生之邪致病与湿热、瘀血、痰湿存在一定关联,可促使病情加重。③素体脾胃虚弱可促使胃痛隐隐不休。④药物、起居、气候、虫积、先天禀赋不足等可导致或诱发胃痛。本病以脾胃虚寒居多,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温阳补脾为本[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胀胃痛、神疲乏力、上腹不适及畏寒肢冷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Hp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加味人参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较常规西药效果更显著。究其原因,加味人参汤具有明显的抗溃疡效果,利于改善胃肠功能。方中人参味甘,性微温,可补脾益气、大补元气、调节肠胃,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应激效果,可提高胃黏膜防御功能[6]。干姜味辛,性热,可温肺化饮、回阳通脉、温中散寒,临床上常用其治疗中焦虚寒等病,其与人参相伍可健脾温阳,逐胃冷而守中。黄芪可补气固表、利尿、生肌,可促进创面结痂愈合,提高免疫力,促血管生成,修复胃黏膜,缩短溃疡愈合时间[7]。延胡索辛散温通,可行气、活血、止痛,其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可有效控制胃酸与胃液分泌量,控制胃蛋白酶活性,改善阿司匹林、幽门结扎等因素导致的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且具有一定镇痛作用[8]。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强脾胃,与黄芪共用可进一步加强燥湿温中、补中益气的效果。茯苓可健脾、渗湿、宁心、利水消肿,可预防轻度胃溃疡的发生。白芍能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可提高免疫功能,抑制消化道溃疡,镇痛,与甘草配伍,可甘酸化阴、缓急止痛[9]。柴胡可解表和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所含的粗皂苷成分可促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抑制胃液分泌,帮助肠胃消化,减轻肠胃负担[10]。木香可行气止痛、调中导滞,其提取物对急性或慢性胃溃疡均具有一定疗效,可升高胃液内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胃液总酸度、胃液分泌量及丙二醛含量,可通过增强防御因子与抑制损伤因子两个方面发挥良好的抗溃疡效果[11]。海螵蛸味咸而涩,性微温,可制酸止痛,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附子可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黄连可清热燥湿,具有一定抗菌效果,且可促使胃部酸碱保持平衡,减轻胃黏膜损伤与胃部负担[12]。全方共用,益气健脾以治本,行气活血、抑酸止痛以治标,使脾胃升降功能得以恢复,症状消除。
综上所述,加味人参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清除率,治疗效果较好。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拟进一步观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