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背景下的语文学习活动
2020-01-11吴哲峰
吴哲峰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学习活动。在任务群学习背景下,这三种学习活动有其各自的特点,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准确把握三种学习活动的内涵、关系,以提高任务群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任务群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言语经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而《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语文学习活动。陆志平老师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听说读写的升级版”。这三种语文学习活动都围绕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基点,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任务群教学就是要通过这些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言运用规律,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习活动
(一)阅读与鉴赏活动的开展
阅读与鉴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略读、精读、泛读、跳读、速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应用语法、修辞等知识理解、赏析所学文本,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情感与价值判断等。阅读与鉴赏侧重对学生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活动设计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启发学生发现语言的表达技巧并感知表达效果。
如教学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拿来主义》,可以设计一个任务:探讨议论文的语言如何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具体的学习活动是:(1)因声求气,读出作者的态度与情感;(2)论文探“秘”,寻觅议论文语言表达的技巧。活动一开始,学生赏读语句,读第一段中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此句批判“送去主义”。学生认为这里语速要放慢,语气要略带嘲讽。为什么要这么处理诵读呢?学生发现“挂”这样的动词值得玩味,还注意到“几张”“一路”“叫作”等也很有探究的价值。“几张”显示数量少,暗指没什么可送;“一路”和“挂”写出“大师们”展示画作时的卖力,体现他们的自我卖弄与对西方人的奴颜婢膝;“叫作”实际上是不能称作、不配称作。几个生动的词,暗藏了作者对此事的贬斥,表达极具讽刺意味,辛辣、力透纸背。学生在诵读活动中体会到了论辩也需要形象性的表达,因为这可以给读者更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产生更深的认同感。
阅读与鉴赏一直都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多年的教学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任务群背景下,阅读与鉴赏的学习活动也应借鉴这些传统的做法,提高学习效率。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提到“任选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对诗作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第三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提到“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在小组内朗诵。朗诵前,要反复揣摩其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第七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提到“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等。这里提到的诵读法、知人论世法、点评法,本就是阅读与鉴赏中的重要方法。
(二)表达与交流活动的开展
表达与交流,是听、说、写的学习活动,包括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与交流侧重对学生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认知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偏重阅读鉴赏,忽视表达训练。口头表达最常见的就是课堂回答问题,而书面表达最常见的就是定期作文练习。学生的阅读训练与表达训练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表达训练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任务群极其重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做到读与写共生,阅读与表达一体化。在阅读鉴赏中,不断地进行输出训练,把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材,融入自己的血脉,才能把读到的变成能用的,才能在需要时灵活提取并使用。
如教学《拿来主义》,针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有礼貌地辩驳”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活动:(1)超级演说家: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如何看待文化的交融;(2)超级辩论:中华文明复兴重在传承还是重在创新;(3)经典时评:如何看待“古风”流行现象?这些活动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团队合作,既有语言表达又有书面写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丁立群的《我们为何要文化自信》、龚鹏程的《国学的焦灼》、郭湛和刘志洪的《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周振鹤的《中国文化的变与不变》等文章。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可设立学生评价团,对学生演说、辩论、写作中的问题提出改正建议,这样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表达实践来,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调动。
教师在此学习活动中要教会学生严谨、新颖、形象地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忽视的细节或角度,立意上胜人一筹;启发学生联想相似或相反事件,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理;鼓励学生仔细分析思考,抓住别人抓不住的实质和原因;指点学生琢磨最佳的表达手法,提炼语言,提升说理的形象性,说出别人说不出的精彩。
写作是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板块。值得注意的是,18个学习任务群几乎都有相应的写作要求,涉及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文艺评论、演讲稿、随笔、杂感、学术小論文写作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中,还提出了“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的写作要求。可见,《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很高的。同样,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也都有具体的写作任务。就必修上册而言,第一单元要求尝试写作诗歌;第二单元要求合作撰写推荐书;第三单元是学写文学短评;第四单元是撰写调查报告;第五单元要求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第六单元是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作文;第七单元学写散文;第八单元则是写语言札记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单元教学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应的写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梳理与探究活动的开展
