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支持策略的研究

2020-01-11张冰冰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1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建构游戏小班

张冰冰

【摘要】小班幼儿受认知经验与能力水平影响,建构游戏中无法围绕主题,目的性比较差,常是盲目摆弄材料,还会发生争抢材料的现象。本文从小班建构游戏时间、内容、材料、指导、评价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支持小班幼儿建构游戏,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班  建构游戏  支持策略

【课题题目】本文系福建省2019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游戏持续推进中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FJJKXB19-49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70-02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在游戏中发生与发展。建构游戏是幼儿运用多元化的建构材料,通过模仿、再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当中建筑物和各种物品特征的创造性游戏。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可以获得关于数的知识,简单的造型知识,发展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还有助于培养细心、耐心、独立、坚持、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体现建构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小班的幼儿对建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受认知经验与能力水平影响,幼儿建构中目的性比较差,无法围绕主题,常是盲目摆弄材料,还会发生争抢材料的现象。因此建构游戏中,教师应重视多渠道有效支持幼儿建构,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游戏时间的有效支持

幼儿游戏时间与游戏水平成正比。游戏时间越充分、游戏水平提高相对就快。小班幼儿进入游戏状态相对比较缓慢,因此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保证幼儿去尝试、去重塑、去创造建构。

1.丰富室内外建构区游戏,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既可以在室内建构区游戏中进行,也可在户外建构区游戏中进行。教师可在户外建构区中提供大型、自然的建构材料,如:碳化积木、罐子、管子、方砖等材料,满足幼儿的建构、想象造型的需要,又促进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还可以在室内活动区中创设班级建构区、公共建构游戏区等,丰富幼儿室内外建构区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多轮、多次进行游戏的需要,不断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2.建构前经验丰富过程中也需要提供充裕的游戏准备时间。伴随着建构游戏的开展,教师观察到幼儿对建构内容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的相关经验准备,将建构游戏的相关准备延伸拓展到一日活动、亲子活动中进行,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多形式活动中积累,这些充分的相关活动准备,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推动着幼儿的建构游戏发展,为幼儿建构游戏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升奠定基础。

二、内容选择的有效支持

小班初期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建构的兴趣,乐意参加建构游戏。教师在內容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1.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与兴趣指向,选择幼儿喜欢的造型相对简易的物品。2.选择能为幼儿简单建构技能打好基础的物品。3.选择与班级主题活动有联系的内容,确定建构主题。4.创设问题情境与幼儿一同商讨幼儿喜欢的建构内容。例如:最初的建构游戏中,我们安排了“拼插玩具真好玩,主要是了解幼儿原有的建构水平及激发幼儿建构兴趣。创设了花园情境,大灰狼来了等情境,与幼儿一同确定建构内容:拼插花朵、建构栏杆等。从中培养幼儿连接、延长、搭高、围合等建构技能,而后由浅入深选择建构金箍棒、小桌子、小椅子、小树等。又如:结合主题活动:《小司机》《可爱的动物》。我们选择建构了小汽车,小鱼、小兔、小鸭、小羊、长颈鹿、大象、天鹅等小动物,并以“动物乐园”的形式展现。幼儿迁移金箍棒的技能,建构动物的脖子、腿。迁移建构桌子、椅子的技能,桌子变成了长颈鹿的身体、椅子变成了小羊、大象的身体。这些结构内容选择贴近幼儿兴趣指向,从中逐步提高小班幼儿建构水平,极大程度调动了幼儿建构的兴趣,建构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三、材料提供的有效支持

活动决定经验、材料决定活动。建构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多元的材料,环境和材料在幼儿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皮亚杰强调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获得经验的。材料应与幼儿年龄相适应,与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产生发展的意义。但是实践中,教师误认为建构材料提供得越丰富越好,越新颖幼儿越感兴趣。而未考虑到材料提供的合理性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材料操作之间的关系。

1.材料提供的品种数量要适中。小班幼儿注意力易被分散,品种繁多的建构材料会影响幼儿注意力,使幼儿无所适从,建构中喜欢这个材料摆弄下,那个材料摆弄下,干扰了幼儿建构的目的性,且小班幼儿在建构时候也没有主动选择适宜材料建构的能力。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的合理支持表现为根据建构内容,提供2-3种的材料,按颜色分类摆放好。以减少材料品种多、杂对幼儿建构的影响,也解决了幼儿在建构作品时颜色搭配杂乱的问题。

2.材料提供要有针对性并适时调整。针对性是指结构游戏材料主要针对幼儿当前的建构的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如:由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引发的建构“动物乐园”。我们在活动室里创设了动物世界的环境,将幼儿收集的各种形象逼真的动物玩具,幼儿制作的动物,布置成动物世界,有的动物在草地上、有的在水里,有的在树下……,主题环境的创设,更加激发了幼儿建构动物的兴趣。幼儿在空余时间常会结伴观察动物,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此基础上,我们由易到难,选用乐高材料,开始让幼儿建构小鸭、小兔、小鱼,随着幼儿建构内容的丰富,增加调整建构材料,提供大小套弹材料和三维插塑建构长颈鹿、山羊、大象等。材料逐渐的增加,建构内容逐渐丰富,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3.情景化辅助材料的支持。小班建构活动,更加需要为幼儿提供情景化的布局,让幼儿建构更感兴趣。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可以与幼儿一同收集现成的玩具、或制作许多用于创设情景的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的提供,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既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时突发奇想的需要,也能激发幼儿的建构灵性。如在“动物乐园”中,我们准备了辅助材料,海草、礁石、大树叶、香蕉树、桥等。这些辅助材料的使用,也间接的暗示幼儿合理的摆放自己建构的作品。在建构过程中,发现幼儿将小鸭子摆放在树叶上,小鱼靠在海草、礁石旁、小羊过桥、大象站在香蕉树下等等。幼儿不单是简单的建构作品,还为作品赋予了童趣,也丰富了表述的内容。在交流评价中,幼儿会主动的交流自己的动物在哪里、在做什么、从中发展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适宜指导的有效支持

