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日常交际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2020-01-12张海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动因

张海霞

【摘要】语码转换是为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在日常交际语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语用功能。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大量的蒙语使用者。高校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师和同学,不同地域的人群掌握不同的语码,因而,在高校日常交际语中语码转换现象较为常见。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为例,通过观察该校师生日常交际语的语码转换现象,剖析语码转换的类型,以及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

【关键词】语码转换  日常交际语  动因

语码是指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包括原系统以及语言的各种变体,如方言、语体和语域。如果说社会结构决定了一个人所拥有的语码,文化语境和及情景语境则决定了他的语码选择。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同一个或连续几个话轮的话语中使用来自两种或几种语体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语种极为常见。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将其作为研究领域深入挖掘,不仅剖析语言现象本身,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阐述,包括句法学、社会学、心理语言学等。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为例,从多维度探讨在高校中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

一、语码转换的类型

语言学家Shana 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三类:句内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附加语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在汉英语码转换中,使用一些常见的英文词汇,缩略语的现象较为常见。例如,“这份作业的deadline是什么时候”“你的PPT做好了吗”“这是她的BF”。较为常见的词汇或者是缩略语出现在日常交际的语码转换现象里的频率较多。此外,我们也会在中英文的语码转换中听到使用英文单词的词缀,而非整个单词来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例如,“恋爱ing”“这是他的ex”。相对于句内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附加语语码转换的形式较为简单。例如,“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处理,for example,找人事面谈”;“但是这句话我必须对你说,I love you”。这些例子均属于句间语码转换。附加语语码转换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多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例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easure)的名录是非常珍贵的,括号内的英文即为附加语语码转换,是对专有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二、语码转换的动因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语境动因是产生语码转换现象的原因之一。通过研究观察,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这两个语境变量对于语码转换现象的产生关联较大。这样一来,我们从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可以进一步解释语码转换现象。“语言使用者为什么要转换语码”?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解答。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境理论的主要模型有两种,分别是Halliday的情景语境理论和Martin的语境理论。在Halliday看来,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是其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他们之间存在着示例关系,即相互关联。情境语境是文化语境的缩影,不同的情境语境反映了文化语境的不同方面。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这三个变量共同构成了情境语境。场所和语义域是话语范围的两个次变量。“场所”是社会交往发生的地点,包括本身特定的和社会制度习俗所规定的特点。“制度化”是区分场所的主要特征。而“语义域”指的是语言事件的内容或者主题的性质,其区分标准是“专业化”程度。例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在谈论英语教学时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会有所不同,前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在日常交际语中,涉及的话语范围多种多样。当两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讨论本学科专业问题时,会夹杂说一些英文词汇。例如,“明天的speech你准备好了吗”。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词汇在交际中直接使用英文已然成为一种交际习惯。这就说明,在这种情景下的语码转换与语义域是相关的。但是,这种中英文之间的转换一般出现在汉语句子中嵌入个别英文单词,大范围的句间中英文语码转换出现得较少。这也意味着,话语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出发点是实现交际目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高校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谈话时缺少适当地表达方式,英文或者其他语言的表达习惯更能便利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经济原则是语言交流中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有些英文表达能够更加简单明了地传达说话者的意思,“WTO”比“世界贸易组织”表达更加简洁明了。此外,不同地区的学生会掌握当地特有的語码,我们一般称之为方言。这种语言变体在当地人们的生活范围内更具特色。对于方言特色浓厚,且对普通话掌握欠缺的同学,有时用方言更能表达意思。第二,保留谈话的私密性不想让在场的第三者或者其他人听到谈话的内容。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里有很多蒙古族的师生,在平时交流中蒙古族的师生通常会在交流中使用蒙语。第三,为了突出强调说话的内容,说话者将语码转换为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语码。例如,A同学问B同学,你课前作业写完了吗?〖HJ0.7mm〗B回答说,谁不怕Mr.Ren呀?在交流中提到老师的时候,一位同学将语码转为英文代替了“任老师”,达到强调说话内容的效果。第四,为了达到幽默的语言效果。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本身包含很多种方言,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学生都掌握着不同的方言。相较于普通话而言,有时候当地的方言不仅能够更贴切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而且还能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即将毕业的学生向学弟学妹说,我“展油活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结果引发大家大笑。“展油活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方言,原意是表达舒舒服服,但是用内蒙古自治区方言表达出来更能与内蒙古自治区本地的学生产生一种共鸣,同时也达到幽默的效果。第五,寻求民族认同,拉近心理距离。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里,蒙古族的老师或者学生相互交流时会自动切换成本民族语言,来强调身份认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在新生入学时,当得知彼此是来自同一地域时,会很快转换为当地方言交流。这种情境下的语码转换表达出对彼此的身份认同,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第六,使用转换语码替代原语码来弱化表达,避免尴尬。例如,一些学生会用英文的sorry表达歉意,既可以表达歉意,也可以避免尴尬。第八,语言环境的变化,说话者顺应潮流,凸显自己的某种角色。高校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一个群体,对当下流行的语言也有着较强的洞察力和运用力,语码转换也会随着整体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某档流行的选秀节目中,diss,skr等新兴词汇被大众接受并广泛运用。学生就会在自己的日常交流中将这种新兴词汇运用起来。“A同学今天又被老师diss了”。这样的语码转换在以前是不存在的,但是,随着新语言的发明和创造,也渐渐地被大家熟知,并频繁出现在日常交际的语码转换中。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之间的接触融合越发频繁,语码转换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并随着语言的动态发展而发展。高校作为特殊的言语共同体,语码转换的现象更为明显。语言环境是影响语码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论何种形式的语码转换,交际双方都希望能通过语码转换的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2] Myers-Scotton, C. Code-switching [A].In F. Coulmas (ed.)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C].Oxford and 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ers Ltd,〖KG*2〗1997.

[3]Poplack S. Sometimes I Start a Sentence in Spanish Ternimo en Espanol:〖KG*2〗Towards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J].Linguistics,1980,(18):581.

[4]Wau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the third ed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5]吕黛蓉,黄国文,王瑾.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6]何丽.语码转换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系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动因
课程思政的动因、理路以及堵点治理
高校内语码转换研究
企业反向收购上市动因分析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浅谈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华语电影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