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蜂业需转型发展
2020-01-13
1 榆林市蜂业技术推广站;2 榆林市饲料饲草监测检验站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收官期,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我市现有蜂群存栏9.3万群,其中中蜂存栏1.4万群,西蜂7.9万群,其中转地3.9万群,定地养殖4万群。我市洋槐蜜、枣花蜜受到很多外商青睐,但生产方式仍然落后低效,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和国内养蜂大省相比,也比较落后。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实现规模化养殖
1.多箱体蜜蜂养殖
打破传统养殖管理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将现有蜂群强弱合并,确保蜂数充足,保证繁殖区和生产区生存发展。一般每箱蜂脾达到20~25张左右,可采用多箱体养殖,实现一人多养,规划区域管理,实现粗放式养殖理念。结合我市特色养殖,管理逐步科学化,加大机械化,为现代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
2.资金投入政策倾斜
我市蜜蜂养殖处于低级阶段,蜂农经济基础薄弱。近几年来,不少贫困户刚刚加入养殖,根本无力投资现代机械生产用具,风险抵抗能力弱。政府资金支助是保证我市蜜蜂养殖顺利发展的前提,又是蜂农最低收入的保障。同时,政策倾斜能保障蜜蜂养殖规模化发展,调动养殖户积极性,提高蜜蜂养殖转型升级。
二、呵护蜜蜂,融入自然
1.参照发达国家的蜜蜂养殖管理系统
德国80%的植物靠蜜蜂授粉,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每年达到5千亿欧元,德国联邦农业部长评价蜜蜂为“蜜蜂具有系统重要性”。2008年,德国通过欧盟的决议,禁止在大田种植中使用对蜜蜂有害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此外,在德国也不允许使用经过上述农药处理的油菜籽、玉米、谷物类种子进行播种,有争议的农药草甘膦也在德国被永久禁止。
2.加强蜂业授粉力度
目前我市蜂业授粉还处于萌芽状态,授粉处于被动。大棚种植农户不会管理蜂群,蜜蜂养殖户只是出售蜂群,对其管理不再投入,只是简单的走访,把所有管理操作直接下发给大棚蔬菜户。这样,就出现大棚农户与蜜蜂养殖户买卖利益关系,没有起到授粉的实际效益,导致种植户对蜜蜂授粉的作用和投入态度消极,没有形成相互稳固的互利诚信关系。
面对这些缺乏主观认知的问题,我市大力推进蜜蜂养殖技术配套服务,蜜蜂对农作物授粉的社会化功效,加强蜜蜂对农产品的生产规程。
3.促进绿色生态环境,授粉蜂群稳步增长
首先,政府出台政策,宣传生态农业与蜜蜂授粉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与蜜蜂养殖户建立授粉最低收入保障机制,引导经蜜蜂授粉后的农作物提质增价:政策+授粉蜂群+农民+合作社(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统筹安排实施方案,确保运行机制,有力促进生态农业有序健康发展。
其次,改变授粉蜂群饲养规模。由于近年来蜂群数量骤减,为了保证授粉蜂群数量与被授粉的农作物面积比例协调,实施现代规模化蜜蜂养殖,采用国内外先进养殖模式,参考多箱体养殖管理,既保证了足够的授粉蜂群数量,又保证了生产成熟蜂蜜的高品质。
再就是创造种养结合双丰收的生产模式。结合我市实际蜜粉源植物资源,免费发放种子支助开采闲置土地,激励蜜蜂养殖户和农民积极参与我市绿色环保生态农业的发展。在保证蜜粉源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药材植物栽培种植。
同时要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因为蜜蜂多箱体养殖是我市初步参照国内外的粗放式管理养殖,而且授粉蜂群在不同的农作物授粉管理也需指导培训。盛花期不同,蜜蜂管理也做相应改变,保证盛花期的蜂群数量满足整个花期的充分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