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确定建构内容,选用材料,运用建构技巧构造物体,这些都是必须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游戏前,应对整个游戏的发展有个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预计,避免放任自流。一切的指导都是围绕幼儿进行的,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更加意义地建构,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1.要多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进入建构游戏。首先教师应通过示范欣赏,提供特定场景,渲染某种游戏的气氛,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上,帮助幼儿产生建构内容形成建构主题。将幼儿无目的的游戏动作变为有目的的行为。如:在建构栏杆中,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谁在草地上游玩?大灰狼来了,我们可以建构什么来保护小白兔,由此激发幼儿建构栏杆的愿望。又如:美丽的公园里来游玩的人很多,都没有休息的地方,我们可以为他们建构什么呢?引发幼儿建构桌子,椅子。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主题,多是教师的语言启发,简短的故事引入,参观布局,情景渲染、问题情境等形式烘托产生的。

2.在游戏中渗透对幼儿建构游戏技能的引导。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应从认识建构游戏、了解其名称、熟悉其拼插方法开始,渗透对初步那建构技能的学习。在对事物一定观察基础上和对建构材料有了感性认识,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这种认识通过材料表达出来。教师在对幼儿建构技能的引导上,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掌握基本的连接、铺平、延长、围合、加高、加宽等方法构成造型简单的作品。小班在建构技能的引导上,可先从观察、描述事物特征,运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引导幼儿由模仿逐步过渡到独立建造物体,再通过观察、启发、提示以及想象的方法,指导幼儿再现观察得到的印象,表现事物特征。例如;在建构桌子的时候,引导幼儿说说桌子是什么样的,方方的桌面、长长的桌腿可以用哪些材料来拼插?启发幼儿有意识地选择四个洞的套弹拼插桌面,选择多个一个洞的套弹延长搭出桌腿。还可以启发幼儿桌子像我们原来搭过的什么物体,让幼儿在原来建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拼插。又如在建构长颈鹿的時候,出示幼儿学会建构的桌子,引导幼儿想象,它像动物的哪部分,并以游戏变变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建构长颈鹿。让幼儿说说可以怎么变出长颈鹿?在身体的什么地方建构腿,脖子,怎样建构长颈鹿才能站得稳,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总结,让幼儿更加深刻理解建构的步骤与方法。

3.循序渐进指导,不断激发幼儿的新需要,逐步丰富游戏内容,深化游戏主题。小班幼儿一个结构主题的产生比较容易,如何在一段时间里稳定游戏的主题,让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这很大程度上要看游戏是否有推进。新的游戏主题确实能引起幼儿的新鲜感,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但游戏如果没有发展,始终停留在某一个层面上,新主题对幼儿来说也会因变成老主题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循序渐进,推进发展。激起幼儿新的建构想法、需要。例如:在建构花朵中,教师发现个别幼儿建构的花朵一直站不稳,教师及时启发幼儿找出站不稳的原因,再引导幼儿加宽的方法建构花朵的底座。幼儿获得新的需要,体验新成功喜悦。又如:《动物乐园》建构过程中,发现有个幼儿建构的长颈鹿头部方向与其他幼儿不同,教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并引导同伴借鉴。并在游戏评价中抛出问题,引导幼儿探讨怎样建构出头部不同姿势的动物。这就丰富了幼儿游戏内容,并把游戏推向另一高度。

五、积极评价的有效支持

游戏后的评价既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游戏前提出的要求,又可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正确对待自己和同伴的成果。还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小班幼儿完成自己作品后,都希望表达自己成功喜悦的心情。与同伴与老师分享,以获得满足。而其他幼儿也会受影响,受到启发。因此积极的评价对幼儿是一种有效的支持。

1.小班幼儿游戏评价要注重分享成果,获得情感体验。评价中要多让幼儿谈谈自己今天参加游戏的心情。自己用什么材料建构了什么,用什么好方法建构出来的等等。幼儿的介绍满足幼儿自我的表达和获得成功感的需求,增强了建构的信心,也增强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2.小班建构游戏的评价要有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讲的时间长,内容多,幼儿就会没有兴趣、感到乏味。讲评时不可能每一个方面都讲到。教师就应细心观察幼儿的游戏,就选择某些影响幼儿游戏发展的问题或者游戏规则方面进行重点讲评。

3.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小班幼儿建构的作品没有好与坏之分,要允许幼儿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每个幼儿都是不平衡的个体,只要他努力完成,教师要积极肯定评价幼儿,让幼儿对建构,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5

[2]倪凤英.《建构游戏的指导》.《学期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建构游戏小班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