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融合的实施路径
2020-01-11马宇航
马宇航
新闻舆论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中最常见,也最有影響力的监督方式之一。在构建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现代审计体系进程中,要科学发挥新闻舆论的影响力,通过为审计监督工作提供问题线索,创造“规范审计、为民审计”的舆论监督新场景,完善审计结果及审计文化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效能。文章对推动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融合的“核心之道”与“关键之法”进行论述。
目前,在利用新闻舆论监督开展审计工作时,由于缺少协同监督共识,对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新变化和新规律研究不足,存在新闻舆论干扰审计走向、新闻舆论监督权泛滥等潜在风险。因此,精准研判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融合路径,对建立现代审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融合的“核心之道”
推动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深度融合,既是审计机关把握全新时代规律的工作要求,也是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突破点。为此,审计机关要精准研判融合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探索两者深度、科学融合的“核心之道”。
(一)达成融合之意:以优势互补,奠定融合基础
理清各自优势,精准互补定位,推动审计公开。一方面,调整审计工作理念。由于部分审计机构将新闻舆论平台简单作为传播渠道与形象展示平台,缺乏价值挖掘和深度协同意识,出现了消极、被动应对舆论监督的问题。未来审计部门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通过使用媒体语言对审计过程、审计报告进行公开展示,主动接受舆论媒体全面监督,通过实施审计问题立行立改、联动追踪审计线索和共用审计成果等协同机制,以规范、透明理念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另一方面,优化新闻舆论环境。新闻舆论对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以往新闻舆论监督与审计监督融合不足,在报道审计监督工作时,存在“千人千面”、“褒贬不一”等现象,未能深层次、广视角、多元化的传播审计工作。因此,要对审计工作进行正确、客观的新闻报道,使大众真正了解审计工作状况,化解审计监督的“不实言论”,为大众参与、了解审计监督工作提供畅通、高效途径。
(二)找准融合之点:以深化协作,奠定融合架构
共享优质资源,遵循审计要求,打通“阻隔”环节。第一,以审计规范指引融合。审计机关要遵循时代规律,坚持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理念推进两者融合。新闻舆论是对审计监督的补充与完善,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应按照审计工作的流程及要求来开展,不能被新闻舆论“左右”。要谨慎对待新闻舆论线索,不能因舆论环境干扰正确的审计导向。第二,以深度协作推动融合。在融合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影响深远和震动大等特征,为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职能,迫切需要将其与审计监督有效对接。因此,要重视打通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中间环节,凝聚最强监督合力。第三,以资源共享助力融合。审计部门要围绕舆论热点、新闻传播环境,建立新闻舆论监督与审计监督高效对接机制,通过对审计经验、审计方法进行总结,利用新闻舆论平台讲好审计语言,全面提高舆论媒体参与审计监督的积极性。
(三)创新融合之法:以辩证理性,扩大融合效能
立足监督原则,审慎新闻舆论内容,扩大审计影响。首先,要把握适度、适宜和适时的监督原则,坚持真实、客观传播舆论内容,通过统筹各方监督力量,全面提升监督工作实效。审计部门要善于从新闻舆论热点、媒体负面报道中发现审计问题线索,及时、公正回应大众关切话题,为优化审计监督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其次,在利用新闻舆论开展审计监督时,要正视新闻舆论的复杂性和“负面效应”,通过以审计法规、法律为基础,保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依法性。最后,要发挥新闻舆论传播优势,对典型审计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专业解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内容传播与精神启迪等优势,持续扩大审计监督的影响力。
二、推动形成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良性关系架构的“关键之法”
推动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有机协作,有利于进一步整合、优化监督资源,全面增强监督合力,提升了审计监督工作效能。因此,在建设新型审计制度进程中,要推动新闻媒体与审计机关构建新型智能、深度协作的良性关系架构,拓宽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的融合空间。
(一)下好审计“一盘棋”:向融合共性深度发力,广泛协同融合差异
