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疗法联合面部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

2020-01-13王楼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9期
关键词:面肌刀口针刀

王楼珍

(山西省临汾市中医医院,山西 临汾041000)

顽固性面瘫一般多指病程超过3个月尚未痊愈的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面肌倒错、面肌联动、面肌痉挛、面部肌肉僵硬感、鳄鱼泪等,该病迁延难愈影响患者形象,并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目前西医多采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针灸、方剂、贴敷、针药并用等方法,但疗效不尽相同。笔者临床中采用针刀疗法联合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在临汾市中医医院就诊的3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3~61岁,平均(18.45±6.4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5年,平均(5.5±2.6)个月;左侧面瘫者22例,右侧面瘫者1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患者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动作不能完成;可伴有不同程度听觉障碍,舌前2/3味觉障碍,伴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郭部感觉障碍等。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0~80岁;周围性面瘫发病后,经常规对症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自愿接受针刀和刮痧治疗,并按医嘱能够坚持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未按规定治疗或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中枢性面瘫,或由后颅窝病变引起的面瘫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异常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精神障碍患者;惧怕针刀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疗法 以拇指指腹在面部和颈项部寻找并触摸结节、压痛点,缓慢循推,比较双侧肌肉走行,以感知异常状况,异常的部位可反复循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取Ⅰ型4号汉章牌一次性无菌针刀,严格按照进针4步规程操作。刀口线与重要的神经、血管、肌纤维平行,遵循“一快三慢”原则,刺入后缓慢进针,到达骨面或病灶行纵向疏通,横向剥离,有粘连行铲切,有硬结行切割治疗。每次选5~6个穴位或部位,每个部位术毕按压3 min左右,以防出血。5~7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具体操作方法:①面部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症状在面部相应部位寻找、触摸肌肉僵硬、条索、压痛点,不局限于穴位。不能抬眉者,在鱼腰穴触摸硬结,针至骨面顺着眉弓向上铲切2~3下,阳白穴斜向下刺入,刀口线与眉毛平行,纵行剥离2~3刀;眼睑不能闭合者,若下眼睑不能闭合,则触摸四白穴,摸到硬结,刀口线与颧弓平行进针,至骨面行切割治疗,若上眼睑不能闭合,鱼腰穴针至骨面向上铲切2~3下;内眼角闭合不全者,攒竹穴摸到硬结,行铲切治疗;眼睑下垂者,瞳子髎穴刀口线方向与眼轮匝肌的肌纤维平行进针,到达骨面调转刀口横行切割2~3刀;鳄鱼泪者,上迎香穴刀口线方向与鼻翼线平行向内上刺入,先纵向后横向剥离数刀;面肌痉挛者,承浆穴刀口线方向与口轮匝肌的肌纤维平行进针,到达骨面行疏通剥离;口角斜者,地仓穴刀口线方向与口轮匝肌肌纤维平行进针,浅刺切割,内颊车穴处(拇指在患侧面部,两指相对先按揉患侧面颊部感知到结节,左手拇、食指固定结节,右手持针刀沿左手拇指甲缘进针刀)刀口线与口颊肌纤维平行,以不穿破面颊为度,先纵行后横行切割2~3刀,术毕,左手拇、食指相对按压针眼。②颈项部治疗。患者侧卧位,头部微微前屈,肩部稍向后。在茎突后缘,C1~C7横突后结节、C2棘突开叉处、关节突关节寻按硬结、条索、肌肉僵硬点,以左手拇指加压分离,固定治疗点,右手持针刀沿左手拇指的甲壁缘刺入,到达病灶或骨面行铲切3~4下,手下有松动感或突破感即可。

2.2 刮痧疗法 选用牛角刮痧板,板与皮肤呈45°角,力度以患者承受为度。每次针刀治疗3 d后进行面部刮痧治疗,连续治疗3 d,每次治疗10 min。具体操作方法:①面部刮痧。在面部均匀涂上精油,刮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穴位,从攒竹至眉冲,反复刮拭2~3次;刮足少阳胆经循行穴位,从鱼腰至阳白、头临泣,反复刮拭2~3次;从攒竹至太阳、鼻通至听宫、迎香至听会、地仓至耳门、承浆至听宫,反复刮拭1~2次,刮完用刮痧板点按攒竹、太阳、迎香、承浆、四白、下关穴。②颈项部刮痧。先刮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穴位,从天柱至肺俞,刮完角揉天柱、风门、肺俞;再刮足少阳胆经循行穴位,从风池至肩井穴,刮完角揉风池、肩井穴;再刮督脉循行穴位,从百会向前刮至印堂,向后刮至大椎,刮完角揉风府。每条线反复刮拭3~4次。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评分。根据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定顽固性面瘫面神经功能。Ⅰ级正常,计5分;Ⅱ级轻度功能障碍,计4分;Ⅲ级中度功能障碍,计3分;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计2分;Ⅴ级严重功能障碍,计1分;Ⅵ级完全麻痹,计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面部症状、体征消失,外观如常,面肌活动如常;有效:面部症状、体征部分改善,面部静止时外观可见部分不自然,做表情时仍可见一定的功能障碍;无效:面部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出现面肌痉挛、面肌联动、倒错现象。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 3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中,痊愈2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34/36)。

(2)H-B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为(4.56±0.83)分,高于治疗前的(1.47±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中医认为,劳累过度,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经筋弛缓不用,发为面瘫;邪气入里,久留经络,经脉痹阻,津液不行,壅遏为痰,痰瘀搏结,在局部形成结节、压痛,病久缠绵难愈,形成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顽疾。针刀治疗学是在中医针刺治疗与外科软组织松解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疗法,既有针刺的作用,又有松解软组织的作用[2]。通过针刀对结节、压痛点的治疗,使头面部气血运行加快,经络疏通,“菀陈则除之”,促进面瘫恢复。

目前,周围性面瘫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大致有血运性学说、病毒性学说、免疫学说等。笔者认为,该病病机为血液供应紊乱导致面神经缺血。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理认为造成面瘫的根本原因是颈部的动态力平衡失调。颈部软组织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持续受损,或软组织慢性损伤后产生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3],产生异常的生物力,影响颈椎的稳定,如寰枢椎移位压迫颈总静脉、颈内动脉、迷走神经及颈前交感的神经;C1~C7横突后结节上、关节突关节附着很多肌肉,若肌肉发生痉挛、粘连会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面神经缺血;当缺血积累到一定程度或遇寒冷刺激,面神经缺血水肿,面肌失去神经营养而瘫痪;日久失治、误治,面肌产生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形成顽固性面瘫。针刀从根本上解决了面瘫的诸多因素,通过松解C2棘突、C1横突,纠正寰枢椎移位,改善脑供血不足及面部神经供血不足;通过松解C1~C7横突后结节,解除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茎乳动脉及其分支痉挛;通过松解茎突后缘,解除附着在茎突后缘上痉挛、僵硬的软组织及面神经在出口处的病理性粘连,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

近年来,关于顽固性面瘫的针刺研究大多以针刺疗法为主,如经筋刺法[4]、特殊透刺法[5]、浅针疗法[6]等;或者多种针刺方法结合治疗,如针刺结合水针[7]、透刺结合拔罐疗法[8]等。而对于针刀治疗的研究不多,笔者采用针刀治疗为主,刮痧疗法为辅,治疗3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且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疗效良好。治疗顽固性面瘫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

猜你喜欢

面肌刀口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没有“刀口”的神经内镜技术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影响冷冲压模具跳屑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