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输血后感染肝炎的相关调查和预防对策

2020-01-12杨晓旭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炎乙型肝炎

杨晓旭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输血是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治疗措施,输血后容易引起肝炎感染,是输血相关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输血后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交叉感染、献血管理不当以及开展无偿献血力度不够等,因此一定要重视防范输血后肝炎的感染发生[1]。本文将对输血中肝炎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防控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0.13±4.21)岁;按照随机数字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输血后肝炎感染的原因:输血后引起肝炎的原因较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献血者体内已经感染肝炎病毒,但是在输血前进行血液检测时未能检出,因为感染患者仍然处于窗口期,不能将病毒检测出来;第二,患者体内的丙型肝炎病毒含量非常小,导致血检测出现漏检;第三,血液检测的试剂,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较差,因此导致对肝炎病毒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第四,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等,导致出现输血后肝炎感染。

1.3 输血后肝炎感染的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落实消毒杀菌措施,做好输血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析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预防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予以实施,具体如下:

1.3.1 加强输血风险管理:医院管理层一定要认识到输血后肝炎防范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切实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分工职责明确到个人,从源头上杜绝输血后肝炎感染的发生。另外,科室要组织医护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保障自身以及患者的利益。同时,接诊护士要认真评估输血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输血后肝炎感染的可能[2]。

1.3.2 采取疫苗预防:患者乙型肝炎检测为阴性,那么要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3]。对输血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测,重点检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相关感染目标,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降低感染发生率,当发现存在感染现象时一定要立刻将护理人员调出输血室。

1.3.3 做好消毒灭菌:在患者输血的不同阶段,要做好不同侧重点的消毒灭菌工作,注意隔离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进行输血的过程中,要对所用到的器械和管路进行消毒检查,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和采血器等,对输血后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1.3.4 提高医护人员卫生清洁依从性: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程度影响患者的血液感染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务必要执行最严格的手卫生标准,一定要用消毒液彻底清理双手。当操作注射器、处理血标本、伤口、穿刺等时均需要在实施前后充分进行消毒。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细节管理,包括务必规范佩戴帽子、口罩,杜绝留长指甲等细节方面[4],在进行穿刺消毒时,要注意采用螺旋式的消毒方式,涵盖穿刺点的5 cm直径范围。回血时通过封闭式操作完成,用洁净的治疗巾将穿刺部位进行完全覆盖,避免发生导管血流感染。

1.3.5 加大无偿献血和互助献血的开展力度: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显著高于个体献血者。我国已经出台了规范的无偿献血制度,因此能够确保优质的血液来源,是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输血后肝炎感染的必要措施,但是一些地方的无偿献血制度开展力度不大,导致无偿献血者数量较少,因此个体献血影响了血液的质量,引起输血后感染感染肝炎。

1.3.6 提高血液检测仪器现代化及人员检测能力:医院要采购质量高的试剂盒确保符合输血要求,能够获得稳定的实验条件,同时要确保采血人员以及输血人员稳定的手工操作手法,提高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消除人为误差,提高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血液检测的水平,降低漏检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输血后一年内进行随访,观察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事件发生0例,发生率为0%,对照组感染事件发生1例乙型肝炎感染,发生率为2.5%,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3 结论

输血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操作流程,具有很强的风险性,由于要将体外血源输入患者的体内因此很容易感染上输血后肝炎。预防输血后肝炎感染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医院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承担起责任,有效预防输血后肝炎感染发生率。为了降低输血后肝炎的感染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进行了输血后肝炎感染高危因素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最终有效降低了输血后肝炎感染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输血采取防范有效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输血后肝炎感染事件发生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肝炎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基于全科医生丙肝认知现状探索基层丙肝消除策略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