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0-01-12马瑛
马瑛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畜牧兽医站 810807)
1 问题的提出
青海省是我国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海拔约3400~4500m。与甘肃、新疆的荒漠相接,同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其中的畜牧业属于当地的主要经济收入,可以达到当地总人民收入的90%以上的水平[1]。不少牧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牲畜养殖规模和数量。过度放牧草原出现超负荷的开采问题,使草原出现严重退化。另外,青海牧区的草原上还会出现兔虫鼠害等危害,甚至出现草原的水土流失。在这样的状况下,长久下去会导致防风固沙能力降低。不少泥沙被冲到河道中之后会造成河道泥沙含量不断增加,进而减少青海湖泊的范围。一旦出现干旱情况,导致河水断流。之所以出现这些连环反应,主要原因是草原退化。草原退化可以导致牧草质量下降,影响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和延伸[2]。时间一长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平衡。在“十三五”规划推动下,不少牧民已经开始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可以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但还存在偷偷扩大养殖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青海牧区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重视草原生态保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2 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路径
2.1 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青海牧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需要严格执行“十三五”规划,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之后要制定并调整草原重要保护措施和重点工程建设。遏制垦荒行为,加大资源监管机制。另外,需要创造青海牧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在战略角度上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科技的支撑。结合实际情况践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标准化基础上积极落实禁牧休牧管理工作。保证政策实施效果的最优化,使用生态保护项目,提高生态工程项目的完整性。
2.2 推进草地生态畜牧试点
从一定程度上看,草地生态畜牧试点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增强草地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真正优化畜牧管理工作重点内容,为推广牧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草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展现较强的先进性、实用性及可靠性等。发挥民族宗教意识,保持环保意识和开场秀发展的意识。
2.3 实现草业多元化发展
第一,青海牧区可以从传统草原牧业向草原生态牧业发展方向演变。发展特色畜牧业,培养特色畜牧品种,培育特殊草种。第二,发展青海牧区的特色旅游产业,延伸主题生态旅游。青海牧区不仅有山川,还有河流、荒漠、森林、草原、绿洲、湿地……这些独有的自然景观全部都集中到青海[3]。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青海地区可以使用这些资源,和当地少数民族问题相互结合,大力发展草原自然生态旅游和畜牧业民族风情旅游等。第三,发展特色产业,展现矿产和风电能源工业的机制。青海牧区主要依靠当地资源进行动作。首先需要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产业,如可可西里等品牌。其次,加大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如唐卡等青海特色。接着,发展特色医药产业,如冬虫夏草等。之后发展自然资源的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力资源等。
2.4 创新化落实饲草产业进步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青海牧区的相关部门需要创新发展饲草产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处理机制和相关的控制措施。从本质上完善草原生态管理机制的建设和保护建设。实现饲草产业及畜牧业协同化发展的建设目标。在科学技术引导下推广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遵守管理的控制措施,进一步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效果。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海地区天然草场较为丰富,但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牧民们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过度放牧让草原草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现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需要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积极把握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在“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原则下,让结构的制定和设计更加符合现在草原生态发展。保证森林草原建设的有效发展,促进畜牧业经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