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2020-01-12王庆玺
王庆玺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抚顺 113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慢阻肺会发展成为重症呼吸衰竭,若抢救不及时,甚至会诱发患者的死亡。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的疗效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而无创正压通气可在短时间内增加机体的通气量,并能及时纠正机体的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笔者旨在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分到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0~80岁,平均(62.28±4.4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0~80岁,平均(62.31±4.46)岁。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祛痰、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解痉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呼吸机采用美国伟康公司提供的BiPAP Symchrony呼吸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选择S/T模式,备用呼吸频率设置为10~18次/分,IPAP为5~15 cm H2O,EPAP为0~5 cm H2O,IPAP5~15 cm H2O。氧浓度为28%~40%,每次通气2 h,每日通气3~5次。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插管机械通气率分别为6.82%(3/44)、25.00%(11/44);住院时间分别为(10.08±1.36)d、(18.89±3.42)d,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阻肺频繁发作会致使机体通气功能受到影响,且还会降低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引发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不良反应。此外,慢阻肺患者的气管腔会变窄,管腔变窄后机体的通气功能会受到影响,严重者会进展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慢阻肺病情进展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关于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采取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治疗,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重症患者,效果并不显著。有创机械通气是临床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该方法可有效解除气道阻塞,并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法属于有创操作,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且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还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无创正压通气法属于一种新型通气技术,其作用原理是以面罩连接,并施以正压通气,该治疗方法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法操作中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等有创性操作,有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氧中毒、气压伤、气道损伤等的发生[2]。无创正压通气还能帮助患者及早进行自主呼吸,可起到缓解患者呼吸机疲劳症状,不但能减少呼吸的消耗,还能避免呼吸肌功能的恶化,避免呼吸衰竭对各器官的损害。除此之外,无创正压通气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患者痛苦小,患者依从性好,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无创正压通气已经被广泛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及肺通气功能有关,同时无创正压通气还能克服气道内阻力,增加通气量,提升患者的自主通气功能,从而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时间[3]。
综上所述,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施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率,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