语文知识点细碎,学生必须通过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新课改特别强调结构化、大观念,梳理的学习活动正可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变成结构化的知识,有利于打通知识点间的联系,也体现了教学的整体视野。梳理是回顾旧知,而探究则是发现新的问题,从梳理到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旧知向新知的发展过程。
陆志平老师认为:“梳理与探究指向主动、个性、探究、建构,指向知识的情境化结构化。”梳理与探究侧重对积累整合、筛选提炼、归纳分类、解决问题、发现创新等认知能力的培养。
仍以《拿来主义》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在此过程中领悟作者提出观点的方式,论据选用的可信度,论证过程的全面性以及语言风格,用表格(见表1)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在学习《拿来主义》的基础上,根据表1的提示,自行梳理《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曾国藩家书》(节选)的论证过程。组织该活动时,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呈现最优的小组梳理成果,与班级同学共享,之后,表述出论证性写作最合理的逻辑框架。
梳理与探究学习活动可以有两种安排方式:一种是集中安排,即针对某一知识点集中时间让学生进行梳理、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另一种是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进行。如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主要涉及“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学习,梳理与探究是其主要的学习活动。这一单元的学习就可以采取穿插安排的方式。其中,学习活动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的内容就可以穿插在第六单元《劝学》《师说》、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的学习中进行。学习活动三中有“准确理解词义”的内容,指出要做到用词“恰当”“合适”,就要仔细辨析词义。这可以穿插到第一单元《峨日朵雪山之侧》和第三单元《登高》的学习中进行。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活动应与各任务群中的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其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语文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解析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语文学习活动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突出个性化学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然而,这三种学习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先行后续的关系,它们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连,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首先,阅读与鉴赏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是语文学习的主线,也是其他两种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阅读与鉴赏中形成的言语经验,可以提高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培养起来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品质,有利于表1
篇目观点/论题观点/论题
引入特点论证思路论据及其作用推理是否
存在漏洞语言风格
是否妥帖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在阅读与鉴赏中,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审美意识、丰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品位,这让学生更加注重表达时语言文字的效果及美感。尤其是在阅读与鉴赏中积累的写作素材与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表达与交流是目的,也是效果的呈现。如果说阅读与鉴赏是语文学习的输入环节,那么表达与交流就是语文学习的输出环节。输入促进输出,而输出又是对输入的反馈与检验。输入是基础,输出是目的。广博的阅读、独到的鉴赏、名家思想的精髓、精确表达的技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在自主讨论、精准表达、畅通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将阅读与鉴赏推向深入。
再次,梳理与探究活动必须依托前两种学习活动展开。一方面,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涉及文学文化知识、语言运用规律、鉴赏理论、交际技巧、写作方法等诸多方面的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是零散的,是不成体系的,亟须整理与建构,这就为梳理与探究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梳理与探究又反作用于其他两种学习活动。经过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总结,本来浅表的、零碎的知识,变成了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而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又可以提升下一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活动的层次和水准。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落实任务群应有融通整合的思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种学习活动也应该是有机整合的,不能割裂,也无法割裂。正如王宁教授所说,“任务”就是让学生把阅读与鉴赏、表達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个活动综合在一起去解决课程设置的问题。比如,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提示是这样的:“(1)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三种学习活动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也特别体现了这一点,如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之一:“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完成这个任务,要有阅读与鉴赏的活动:反复朗读,细加品味;要有表达与交流的活动:写一段点评文字交流;要有梳理与探究的活动:精彩语言的分类与整理,探究其中表达的技巧。任务群学习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每一个任务群时都应综合设计、灵活安排这三种学习活动,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沉浸式阅读,高品位鉴赏,比较型梳理,思辨式探究,实现表达精确形象化,交流理性有风度——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路径。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走向学习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J].语文学习,2018(3).
[2] 《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