要积极推进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协同发力,重点弥补审计监督的“空白盲区”,实现监督活动全面覆盖。第一,立足融合共性,推动共同发力,扩大融合监督成效。要将新闻舆论监督贯穿审计监督的全过程,新闻媒体要对收集的社会舆论热点进行筛选,采访、收集审计监督证据,及时向审计机关移送审计问题。要发挥自身公信力,通过适度适宜公开审计监督查处情况,及时报道审计进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走向。要引导和培养审计机关掌握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语言,正确把握审计监督舆论的主动权,通过精准报道、及时发声,构建深度相融、宜融则融的“复合型”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融合效果。第二,统筹融合差异,推动协同发力,扩大融合监督范围。目前,审计监督对象多元、监督资源相对不足等矛盾仍然存在,尤其在生态环境、重大工程、政策跟踪和民生项目等重点审计领域,存在相对明显的审计短板。因此,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灵活性、广泛覆盖和及时传播等多种优势,针对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关注不同审计对象,聚焦各审计环节,为深化审计监督工作提供广泛、客观依据,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量。针对重大审计项目,可以实施“1+X”审计、“多方联合”审计等各种模式,实现由专业审计监督主导,多方资源配合完成的融合审计监督。
(二)答好审计“一份卷”:向透明审计方向发展,深入创新审计理念
现代审计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核心维度,在现代审计制度框架下,整合审计监督资源,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与效能度,推动审计监督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和智慧化开展已成为必然走向。一是审计机关要用好信息化、智能化审计手段,建立智慧审计平台。通过开展嵌入式审计,协同新媒体机构共同开展舆论热点分析、舆论疑点筛选等工作,全面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覆盖面。要利用融媒体技术,积极建设“审计移动传播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审计信息咨询、审计政务等多种服务,实现审计信息智能化传播。二是强化新闻媒体领域的监督与行业自律工作。通过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为审计监督提供积极、正向的信息内容。由于新闻舆论监督并非专业监督,容易受媒体人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等因素影响,存在监督重点不明确、专业化相对不足和舆论信息失真等现实隐患,极易发生监督越界、背离职业道德和人民利益等问题。因此,在融合媒体环境下,要围绕审计活动的客观需求,坚持正向引导、正面发声,不断创新舆论监督方式,加强新闻舆论领域监督力度,以创新审计理念提升审计监督效率。
(三)织好审计“一张网”:向优势监督领域延伸,提升审计监督高度
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关系,推动两者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既是充分履行各自监督工作职責的任务,也是践行“为国审计”使命的核心要义。因此,要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和精准定位的理念基础上,将审计监督的专业优势与新闻舆论监督的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推动两者整体、联动发展。第一,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新闻舆论优势,加大与新闻机构、媒体平台的协作力度,全面推进审计监督“触网”工作。通过构建审计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专业传播平台、渠道等各类新闻媒体资源,联合开展审计监督,构建广泛覆盖、最大效能的监督体系,确保审计活动能够通过多方检验,避免审计监督内部“灯下黑”。相关审计机关要充分建设好、应用好微信、微博等新闻媒体平台,开辟大众在线互动、实时监督、线索举报等实时互动模块,通过主动对接大众诉求,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拓宽大众参与审计监督途径,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格局。第二,新闻媒体机构要以补充审计效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审计监督优势,坚持积极、正向的舆论导向,积极推进新闻舆论“正向”发声。新闻舆论具有独特的监督优势,合理发挥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将有效补充审计监督力量,助力审计于民、审计为民的工作目标。新闻媒体机构要主动从审计监督工作中挖掘正向素材,更加积极、主动挖掘审计监督工作亮点,推动审计与媒体机构的协同发展。要强化新闻行业职业操守,将大众反映的意见、问题公正、合理转化为审计监督的问题线索,与审计监督“同向同行”。第三,要以强化审计效能为基础点,协同新闻舆论监督优势,逐步整合审计力量,实现审计活动全面、全方位覆盖。审计机关要强化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定期将适宜公开、已经办结的审计案例交由主流新闻媒体进行报道。要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协调、互动工作,通过研究适宜审计工作规律的新闻报道方式,使审计监督的新闻舆论报道从“固定程序”向“程序+实质”转化升级,从单一形式向多类型转化升级。通过优势互补,整合多方监督资源,推动现代审计制度建设。
三、结语
在推动国家监督体系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进程中,审计与新闻舆论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能。因此,要在确保两者相对独立的基础上,推动审计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有机融合,使大众能以更加透明、公开的方式参与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监督工作的职能优势,从而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监督格局,全面提升审计监督工作效能。
(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