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宇舟教授辨治痛风经验浅析
2020-01-13梁明坤庞宇舟
梁明坤 钟 静 庞宇舟△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因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关节所致,并和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直接相关[1]。高尿酸血症、关节肿痛、痛风石沉积和关节畸形等是痛风性关节炎最主要特征[2]。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3]。西医的治疗仍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优势在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等药物快速控制急性发作,减低尿酸水平,手术摘除痛风石等,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
中医学认为痛风属于“痹证”“历节”“白虎风”“浊瘀痹”等范畴,历代医家多将其进行分型辨治,疗效确切[5]。庞宇舟教授是广西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于运用中医和壮医治疗痛风,在该病的辨治上经验丰富、颇具心得,笔者有幸跟诊,受益尤深,现将其经验进行介绍。
1 痛风认识
从文献资料可见,《张氏医通-痛风》曰:“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曰白虎历节。”均指痛风的中医病名。纵观历代医家对痛风的中医认识大致相同又各有观点,归纳起来,基本认同痛风主要致病因素为湿邪,病理产物有痰湿热瘀,基本病机为瘀阻脉络。因素体亏虚,脾胃运化失司,或外感邪气,内生痰湿,气血郁阻,久而化热,痰浊凝聚,继而阻滞经络骨节,导致气血运行失畅而致关节肿痛[6]。
庞宇舟教授总结各家观点指出,中医对于痛风的认识和治疗,病名大抵属“痹证”“厉节”等范畴,病因病机多数从风、寒、湿、热邪侵袭,病邪留着肢体、筋骨、关节,闭阻而成,而治疗从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和化痰通络方面着手,疗效确切。
2 学术思想
庞宇舟教授认为,痛风最主要致病因素是尿酸,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由于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引起。西医和中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作为同一种疾病,其致病因素和病机关键有其共同之处。因此,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要共同面对尿酸这个问题。只要解决了血尿酸超高这个关键问题,其治疗就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庞宇舟教授提出,尿酸属于浊毒,浊毒源于湿邪,其生成和排泄与脾肾二脏有关,脾主运化,脾运失司,湿邪内生;肾司开合,气化失常,则二便排泄不利。因此,痛风治疗应以健脾化湿、补肾利水为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湿邪之寒热偏性,审证权变,加减用药,同时考虑到浊毒流串肢体、筋骨、关节这一特点,配合化痰通络之品,以达祛除浊毒、通络止痛之效。
依据以上病因病机,庞宇舟教授提出“化湿通络降浊”的治法,其认为:“化湿、通络、降浊三法合一更有利于降尿酸。”结合自身30多年临床经验,创立化湿通络降浊方。由薏苡仁、苍术、秦芄、威灵仙、木瓜、桑枝、当归、牛膝、海桐皮、泽泻、猪苓、土茯苓、白术、桂枝、甘草十五味药组成基本方,该方以薏苡仁、苍术、秦芄、威灵仙四药化湿;以木瓜、桑枝、当归、牛膝、海桐皮通络;泽泻、猪苓、土茯苓、白术、桂枝利水降浊,甘草调和,临证随机加减运用,有痛风石加石韦、海金沙,热重加虎杖、败酱草,关节剧痛加透骨草、土鳖虫、水蛭,以达湿化络通浊降之功,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远期效果佳。
3 病案举例
患者黄某,男,32岁,2019年8月15日由家属轮椅推送来诊,主诉:反复双侧脚大指疼痛2年,加重伴踝关节肿痛5天。患者自述2年前某天夜间突发右脚拇指关节剧痛,疼痛难忍,不能着地。遂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痛风(急性期)。予秋水仙碱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多次复发,并加重累及多关节,听朋友介绍寻求中医治疗。诊见:双侧脚大指及踝关节红肿热痛。患者自述因工作原因平时应酬多,喝酒、抽烟,喜甘肥厚腻,疼痛影响睡眠,尿黄、大便2~3次/天,不成型,余一般情况可,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抽血检查,尿酸:676 μmmol/L。诊断:痛风(湿热互结阻络)。辨证:嗜食肥甘厚腻,湿浊内生,久而化热,湿热蕴结,痹阻经络,阻滞气血。治法:清热除湿、通络止痛。治宜化湿通络降浊。予化湿通络降浊方:薏苡仁30 g,苍术20 g,秦芄15 g,威灵仙20 g,木瓜20 g,桑枝25 g,当归12 g,牛膝20 g,海桐皮15 g,泽泻60 g,猪苓20 g,土茯苓20 g,白术15 g,桂枝15 g,甘草8 g,忍冬藤20 g,防己10 g,小通草10 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
2019年8月23日二诊:患者自己步行来院,诉服药第3天疼痛明显减轻,可自行走动。诊见双侧脚大指及踝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消退。尿黄减轻,大便4次/天,但便后自己舒服,舌红、苔黄稍腻,脉滑。守原方加透骨草15 g,7剂。
2019年8月29日三诊:患者关节疼痛消失,大小便基本正常,睡眠改善。复查血尿酸:396 μmmol/L。病人因工作要出差要求停药。遂嘱改善生活方式,清单饮食,平时多喝水。随访2月未见复发。
4 小结
中医治疗痛风大多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并分期分型用药。庞宇舟教授在临床上重点针对尿酸进行立论、组方、用药。注重整体观和天人合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准确辨证,精准用药,对症治疗。临证时庞教授尤其重视药物量效关系,按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用药。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重用利尿、泻利药物,如泽泻用50~90 g;间歇期脾虚湿阻多见,土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重用;慢性期加强补肾,可重用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和仙灵脾,疗效明显。
在治疗的基础上,庞宇舟教授强调痛风患者要改善生活不良习惯,尤其是吸烟、酗酒、多食肥甘厚味等引发痛风的高危因素[7],提倡合理均衡饮食和适当锻炼。总之,痛风的中医治疗优势日渐凸显。庞宇舟教授创立的“化湿通络降浊方”具有理论支撑,谨守病机,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