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促进班级健康持续发展

2020-01-11范福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1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习惯养成学生

【摘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优良班风建设的關键,优良的班级风貌又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从品德教育、细节教育、时间教育、集体荣誉、情感教育五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展开论述,并对习惯养成教育中采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学校的管理、班主任的工作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班级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习惯养成  班级建设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03-02

中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优良的班级风貌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而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又是班级建设的关键,学生和班级互为基础,相互促进。作为中学班主任,担任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重任,只有把握好优良班风建设和学生习惯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优良的班级风貌,才能共同促进学生和班级共同健康持续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学生的习惯可以分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一般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自学习惯、主动思考和创新学习习惯、考试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生活习惯一般包括: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协作观念、道德观念、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及平时对师长朋友的态度,甚至包括他们的坐姿或书写等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里的事务很少让他们动手,犯了错误也很迁就他们,这样从小就给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依赖性和被迫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且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主要依赖于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平时懒得动手和动脑,能够用耳朵听的就不会动手记下来,能够看到答案的便很少提前思考,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等待老师的讲解,很少有主动思考或向老师请教,没有形成互相讨论,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除此之外,在生活方面不少学生也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惯,尤其在处理和对待一些小问题上随意性大、责任心弱、心理素质差,具体表现为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语言不文明、仪表不端庄、交往太随便等不良现象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对公共财产缺乏责任心、不注意保管、损坏严重等问题也时有出现,而学生个人的自信不足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更是普遍存在。

简而言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中学期间的学习以及其个人在今后步入大学、步入社会后的发展。因此习惯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学班主任必须从入学开始,以习惯为抓手,对学生开展广泛的习惯养成教育,将习惯养成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当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班级健康持续的发展,建设优良的班级风貌。

一、品德教育是习惯养成的基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无论国家还是个人,优良品德的养成都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任务,立什么样的德、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都是我们当代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在当下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很多中学和教师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教育上,以应试教育的得分为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但品德教育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中学班主任作为品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与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必须抓紧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需要以人为本,通过言传与身教的结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及重要性,懂得要能做成事,做好学问,做人是关键;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和长辈,能与人和睦共处;具有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态,勤奋守纪、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细节教育是习惯养成的关键。

千百年前,老子就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方能见真章。对学生开展细节教育,注意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小问题和小错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认真的态度、严瑾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意提醒学生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哪怕是一个小的标点符号、公式符号、数字运算、知识点及概念的表述都要引起重视。告诫他们对小事的漫不经心、放纵自己,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严于律己的人才能规范自己言行,追求自身完美,有所作为,形成严谨学习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成功人士的榜样力量,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所成就之人的细节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处理细小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此为鉴,对照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改正。

三、时间教育是习惯养成的核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最为美好、也甚为关键的一个阶段,珍惜时间、用好时间则事半功倍,形成时间观念、做好时间管理对个人的学业生活、为人处世都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对学生的时间教育,这是中学生习惯养成的核心。第一,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可以结合生理特点,让学生针对人的大脑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优化学习,明确当日的目的,安排好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使学生懂得“赢得时间的人就会赢得一切”。第二,教育学生早立志、立大志,并为自己的理想目标持之以恒、努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学好每一天”,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坚决不能抄袭答案或者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要求家长和班干部在家里、学校配合监督,在班级里营造出一种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氛围。第三,教育学生加强时间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无论是上课还是会议及各种活动提倡提前等候,反对正点到达,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也为自己的成功早作准备赢得了时间。因此严禁学生踏着铃声进教室,杜绝学生随意迟到等拖塌现象,这也为优良班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四,引导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明确各科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高考是总分效应,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对于那些偏科现象严重,科目发展不平衡,只对自己的优势学科感兴趣,不愿意在自己的拖腿学科上下功夫的学生,提出“保强攻弱,全面发展”的学习策略,这样在保全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兴趣的同时,理智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增强信心,全面发展。

四、集体荣誉是习惯養成的表现。

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班上的同学、老师一起度过,一定程度上离开了父母和家庭,在学校加入了各种的集体,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有集体就需要集体观念、才会产生集体荣誉感,这也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表现,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意识。以班集体为例,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引导学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管理自己的班级,搞好教室、宿舍和个人的卫生,为班级荣誉争光,争创文明班级,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还可以定期以“班级荣誉高于一切”,“我心中的班集体”等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使学生养成不利于班级荣誉的话不说、不利于班级荣誉的事不做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健康持续发展。一个具有良好班级风貌的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酝造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和学习氛围。

五、情感教育是习惯养成的延伸。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特殊的情感以及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认知,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结合,在个别教育过程中尤其应该以情感教育为主,将教师的情感融入到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中,因人而异、以情化人,这势必能在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谈心谈话,通过对学生单独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鼓励他们改正多年的坏习惯,并为他们指明正确的路径和解决方法,这是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延伸,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班主任的一句极为平常的鼓励,或许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或许能攻克多年不化的“顽石”。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班集体内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因此万不可用同一种僵化、固定的管理模式或教育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如此才能因材施教。尤其对待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要用较低的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言行,循序渐进,向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多交流、多沟通、多一份鼓励胜十倍严批,以此增强学生信心,并通过家访的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配合,齐抓共管,多方发力,同时还要注重抓反复、反复抓,不让坏习惯有重新抬头的机会。

总而言之,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无论是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还是今后的漫漫人生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和班主任都应当加强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当中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品德教育为基础、细节教育为关键、时间教育为核心、集体荣誉为表现、情感教育为延伸,全方位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推动优良班风的建设,以优良的班级风貌营造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个人习惯,最终形成习惯养成和班级建设同步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学生“会学”、“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步入大学、进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范福刚(1967.12-),男,云南红河人,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习惯养成学生
学生写话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