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实践研究
2020-01-11袁懿磊
袁懿磊
我国历来注重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作品创作重要的素材来源。本文的研究通过对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水上婚嫁》的艺术特征,研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的挖掘与提炼,最后是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实践,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题材设计,创新传统形式的造型形象构造,以形传神的审美特征。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对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和开发,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是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作品创作重要的素材来源。
一、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文化遗产中的较高水平,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艺术形式。《水上婚嫁》作为斗门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拜堂、会友等情节的展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礼仪的重视,而唱咸水歌的形式更是表达了当地民族对于当前幸福生活的歌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欢庆、祝福、谐趣和真诚的文化魅力影响着珠江三角洲整个沙田区。斗门《水上婚嫁》作为民间婚俗.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水乡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尤其是水乡居民婚姻风俗特色,婚嫁礼仪独具特色。水乡人嫁娶礼仪颇为讲究;有互赠定情信物;新郎“望高堂”,拜席、拜钱盒和梳头;新娘出嫁“哭婚”,“上头”;水上“花船”迎亲;过门“拜祖”、敬“过堂茶”;夫妻“拜灶君”、“回门”等,部分礼仪延续至今。
《水上婚嫁》文化遗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水上完成的婚嫁形式,以船作接新娘的交通工具,以唱咸水歌来贯穿整个婚嫁的全过程。婚庆时由新郎负责迎接新娘,然后进行拜礼敬茶,整个场面伴随着欢乐喜庆的气氛。这是《水上婚嫁》最喜庆的一个场面,又是体现新郎、新娘的礼貌、才智和孝心的时候。斗门《水上婚嫁》作为民间婚俗,于2007年3月29日公布为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14日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国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视,创作一批既能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又能激发市场活力的文化产业作品,是新時期文化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水上婚嫁》的艺术特征
斗门的《水上婚嫁》能够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一艺术特征的呈现和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水上婚嫁》样式繁多的礼仪细节无不展现了斗门地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这一艺术特征和水的特性紧密相连。斗门地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这里河涌纵横,有广阔的沙田与滩涂,自古以来是疍家人打鱼和耕种谋生的家园。《水上婚嫁》风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具体来讲,《水上婚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可以看出《水上婚嫁》的过程中,体现了我国的传统礼仪,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服饰,各种礼仪物品无不展示了民俗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其文化艺术特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水上婚嫁》成为当地独有的婚嫁形式,和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其群众性。《水上婚嫁》是典型的民俗文化,是当地普通民众进行婚嫁的礼仪风俗,参与的群众数量广,能够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丰富多彩的《水上婚嫁》艺术形式是当地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对当地的民族起到重要的文化辐射作用,同时带动了其它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的挖掘与提炼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的挖掘
《水上婚嫁》作为广东地区尤其是珠海地区的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的特征。对于《水上婚嫁》动画的创作,需要紧密结合《水上婚嫁》的文化现象,对于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挖掘文化内容的第一步是对《水上婚嫁》这一民俗现象进行深入的调研。要对当地的《水上婚嫁》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尤其是深入当地的普通民众和文化管理部门,获取《水上婚嫁》民俗的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为后面的艺术创作和提炼奠定资料基础。通过对《水上婚嫁》这一文化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当前的动画创作和动画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准确的挖掘出大量和市场需求相衔接的数字文创设计资料。动画创作元素资料的收集,既要通过传统渠道向民间民众进行征集,同时还要对网络空间保留的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整理。这些素材资源可以是口头的、电子信息资源以及文献资源等,最后根据收集上来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尤其是和动画创作的内在资源进行管理,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检验,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检验。重点对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分析,为动画创作中的艺术形象、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刻画创造基础和前提。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的提炼
通过《水上婚嫁》动画创作的挖掘,能够掌握大量的动画创作的相关信息。提炼的过程是对原有的资料进行筛选、总结和加工。《水上婚嫁》的一些风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当各地的文化习俗存在差异性时,我们就需要提炼出这些文化遗产中能够展现出共性的地方,更有利于文化的创作,也能够有利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在提炼的过程中,要注重虚实结合,毕竟一些文化素材是难以进行考证的,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除了尽可能尊重文化的本来面貌以外,还要对《水上婚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再创作和加工,通过简明突出的文化寓意能够使得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水上婚嫁》文化艺术遗产能够更好的展示出来。提炼最终是要实现这些动画故事的完整性、连贯性,能够突出文化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要注重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塑造,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突出文化价值的时代性。
四、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实践
(一)富有地方特色的题材设计
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突出地域性,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特点展示出来。比如说和传统的婚嫁形式相比,《水上婚嫁》的水上这一现象特点就十分突出。通过对当地的文化习俗的精确的把握,把能够体现出当地婚嫁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相关资料在动画的创作中进行展示。斗门地区具有很多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在动画创作中加以运用,能够把当地新人在船上婚嫁流程、进行相关仪式的情节生动的展现给观众。这些题材设计能够很好的展示出当地的民族特色。题材设计中不仅仅要突出人物特色,同时要对有地方特色的船只、河涌、服饰、以及其他生活用具能够形象的展示出来。
(二)创新传统形式的造型形象構造
在动画的造型构造上,既要突出传统文化的的深厚底蕴,同时还要能够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随着电脑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在进行新媒体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型技术实现动画制作的创新,在造型构造上可以把传统文化艺术的静以夸张、活泼、变形等形式展现出来,服饰的设计既要符合《水上婚嫁》的传统风俗,还要能够适应动画制作简洁、美观大方的特点。造型构造中以传统形式的服饰、发型为主,同时融合现代元素,这样便于动画在市场上的推广,造型的设计更符合现代人口味。同时动画尤其是当前市场上的动画,已经从幼儿、儿童、青少年为主的市场群体逐渐延伸到成年领域,以《哪吒》为代表新时期的国产动画在造型上就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能够融合当前人们对于形象的新要求。人物形象适当的夸张,人物性格进一步的丰富,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服饰以及其元素的搭配协调起来,突出人物刻画的特点,这样便于故事情节的开展和整个动画形象的塑造。
(三)以形传神的审美特征
形象的刻画主要是人物的形象和物品以及背景的形象。动画片的观众群体的选择会影响到动画片形象的设计。锁定于幼儿儿童群体的动画片侧重于简单圆润的线条形象设计。而如果观众群体面向的是较为广泛的群体尤其是包括成年人群体的时候,人物形象设计就更倾向于线条画、人物形象就会更突出轮廓。《水上婚嫁》动画制作中,主要还是通过塑造温馨和谐风趣的动画氛围向关注传递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风彩。动画中的一些人物道具、家用饰品等物件的设计,要充分尊重《水上婚嫁》文化遗产原有的艺术形式,同时还要融合市场需求,突出物品的实用性和审美特征。这些物品的形象设计是将来《水上婚嫁》艺术形式走向市场的十分关键的要素,能够更好的被市场所接受的人物形象设计,更有利于珠海市斗门地区的《水上婚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对外宣传,凸显非遗文化传承新途径。
五、结论
《水上婚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动画形式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本文的研究通过对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民俗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水上婚嫁》的艺术特征运用于动画创作中,研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的挖掘与提炼。最后是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动画创作实践,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题材设计,创新传统形式的造型形象构造,以形传神的审美特征。通过以上设计,能够突出《水上婚嫁》这一文化遗产独有文化特点,促进非遗传统文化和动画市场的有机结合。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社科):基于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上婚嫁》”主题的动画创作研究,编号:2017GWQNCX019项目成果。]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