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结合电针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2020-01-13张瀚丹
张瀚丹,万 鹏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610200)
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是针灸推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颈椎病变引起的单侧或双侧头枕部交替出现阵发性、持续性的呈刀割样、电击样或钝痛样的疼痛,可放射至头顶、额部,部分患者伴有颈背部僵痛不适,或转动头部时疼痛加重的情况[1]。此病易被误诊为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和血管性头痛。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目前西医多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手术疗法等治疗,但存在长期口服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手术创伤大等缺点,且患者不易接受。本文介绍运用手法结合电针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现总结如下。
1 检查
医者通过触诊检查患者枕大神经出口处(风池穴附近,枕骨粗隆下2 cm,正中线旁开2 cm)是否有明确的压痛点;触摸椎枕肌及C1、C2颈椎的棘突、关节突关节、横突等,检查局部是否有条索状硬结、压痛、偏斜等体征;完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二维成像(DR)检查,了解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及棘突、椎体排序情况,以排除其他骨质病变引起的头痛。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①松解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站于其侧,在患者寰枕、寰枢关节、枕大神经出口处重点施以拿捏法、法等手法,以患处肌肉舒缓为度,每次5~10 min。②电针:手法治疗后,取双侧风池穴、天柱穴、夹脊穴、阿是穴,常规消毒后,使用0.30 mm×40 mm华佗牌针灸针进针,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在双侧风池、患侧夹脊穴和阿是穴位置接两组电针,使用华佗牌SDZ-Ⅱ型电针仪,选用频率1.5 Hz的连续波,留针2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
2.2 复位手法 根据患者病情病程,确定何时使用复位手法。以左侧枕大神经痛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师助理双手稍施压力于患者双肩,防止其滑动,医者左手托住患者后枕部,右手固定下颌处,双手先施以水平牵引,然后左手拇指放于左侧枕大神经出口处,同时右手施加压力,左手向上稍托举15°左右,将患者头部托起,然后向右侧旋转5°~10°,使力的作用点位于枕大神经穿出口处,双手施以顿挫力,解除粘连,缓解神经压迫,手法结束。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若急性起病疼痛剧烈者可立即予以复位;初次复位明显改善者不再使用复位手法,继续予以常规治疗巩固疗效;若病情严重,病程长,局部组织粘连、神经卡压严重者,先予以常规治疗,待局部松解后,再行复位手法,每周1次,疼痛缓解即可,复位手法治疗后,再予以常规治疗2次,以巩固疗效。
3 验案举例
患者,女,46岁,2019年6月就诊。主诉:反复颈肩痛,伴右枕部疼痛10 d。患者在我院康复科经电针及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2 d,症状无明显缓解,夜间痛甚,影响睡眠,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科就诊。刻下症:痛苦面容,颈肩部肌肉僵硬,右侧枕大神经穿出口处明显压痛,并向右侧头部放射,右侧C2~C4颈椎椎旁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DR示:右侧寰齿关节间隙较对侧稍变窄,C2棘突偏斜,项韧带钙化。诊断:颈源性枕大神经痛。考虑患者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导致颈枕部肌群慢性劳损,日久造成寰枢椎移位,卡压枕大神经产生炎性刺激疼痛。治疗上首先采用常规治疗以松筋、解痉、镇痛,治疗3次后患者自觉疼痛有所缓解,仍有枕部牵扯疼痛不适,考虑患者病程较短,病情较重,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位手法,松解粘连,减轻神经卡压症状。第5次治疗时,患者自觉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双侧颈肩略微僵硬不适。再行两次常规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
4 讨论
1983年SJAASTAD等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概念,后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认为,该病多由枕大神经及其起源部C2脊神经后支遭受病变刺激所致[2]。枕大神经是由C2神经后支中分出,于C1后弓与C2椎板上缘,头下斜肌的后下方穿出,绕过寰枢关节上围,在头半棘肌与头下斜肌深面走行,穿斜方肌肌腱到达皮下,分布于颅顶和上项线之间的神经[3]。枕大神经从深筋膜和斜方肌腱膜穿出时,有很多筋膜束及腱纤维缠绕,其紧附于枕骨膜表面,难以分离,枕大神经易受到卡压,常见卡压位置为头下斜肌、头半棘肌、枕后腱弓、寰齿间隙等。当出现颈部慢性劳损及挥鞭伤等问题时,颈椎关节存在失稳、错位、错缝等改变,导致C2后支神经丛局部机械压迫、炎性刺激,引发疼痛。因此,解除枕大神经走行中的压迫,是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关键。
松解手法能解除椎枕肌群的痉挛,改善循环,促进炎性水肿的消退和吸收[4]。采用仰卧位手法,在传统正骨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神经解剖定位,通过调整病变位置用力角度,顺势牵引,增加颈椎椎体与头部间的间隙,松解嵌顿的关节囊,使紊乱的颈椎小关节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快速有效地减轻有害因素对枕大神经的卡压与刺激,解除病因,改善头痛症状。手法治疗后施以电针,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消散,增强消炎止痛的作用[5]。风池穴、天柱穴均为治疗后头痛的要穴,具有疏经通络、清利头目之功;风池穴、天柱穴、夹脊穴均为枕大神经分布及支配的区域,施以电针,可刺激局部的神经感受器,从而抑制痛觉传导,起到镇痛作用[6],还可使机体产生某种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提高机体耐痛阈值[7]。中医学认为,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风寒外袭、气血失和、脏腑虚损及跌扑劳损导致经脉失养,瘀阻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以“通”为主,手法与电针合用能达到“骨正筋自舒”“通则不痛”的作用,直接祛除病因,快速缓解因神经受压和刺激引起的头痛[8]。
颈源性头痛在临床易被误诊,在我科就诊的患者多有经药物治疗或单纯针刺治疗效果不佳的既往史,通过手法结合电针治疗,轻症患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诊治时需注意,要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如颅内肿瘤、病毒感染所致的头痛等;行复位手法时不能施以暴力,且根据医者触诊确定病灶,精确定位枕大神经卡压点,调整手法施力于枕大神经的浅出点及痛点,此为治疗起效的关键。该手法在传统复位手法上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定位,独特创新,患者接受度高,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