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2020-01-12于智莹
于智莹
(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直肠癌是是胃肠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腹泻、便血、局部腹痛等症状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直肠癌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渐成为了近年来一门新兴的医疗技术,由于其具有创伤较小、痛苦少、恢复时间短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同[1]。本研究主要对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的直肠癌患者中,抽取7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3.0±11.0)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5±1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切除术进行治疗,全麻后取截石位,于左下腹旁行正中切口,对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后,分离血管、清除淋巴结以及对直肠性锐性游离后于肿瘤远端5 cm处性直肠切除术,将乙状结肠段切除后,将直肠上段与乙状结肠远端吻合,逐层缝合后,术毕。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①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实施全麻后,取截石位经脐部分别与左下、右下腹部、右脐下腹等进行穿刺,依次将腹腔镜进行气腹、插管等准备,行3孔式腹腔镜手术;②将腹腔镜置入患者体内对腹腔情况进行探查,观察直肠癌情况,采用纱布袋对乙状结肠进行结扎、牵引,采用超声刀对直肠系膜进行游离,夹闭大血管并切断,应用直线切割器于肿瘤下方约2 cm处行切除术,于右下腹穿孔出将已经切断的游离直肠组织拉出体外,并于体外对乙状结肠切断,对根部残端进行灭菌和止血后采用8字或荷包法缝合包埋,并将吻合器头放回腹腔,于体位实施吻合操作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清洗,留置腹腔引流管、缝合,术毕。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74例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纳入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手术指标使用(±s)表示采用t对比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使用(%)表示采用χ2对比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采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71.32±30.15)min、(110.23±32.38)min,t=8.398,P=0.0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3.54±13.61)mL、(112.15±66.87)mL,t=15.277,P=0.000;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1.75±5.24)h、(18.65±4.67)h,t=20.018,P=0.000;经分析,观察组手术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粘3连、吻合口出血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03%(10/37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粘0连、吻合口出1血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1%(3/37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χ2=12.358,P=0.000;组间比较结果P<0.05。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居恶性肿瘤排行榜第三,现在医学上普遍认为蛋白质、脂肪等摄入过量是引起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往传统开腹手术手术创口大、给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中对于直肠癌手术方案不断完善,为直肠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
苗伟[2]在研究中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均得到了明显降低。李鑫磊等[3]研究发现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中对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均得到了显著缩短,同时有效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手术创口小、仅需在患者腹部开3个小孔即可完成手术,且治疗效果传统开腹手术效果相当,可以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概率,降低手术创口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
综上所述,实施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手术各项指标均较传统手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