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能源化工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2020-01-12杨文静
杨文静
(太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山西太原 030032)
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由此形成了许多以矿产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化工、石油、冶金、电力等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化工城市。长期以来,晋陕蒙等富煤区出产的煤炭、东三省冶炼的钢铁和甘宁地区开采的石油为我国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崛起提供了能源保障。但同时由于掠夺式地开采资源、粗放型的工业生产导致这些能源化工城市自身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得力措施,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然而对于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本就脆弱,且又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而言,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尤为重要。
1 北方能源化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1.1 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大型工矿企业在矿产资源开采和能源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粉尘等点源污染和采暖季城郊居民区燃煤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等面源污染。近年来,在环保高压政策下,各地煤电、化工、钢铁等大型企业都采取了环保措施,来自工业的大气污染源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集中供暖模式在多座城市得到大力推广,由居民冬季采暖造成的大气污染也逐步减轻。然而,当前北方地区面临的大气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城郊地区,由于大城市加强环境治理后煤电、化工等企业的迁入以及煤改气、集中供暖等工程推进缓慢,导致这些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再加上城市化发展中,部分建筑工地扬尘控制水平低下,渣土运输车辆不遮盖、沿途抛洒等问题,且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后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由此导致这些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1.2 水资源污染问题
水资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工矿企业在矿产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将废水和废渣排放入附近水系造成的,且由于长期掠夺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使得富煤区大都成为贫水区。同样,在环保高压政策下,各地大型工矿企业的废水排放得到了控制,但当前国内矿井水的净化利用率还有待提高,同时对于部分中小城市而言,由于过分依赖能源经济带来的福利导致其对能源化工企业的环保监管较为薄弱,还存在个别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放的情况。此外,由于北方城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缺陷,表现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即城市给排水管网和收污管网不成比例,导致部分中小城市和城郊居民的生活污水只能排入附近水体,而且大多数城市采用雨污合流的污水排放形式,使得雨水难以回收利用,加剧了城市排水负担和水资源污染问题。
1.3 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是指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矿企业生产、冬季燃煤采暖、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等。近年来,虽然各地工业“三废”排放量得到遏制,但燃煤取暖方式在中小城市仍普遍存在,再加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导致来自交通方面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此外,随着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北方地区部分城市作为产粮区,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由此导致的汞、砷等有毒有害元素对土壤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直接影响了区域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1.4 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指工矿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石、废渣和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方面由采矿产生的废石、废渣等堆放和储存直接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这些固体废弃物经雨水冲刷或在热辐射下还会进一步造成水资源和大气污染。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气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明显增加,快餐盒、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垃圾和含有酸碱类物质与镉、汞等重金属的家电类垃圾给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北方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大多仍为填埋处理,部分城市虽有垃圾焚烧电厂,但其处理能力也极为有限,而且当前虽然国内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处理,但真正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却并未落到实处,因此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仍十分严峻。
2 北方能源化工城市治理环境问题的对策
2.1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重点行业环保治理
在当前国内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背景下,北方地区能源化工城市应抓住机遇,调整产业布局,其一要实施严格的排污收费政策,筹集资金用于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其二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部分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其三需转变城市性质定位,培育市场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转变传统依赖于能源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北方城市还需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重点行业及企业的环保治理。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业布局,将污染扰民企业由市中心转移到市郊城镇、将工业发展从外延发展转向调整改造、将企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逐渐消除城市中污染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大对煤电、焦化、冶金等能源化工行业企业的综合治理力度,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发展之路。
2.2 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在当前国内各级政府重视环境保护,环保法律体系、制度规范日渐完善的背景下,北方地区能源化工城市环保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履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并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结合实际在城郊地区实施集中供暖,实行主城区机动车限行等,通过各级环保部门的积极作为来转变当地城市生态环境的不利局面。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其主动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企业和社区志愿者参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社区宣传栏、文艺宣传队等有效途径开展宣传工作,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家园环境,共建文明城市。
2.3 加强基础建设,依托科技支撑发展清洁生产
在当前国内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着力提升资源与能源利用率的背景下,北方地区能源化工城市应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上进行重大突破。其一为拓宽资金渠道应注重吸引社会资金,设施建成后进行市场化运营,以保障环境保护产业健康发展;其二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对污染企业收费来获取资金进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三着力推进集中供热、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净化处理等工程进度,完善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和给排水管网改造等这些关乎市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民生工程。同时各城市还应重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一方面依托高新技术来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进行在线监测,据此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开发新型技术来对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进行集中处理,并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此外,通过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方法,还可以改变以燃煤为主的燃料结构,发展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3 结束语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北方能源化工城市而言,在政府主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转型的同时,还需工矿企业领导和经营者提高认识,在生产经营中坚持贯彻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并重的理念。此外,政府还需重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作用,并加强宣传工作,发动社会大众从身边点滴做起,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环保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