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探析

2020-01-11曹慧慧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衔接核心素养

曹慧慧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更高效地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在此背景下,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怎样才能取得突破,以提高教学成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当前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改这一教育背景下,初高中的物理衔接教学也要为推动学生综合化发展而努力,以探究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物理;衔接

初高中在物理教学上的衔接问题,是初中以及高中教师共同关注的重点,其衔接效果将直接影响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在初中开展对学生的物理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以及开展对与生活相关知识的实验等。但是,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要求明显提高,要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且,相较于初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在深度、广度、难度等多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因此,做好教学衔接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

在初中、高中的物理教学内容方面,有这部分衔接的知识点。以初高中电学领域知识点为例(见表1)。高中的物理知识一般较为深奥,其中包含着初中物理知识。在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是利用所学习的相应知识处理较为简单的物理问题。而高中相较于初中物理内容,其难度明显增大,所探究的知识也更为深入,需要学生在物理模型的构建中达成物理问题的解决。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时期学习的物理知识一般都是很基础的,在教学中也总是以观察、实践等方式教学。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主动性。而且,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时间充足,教师会针对基础性知识内容深化教学,为学生打好基础。高中物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一般以演示、实验等手段引领学生探究,对学生的思维、推理等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三)初高中对学生学习思维以及能力要求的不同

在初中物理课堂知识中涉及的抽象性思维较少,而且初中物理知识内容不完善,对学生思维的要求不高,学生很可能形成思维上的定式。当学生在高中进行同一内容的学习时,会受其影响,学习质量不佳。而在高中则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逻辑等能力的形成。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新旧知识同化

在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教学中,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是一种有效方式。开展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习的概念等理论性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有效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也能将学生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拓展,促使学生正确认知新知识与旧知识,将物理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特征,采取有針对性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还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对于教材未涉及的内容进行一定补充,使学生形成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更高效地探索高中物理知识。

以“欧姆定律”为例,教师在引导高中学生学习此知识点时,要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加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欧姆定律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内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打下学习基础。而且,也会加深学生对在初中所学有关欧姆定律基础性概念、规律等的有效理解,是对初中所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相应问题,引领学生真正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路中是因为有了电流,灯才变亮。请同学们回忆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电路知识,回答问题:电路中包含哪些部分?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形成的?通过问题使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对电流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开展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调查学生,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调动起来,使学生将新知识、旧知识进行有效的关联,更好地达成物理观念的形成。

(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开展对学生的物理教学,教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充满热情的学习中打好基础,便于今后更高效地学习高中知识。初中阶段的物理有关知识相较于高中难度较小,此部分知识更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而高中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更为抽象。想要引领学生自愿加入高中知识的探析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空间,提供自由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维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状态开展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其科学探究、自主学习等多方面能力会得到明显的进步。

如,在对“焦耳定律”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就要意识到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也有此部分内容,认真分析初高中教学之间的衔接以及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高中阶段探究的焦耳定律知识对学生来讲更难,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时所学习的焦耳定律相关知识,消除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畏惧感。同时,因知识难度的增加,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以情境教学模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主动开展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实验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在此过程中,带领学生探析玩具四驱车的运作原理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将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使他们在学习中认识到电动机在运作中电能会出现改变,会变为机械能以及内能。在物理教学中,以实验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分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掌握物理知识,也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打牢学生知识基础

随着高中物理知识愈加复杂,其难度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就要在初中为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要适当引入高中知识。教师要在初中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将一些与高中知识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展高中知识的学习,辅助学生将知识的基础打牢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为学生引入高中知识要适度。由于初中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思维发展都未成熟,若是直接加入纯理论性的高中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相背离,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适度的原则,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地为学生拓展知识面,加入一些当前无法理解的现象并加以解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打好此部分知识的基础,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探究相关知识内容做准备。物理知识与实验是无法脱离关联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假设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使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制订相应的实验计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究,讨论需要的物理量、使用的仪器等,最终形成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学生迷茫或是出现偏差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但在探究中,教师引领学生测量接人不同电阻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当电阻出现转变时,电压也出现变化,学生此时会产生学习上的疑问。此时,教师可为学生引入内阻的概念。在本节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将内阻知识融入物理课堂中,会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领悟。而且,在了解内阻知识后,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减小。正确认识了物理现象,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实现了知识量的螺旋式上升,实现对电路知识的有效构建,为高中相应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使其在高中时期更轻松地学习。

(四)活跃学生个人思维

物理知识并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去学习的。尤其是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更不能采取重复性学习的模式。初中阶段要避免学生机械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同时,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中心内容深入探索,进而深化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设计教学,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适当地加入探究性学习任务,引领学生深入探析,使学生在活跃思维的过程中掌握正确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物理教学必须要落实的教育方针,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在实际开展的教学中,需要保证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顺利衔接,将学生的学习成效较快提升,实现物理知识的整合,在新的教学手段的引领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运用初高中物理知识中存在的内在关联探索知识,真正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有序衔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衔接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