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研究方法与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构建
2020-01-11胡嘉宁傅淳华
胡嘉宁 傅淳华
摘要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叙事研究方法作为当前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符合当前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需要。立足于女性主义这一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有其关于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对象,乃至实践准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主张。在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应从基于教师道德学习理论的实践分析和基于教师道德学习实践的理论构建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叙事研究方法;教师道德学习
作者简介 胡嘉宁,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傅淳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人类过往盖以生理二分男女性别,也由于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多数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历史现实之上,以致女性应有的平等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肯认,如有学者对女性与工作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就指出,自有人类以来,女性虽一直不是少数人口,但却一直是势力、资源分配上的劣势者。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日益提高,学校教育也愈来愈强调从课程建设、日常管理等层面保障女性的学习、生活权利等,亦有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强调教育领域同样需实现“性别和谐”。但在当前的师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的特性却往往无法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由此导致师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困顿不前。从根本上说,“教”是以“学”为目标的。没有对“学”的问题的深入探究,人们对“教”的认识也不可能深刻。由此观之,缺乏对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等前提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师德教育理论不仅是残缺的、缺乏根基和明确目的性的,而且于师德教育实践也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具体而言,在当前的师德教育理论中,因受科尔伯格、皮亚杰、埃里克森等人思想的影响,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往往充斥着各种形式、层次的性别偏见。而与理论上的性别偏见相联系,师德教育实践中的性别偏见也是无所不在的,如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男性与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的差异性。为此,破除根植于师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性别偏见,相关学术研究的根本性进步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此意义上,本文试图立足女性主义的视角,着眼于构建更趋向性别公正的教师道德学习研究,阐述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对于教师道德学习研究合理发展的可能意义及现实进路。
一、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在教师道德学习研究中的可能意义
道德学习有着性别之异,因而就教师道德学习研究而言,女性主义视角不可或缺。但事实上,囿于当前学术发展的境况,尤其是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日趋强势,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往往受到全面的“打压”,处于一种极端弱势的状态。具体而言,依女性主义认识论,实证主义所倡导的理性、客观、普遍规律等原则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如所谓的作为“自然事实”的性别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后果,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但现存的科学研究往往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从而使得研究成果为性别偏见所禁锢。桑德拉·哈丁(Sandra Harding)就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从未被赋予权威的发言权来陈述她们自己或者他人的社会处境,也不能说明应如何改变这些处境。正是在此意义上,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往往积极关注日常的女性生活,让女性的声音、经验等能够被显扬,乃至被纳入社会认识的范畴。而与此同时,自人类开始能够言说,叙事便伴随着人类生活而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各个层面。正如有学者所说,叙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在世生存的感觉。因为当人面对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困难时,叙事可以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现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卡罗尔·威瑟雷尔(Carol Witherell)与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也说,叙事能够赋予我们的生命以重要意义与归属感,使我们产生道德层面的感同身受,且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促进人际间的相互理解。正是在此意义上,叙事研究本质上关注每一个独立的生命,甚至是被生活抹去的自我,更在意他们的生命感觉等。因此,叙事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包括历史学、人类学、文学、哲学、教育学等在内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而追根溯源,所谓叙事研究方法,就是推动被研究者以说故事的方式叙说他或她的生命意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于过往经验与意识形塑历程的回溯性研究方法。
言而总之,女性主义研究方法与叙事研究方法在本质层面都关注每一个偶在个体的生活境遇,乃至他们属己的生活经验等,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也正是因为二者本质层面的深度契合,才使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能够发展壮大并深刻影响国际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进程。简成熙就曾指出,在教育研究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叙事研究方法,当属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由此,本文立足于对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的分析,细致探讨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可能进路,以期破除当前相关研究中的性别偏见,从根本上促进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整体进步。
二、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对于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理论观照
