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2020-01-11陈希

关键词:液体容器中考

陈希

摘要:中考物理命题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注重能力考查,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又是对教师教学的考查。可透过学生中考试卷作答情况的分析,来反思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学具体需关注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学生错误“前概念”的矫正、相同物理思想问题的整合。

关键词:物理教学表达习惯前概念物理思想

物理特级教师黄恕伯说:学生解答题目是一种智力活动,体现为理解、应用、分析、创造等心理行为。中考物理命题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注重能力考查,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考查,又是对教师教学的考查。因而,我们可以透过学生中考试卷作答情况的分析,来反思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笔者参与了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阅卷前的研讨(根据部分学生的答题情况讨论确定给分条件)和阅卷结束后的交流(学生作答情况的相关数据分享),从几道典型题目中出现的错误发现,物理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

例1(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卷第27题)图1所示为一辆无人驾驶清扫车,空车质量为400kg,它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于一体,可自主作业。

(1)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空车停在水平地面上,若地面总受力面积为200cm2,则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g取10N/kg)

(3)空车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为810W,在10s内匀速行驶12m,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牛?

本题考查压强、功和功率的计算,这类试题在历年中考中的得分率在80%以上,从知识的难度上来说属于容易题,所以这类试题除了对知识点的考查外,更是对学生计算题规范解题的考查。阅卷中发现,一部分学生不注重规范的表达,如:没有用公式,直接用数据进行计算;代入的数据没有单位;等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语言、板书的规范性。从最简单的速度、压强、功和功率到机械效率和电学的计算,都应注意强调计算题的基本解题过程。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中板书计算过程时,不能草草地表达,而要注意公式、代入数据(带单位)和结果,同时在运算过程中,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下标区别不同的数据。那么,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会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

塞内加说过: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模仿,不仅仅是学生的天性,更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本能的心理行为。模仿的对象与内容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应努力做好榜样的示范。

二、关注学生错误“前概念”的矫正

例2(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卷第25题)小明和小华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为cm。

(2)比较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

(3)比较两图,小明认为:液体内部某处到容器底的距离越大,其压强越小。为研究此问题,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当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满足条件:,对比甲图,可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以及关于“深度”这一概念的理解。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错误:(1)L=16 cm;(2)L=9 cm;(3)L=11 cm。从这些答案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没有真正理解“深度”这一概念——其认知中,深度通常是指“液体内部某处到底部的距离”,与“高度”混淆了。

要矫正学生这种错误“前概念”,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的实验,通过冲突的实验现象,助力学生认知的改变。如图3所示,将同种液体放在两个容器中,液面高度不同,将两个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到液面距离相同处,此时到底部距离不同,观察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如图4所示,再将两个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到底部距离相同处,此时到液面距离不同,观察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对比两次实验的现象,观察并找出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再具体地描述深度的含义。这样,由学生自我思考得出的“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距离”,才算真正理解了。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情,知晓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明确学生存在的错误“前概念”,用真实的实验现象来矫正。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关注相同物理思想问题的整合

例3(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卷第11题)如图5所示,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一个漂浮,一个沉底。甲、乙两图中小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p1>p2

B.F1>F2,p1

C.F1p2

D.F1

例4(2020年南京中考物理卷第18题)如图6是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O为固定转轴,A处连接着石球,脚踏杆的B处可使石球升高,抬起脚后石球会落下去击打稻谷。石球重50N,不计摩擦和杆重。

(1)脚沿与杆垂直方向至少用力F1,才能将石球抬起。F1的力臂为m,此时舂米工具是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脚竖直向下至少用力F2为N,才能将石球抬起。F2和F1的大小关系为F2F1。

第11题分别比较压强和浮力的大小,第18题的最后一空比较两次施加给杠杆脚踏处力的大小,都是关于“变与不变”物理思想的问题。这一物理思想,在历年中考中也会利用摩擦力或动态电路为情境来考查。但这类试题历年的得分率不高,仅在57%左右,说明学生在这一物理思想的应用上还存在障碍。

反思日常教学,这一物理思想分散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知识点中,无法系统化学习。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复习中将这一物理思想涉及的情境由简到繁地系统布局。先从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判断开始,从中找到不变量,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來判断未知量的变化。再由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到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设计杠杆中动力或阻力大小变化的情境,从中找到一个或两个不变量;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找到情境中的变量,进而判断未知量。以上情境非常容易确定解决问题的物理规律,依据规律寻找不变量和变量即可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容易确定解决问题的物理依据。所以再进一步,设计比较浮力大小的情境,由找到的不变量和变量确定依据的物理规律,再判断未知量。最后到复杂的动态电路分析。这样系统化的布局,在不同情境、不同内容中体现相同的思想方法,一步步地进阶思维,才能使学生在遇到不同情境时都会自觉地应用这种方法。

中考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师生间心智活动效率的体现。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透过对2020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学生作答情况的分析,我们需关注学生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学生错误“前概念”的矫正、相同物理思想问题的整合,使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物理学科育人的价值。

猜你喜欢

液体容器中考
液体小“桥”
五颜六色的液体塔
难以置信的事情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层层叠叠的液体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取米
不会结冰的液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