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县生猪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0-01-12鲍鑫莹陈华君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养殖业养殖场生猪

鲍鑫莹,陈华君

(三门县畜牧兽医局,浙江 三门 317100)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生猪养殖业的繁荣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表现。猪肉是我国最重要的肉类食品,自2000年以来,猪肉在日常肉类消费中一直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浙江省是猪肉消费大省,但生猪养殖业产能严重不足,将近一半的消费需求依赖外省供给,政策、物流成本增加,导致猪肉价格偏高,一旦出现冰雪、疫病等突发事件,价格波动较大。三门县地处浙江东北部沿海,是省内最大的海水养殖县,2019年农业产值33.4亿元,占GDP比重为12.6%,远高于周边县市。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压力、资源约束和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三门县生猪养殖业利润收窄,产能萎缩。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生猪养殖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提振转型信心,形成集群优势,对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三门县生猪养殖业概况

1.1总体产能 三门县的生猪养殖业历经农户散养、专业户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为主体的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出现第一家千头猪场,2012年建成第一家万头猪场。2017年生猪养殖场(户)210家,存栏4.73万头,出栏10.67万头;2018年养殖场(户)166家,存栏4.12万头,出栏8.97万头;2019年养殖场(户)116家,存栏3.09万头,出栏6.88万头,以上数据不含散养。近几年来,产能大幅下滑,主要受2018年10月份三门县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三门县大规模养殖场1家,中规模养殖场7家,其他为小规模养殖场(按照《中国畜牧兽医统计年鉴》定义,年出栏500头以下为小规模养殖场,10000头以上为大规模养殖场),主要分布在花桥镇、浦坝港镇和健跳镇。散养生猪规模小、周期长,不利于成本控制,已逐步淘汰,2019年三门县散养生猪存栏0.35万头,主要集中在浦坝港镇。

1.2良种繁育与饲料 仔猪和饲料是生猪养殖投入的主要构成,一般情况下,仔猪成本占据生猪养殖成本的20%以上,饲料成本占据生猪养殖成本的50%以上,健全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质优价廉的饲料供应是生猪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目前,三门县生猪养殖主要以外三元商品猪(杜洛克公猪与长大杂交母猪的后代)为主,种猪由外地购入,品种单一,更新慢,县内尚无专业的育种场和扩繁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养殖饲料主要采用浓缩料和全价颗粒料两种类型,配置工艺相对简单,但成本偏高,稳定性差,大部分由外地购入,县内仅有一些饲料批发商和代理商,尚无独立的生猪饲料生产企业。良种繁育和饲料两个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缺失,导致三门县生猪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1.3养殖技术 近几年来,三门县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干清粪和高压水冲洗等智能化养殖设施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诸多技术短板,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杂交优势不显著,饲料转化率低,无害化处理和生态养殖技术滞后,都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疫病防控方面,三门县不断探索进步,消毒灭源、集中免疫和监测报告等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目前存栏生猪免疫密度100%,抗体检测水平全部达标,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1.4销售与屠宰加工 按照《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三门县目前设立生猪屠宰场1家,2017年屠宰生猪4.45万头,其中1.59万头源于本地养殖生猪;2018年屠宰生猪4.16万头,其中1.95万头本地猪;2019年屠宰3.94万头,其中0.74万头本地猪。2019年屠宰量大幅下滑,本地猪占比减少,主要是当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三门县生猪销售除本地屠宰场外,主要销往温岭、玉环、临海等周边县市,运输距离基本控制在200 km以内,主要由浙江华统负责收购运销,本地尚无运销企业。

2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1养殖产业链不完整 生猪养殖的上游主要是良种繁育和饲料供应,仔猪和饲料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很大,其价格波动对养殖环节的收益率影响显著,据调查,国内生猪养殖大县都有自己的种猪和饲料生产企业。生猪养殖环节成本高、资金占用时间长、收益波动幅度大。生猪养殖的下游是收购运销、屠宰加工和猪肉批发零售环节,收购运销环节周转快、风险小;屠宰加工环节准入门槛高、规模效益明显;猪肉批发零售环节与市场需求相关性强,收益稳定。三门县在生猪养殖的上下游都缺少优势企业介入,产业链条不完整,整体规划不完善,无法在特定空间(包含周边县市)形成闭环,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2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合理 总体来看,三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主要以小规模养殖场为主,大、中型养殖场出栏生猪占比较低,不利于标准化养殖和良种繁育、技改、防疫等相关体系的建设,增加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成本。空间布局虽在一定程度呈集聚态势,但没有形成集群优势,不利于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品牌优势。

2.3养殖技术良莠不齐 生猪养殖关键技术涉及选址投建、良种繁育、饲料选配、饲养管理、无害化处理和防疫等多个层面,对资金和专业人才都具有较高要求。三门县除了一些大中型养殖场具有一定程度技术积累之外,其他小规模养殖场(户)大多没有合格的技术人员,种猪和饲料选配依赖上游供应商技术力量,无害化处理和免疫防控依靠当地政府,日常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同时,政府在技术推广方面投入不足,一些新型技术措施无法得到推广运用,疫控中心的人员、经费短缺,村级防疫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防疫工作需求。

2.4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三门县支农惠农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财政“三农支出”连续三年20亿元以上,2019年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0亿元,但相关政策、项目主要集中在水产、果蔬和茶叶等方面,生猪养殖得到的政策扶持相当有限。2016年4月农业部印发《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南猪北养”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2017年4月浙江省出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生猪养殖环保压力增大,2020年9月三门县调整出台《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域划定》,用地资源紧张,以上政策的出台实施在一定时期内对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长期来看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3 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选择

3.1补齐短板,打造全产业链生态格局 从生猪养殖全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来看,中间养殖环节利润最低,两端较高,利润分配轨迹呈U型曲线,因此,优化产业链组织模式,平衡各环节风险和收益,增强养殖环节议价能力,是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是招商选资,引进育种、饲料企业和运销企业,补齐短板;二是鼓励大型养殖场向上下游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交易成本内部化;三是建立完善订单养殖、产销结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承担风险,保障养殖场(户)的合理稳定收益。

3.2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金融保险参与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一是政府精准施策,科学规划养殖用地,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出台奖补措施,鼓励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拓展生猪销售渠道;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网易味央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农业示范园和三门腾远生猪有限公司年出栏4万头猪的养殖场正在投资建设,对三门生猪养殖业发展意义重大;三是积极争取金融、保险支持,加强与银行、担保公司对接,解决融资难问题,深化与保险公司合作,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3.3科学养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探索“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技术研发扩散模式,加强与杭州、宁波的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推广养殖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解决污染问题,减轻环境压力。狠抓基础免疫,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规定,净化生猪养殖环境。完善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3.4农牧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三门县致力于做强“鲜甜三门”品牌,做大网络销售体系,做优仓储物流体系,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为生猪养殖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销售平台和冷链运输体系,依托“鲜甜三门”的品牌影响力和省级“田园综合体”的辐射效应,把生猪养殖融入三门县农业创新的总体架构,以科技示范和文化体验为纽带,促进农业文旅协同发展,以沼气池建设和有机肥生产为桥梁,提升粪污转化效率,为三门优势农产品一果(柑桔)、一瓜(甜瓜)、一花(西兰花)、一叶(茶叶)提供有机肥源,实现农牧种养循环,是三门县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养殖业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