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甘州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01-12白亚青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渠系甘州区水费

白亚青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为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实农田水利工程“没人管的要有人管,有人管的要管的好”的要求,针对甘州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监管情况,经过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根据甘州区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为甘州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维护监管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便为甘州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依据和保障[1]。

1 甘州区农田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1.1 已建农田水利工程

至2018年底,甘州区共建成15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3个,667hm2以上的中型灌区3个,建成小(1)型水库2座总库容750万m3;机电井3338眼,井灌面积3.31万hm2;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104 000kW;泵站28座。建成干、支渠道386条1378 km,渠系建筑物386座;斗渠1873条1936 km;农渠13048条5138 km;全区2018年实际灌溉面积8.32万hm2(农田7.82万hm2,林草5040hm2),建成且发挥效益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5万hm2。灌溉水的利用率由2013年的53.7%提高到了2018年的59.8 %。甘州区共有渠道15304条8448km,其中高标准衬砌渠道 3033条3401km,完好率为85.56%;标准土渠12271条,长度5051km,完好率为71.53%。

1.2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现状

甘州区水务局是甘州区的水利专管机构, 9个水管处(所)是甘州区的灌溉管理单位和枢纽管理单位,经费独立核算。9个水管处所已设立基层水利管理站35个,经费由所在水管处所统管。水管处所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灌溉用水水费收入。现有在岗工作人员492人。其职能是灌溉管理、工程管理、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工作 。

2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情况

2.1 工程产权明晰和移交情况

各类工程项目完工并验收合格后,干支渠管理使用维护权移交各水管(处)所,水管处(所)根据干支渠隶属地域,由所在水管处(所)下属水管站维护管理,产权归水管处(所)所有;斗农渠及农业灌溉机井、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末级渠系及其配套设施,根据工程不同类型、不同建设方式、不同受益主体确定产权归属[2]。

2.2 维护主体和责任落实情况

全区共确权核实政府投资建设渠道工程4916条3174km,高效节水工程1021处2.312hm2,机井工程277眼,机井计量设施2200套,其它工程32处。发放产权所有证8本,产权使用证351本,签定管护协议664份,完成比例达100%。各水管单位管理人员负责监管维护,定期对渠系建筑物进行巡查养护,保证设施完好,启闭灵活。灌溉期间每月一次开箱检查机电井计量设施,保证计量箱内电缆线路、空开、电路板等设备安全正常运行,机井管理人员每周对辖区内机电井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3 维护经费落实情况

2018年甘州区骨干工程维护经费计划1400万元,完成138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594万元灌区水费788.5万元;末级渠系水费全区统一定价,地表水以斗口水量计收,地下水以井口提水量计收,按0.02元/m3的标准执行。根据末级渠系水费的使用和管理规定,2018年甘州区征收末级渠系水费1168.21万元,落实维护经费817.75万元。

2.4 维护经费使用与管理情况

甘州区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经费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甘肃省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资金管理办法》(甘水财务发[2015]88号)、《甘州区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甘区政发[2016]152号)、《甘州区水务局局统筹资金及灌区工程岁修养护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2016年暂行规定》、《甘州区末级渠系水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执行。

2.5 运行维护制度建设情况

灌区制定了灌溉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工程日常巡查养护制度,年度维修养护实施方案。各水管处(所)建立工程维修台账,建筑物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和观测,各水管站对辖区内引用水的渠道、管道及附属建筑物每天巡查一次,同时填写巡查记录表[3]。

2.6 运行维护监管情况

甘州区共有农民用水者协会225个,主要承担斗、农、毛渠的管理及维修,同时定期组织人员对所管辖的工程进行检查与管护,水管所定期不定期对各农协会维修养护情况检查监督,水务局对各水管所进行不定期抽查指导,保证渠道及其建筑物过水能力达到要求,渠堤完整,标准规范。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计量设施和渠系配套率低,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灌溉需求。

甘州区黑河节水工程、日协、增粮项目完成后,我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水价未能随工程建设成本的增加去调整,灌区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在15-20a的运行期内,只投入很少的资金进行应急维修,已达到工程运行寿命的工程,无资金重建,带病运行工程较多。加之黑河无调蓄工程,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尤其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黑河来水量偏小,灌溉需水量大,“卡脖子”旱供需矛盾时有发生,成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2)水利管理人员调整交流瓶颈突破难度较大,人员结构不合理。

全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使用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按照省市严肃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关要求,自收自支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能调入差额事业单位和全额事业单位,人员调整交流出口受到了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限制。老中青搭配不合理,尤其是未来三年将有大量有职称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退休,传帮带上出现了断层现象,在供水旺季时只能聘请少量临时人员协助,因此从数量和素质上难以适应当前基层灌区水利管理工作需要[4]。

3)水费征缴和支出不平衡。

在农民眼中,涉农部门目前只有水务部门还在向农民收费,造成农民对缴纳水费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随着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实施,全区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15万hm2,用水量逐年下降,水费的收缴总额也随之减低。诸多原因造成灌区水费收入不能按灌区核定灌溉面积全数收缴。但在支出方面却逐年在增加,主要包括:人员工资的调整增加;退休人员机关保险局不能全额保证退休金,需要灌区自主承担差额部分;渠道运行维修成本全部由灌区统筹支付,未能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目前个别灌区收入和支出能基本持平外,其他灌区均存在“入不敷出”和长期得不到解决“僵尸账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发展。

4)管理工作滞后,村级用水者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个别村级协会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量水测水操作规程、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甚至存以末级渠系工程维修经费由受益群众自筹困难则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5)机井计量设施配套标准不一致、自动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造成部分村社、农户相互攀比。

甘州区现有农业灌溉机电井已基本实现计量设施全覆盖,但盈科、乌江灌区有近600眼机井计量设施由于安装时间早、标准低,现已濒临报废,急需升级改造。

4 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的建议

4.1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至目前,甘州区斗农渠衬砌率仅为30%左右,斗口计量设施均为人工测量,计量精度差,需要测水人员数量和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导致水费按斗口计量争议较大。地下水计量设施虽基本实现全覆盖,但部分灌区计量方式不一致,管理难度大,相邻村与村、社与社群众相互攀比,水费征收难度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短板”,需要通过项目投资建设来“补齐”,才能高效、准确的实现水资源的“强监管”,才能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议由财政部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4.2 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建议将水管单位纳入财政统管,切实为“三农”服务,进一步强化水利监管,突现水管单位管水职能发挥。斗农渠管理面广、量大,建议设置公益性岗位,由专职人员管理,补齐水利短板。

4.3 多部门协调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

建议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水利改革中来,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特别是地下水机井计量设施管控,要实现多部门共同管理,人人参与的局面,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4.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灌区建设实际,加强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拓展灌区管理人员的视野,积极为基层灌区引进发展所需人才。进一步提高灌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业务精通、务实创新的灌区建设与管理队伍。

猜你喜欢

渠系甘州区水费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可持续性生计评价研究
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型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没付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