恰如上文所述,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作为当前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叙事研究方法,对于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立足于女性主义这一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也有其关于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对象,乃至实践准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主张。由此,本文试图结合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特点,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确证女性教师道德学习进程的主体。叙事研究方法植根于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因而不能说其完全不会受到传统社会中“男性中心”视角的影响。但必须明晰其到底是在本质上抑或细节上带有某种程度的“性别偏见”。事实上,在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卡罗尔·威瑟雷尔与内尔·诺丁斯、温迪·科利(Wendy Kohli)等人皆曾立足于女性主义的视角,运用叙事研究方法对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可见,叙事研究方法可能成为持“男性中心”视角开展研究的基石,亦可以成为女性主义学者揭示性别歧视等的有力武器。而对于立足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教师道德学习研究而言,叙事研究方法无疑将发挥后一方面的价值。也就是说,诉诸叙事研究方法,可透过一定的叙事结构、内容等,揭示女性教师道德学习进程是真正融于其生活的,從而确认其在自身道德学习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具有价值层面的自足性。例如,通过女性教师自身的言说,揭示其面对标准化,乃至男性化的师德评价体系时可能受到的压迫,甚至最终被同一化的过程;亦可通过男性与女性教师的叙事视角、内容等的对比,揭示他们在道德学习进程中的差异化境遇,分析可能的社会历史成因等。总而言之,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若能得到充分而合理的运用,将有助于确证女性教师在道德学习进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其次,揭示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的具体进程。教师道德学习展开于具体而复杂的教育实践情境中,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性因素、主体性因素、环境性因素等,从而使得教师道德学习进程呈现复杂性的特质,具有多样发展的可能性。为此,可借助叙事研究方法,立足女性教师的视角,探寻其作为自足的价值主体如何具体推进自身道德学习的进程。例如,女性教师展开属己的道德学习进程,先在地就具有一定的价值色彩。而价值重心体现着道德学习进程的应然诉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道德学习进程的发展路向。体现在叙事研究中,价值重心在女性教师道德学习进程中被隐匿或者被替换,显然从根本上无法呼应女性主义的本然旨趣。由此,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的应有之义便是积极揭示女性教师在道德学习进程中的价值重心,如吉利根和诺丁斯等人就曾强调女性有着区别于男性的“关怀”伦理,进而探讨其引领教师道德学习的时空特质、实现机制等问题。与此同时,女性教师作为自身道德学习进程的主体,无疑需积极探求自身价值诉求的实现。但对于女性教师而言,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道德学习进程往往受到各种形式的阻抑,如“男性中心”取向的“结构性压迫”等。面对如此困局,其能动性的影响为何以及如何实现其可能的能动性影响等问题,无疑值得我们积极关注。總而言之,女性教师道德学习进程问题异常复杂而重要,需要对之作具体而深入的探讨。
最后,确立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研究的经验基石。在女性主义的视野中,实证主义所追求的客观理性,往往建立在一定的性别特权之上,所生产的知识也就难免沦为性别霸权的“助推器”。正是基于此,女性主义认识论强调以具体生活经验为本,拒绝以抽象艰涩的理论与数据吞噬生活实践。也就是说,诸如研究者所掌握的理性化普遍定律等,在女性主义视野中,往往就是特定社会权力运作的结果,而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目标则是让研究对象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过去主(研究者)客(述说者)对立居高临下的精英霸权,让女性述说者在研究过程中最终得到力量与发言权。事实上,当前教育领域叙事研究方法的推动者们也往往十分强调具体、真实生活经验的收集等对于叙事研究的意义,如当前国际学术界流行的叙事研究方法“四原则”说(广度、一致性、洞察力与精简性)、“三原则”说(真实性、适切性、可能性)等等。对于教师道德学习研究而言,立足于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更应积极促进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使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形成积极的主体间互动关系,从而使研究者更易深入女性教师的生平处境。换言之,研究者应透过女性教师的叙事,重现她们具体的、有血有肉的道德学习经验等,关注生活中女性教师可能遭遇的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问题,进而理解道德学习脉络下女性教师的能动性等问题,从而避免研究设计、研究结论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性别盲点。
三、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在教师道德学习研究中的应用路向
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若要应用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并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从而整体推进教师道德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无疑需要我们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具体而言,在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教师道德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一方面的进步根本无法离开另一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诉诸叙事研究方法,教师道德学习理论可以被用于对教育实践的阐发,从而实现自身的矫正与发展。与此同时,借助于叙事研究方法,教师道德学习实践之中饱含生命意味的教育经验与智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掘、整理和提升,从而为本土教育思想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智识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对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在教师道德学习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基于教师道德学习理论的实践分析。完全寄希望于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理论能够引领教师教育实践的进步,无疑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借助叙事研究方法,特定的教师道德学习理论还是可以在一定层次上、在特定时空中,与女性教师道德学习实践相连接,并产生有益的互动。在使理论成果更贴近一线教师切身经验的同时,也可使之因为叙事的配合而具有更强的可读性。由此,基于女性主义教师道德学习理论的实践应用成果,无疑可使特定的理论观点在更广阔的教育实践领域得到共享,进而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整体进步。
其次,基于教师道德学习实践的理论构建。任何教育理论都是人为建构的结果,特定的教师道德学习理论也不例外。而由于人性的不完美,包括教师道德学习理论在内的一切理论成果难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育理论要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的整体进步,其自身的不断进步是不可或缺的。具体而言,人的认识不是无源之水,总是受到实践经验的深刻影响。故而唯有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一种批判、反思的态度,将教育实践作为问题纳入我们的思考范畴,从而形成思想,不断地贯通、调整已有理论,才有可能使它向着更高阶段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诉诸女性主义叙事研究方法,研究者无疑可以据此持续不断地深入教育实践领域,明晰具体教师的生活境遇,并从中发掘具有启示意义的思想观点,进而为本土女性教师道德学习理论的持续构建夯实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