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乎周源,十年知乎

2020-01-11田小禾

商业文化 2020年26期
关键词:流量社区内容

田小禾

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而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

2020年8月,周源创立知乎10周年。

10年前,也就是2010年6月,周源把Meta搜索关门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调整自己,8月,他开始做知乎。

此时他整整30岁,而立之年。

为什么要创办知乎,知乎是干什么的?

再往前10年,不满20岁的周源在火车上与人讲起自己的理想,说准备写程序写到35岁,然后去研究天文。对方摇头笑说,这不现实,程序员能挣多少钱?周源认为: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而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

显然,周源的知乎,就是想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或者说帮助人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和一些成功的青年才俊心态差不多,周源的研究生学业刚一毕业,就急着离开校园闯荡了。先是前往上海一家加拿大公司,在研发中心做数据库接口开发。后来到北京《IT经理世界》杂志做记者。再后来又加入了一个极客俱乐部Apple4us,和一群“知识野蛮人”进行“激烈脑力碰撞”。虽然这些都不是他确实想要的工作,但这个过程一点一点地向着自己的那个“对世界的看法”靠近。

2008年,周源开始第一次创业,做 Meta 搜索,极其努力地奋斗一年多,失败了。由于太过伤感,他去了西藏,在那个空辽的环境里沉静下来,自我调整。“

在经历 Meta 搜索创业后,周源开始对做产品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他決定要做“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他开始思索如何去验证将Apple4us 扩大1000倍的想法,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一个标题,其他有兴趣的人可以共同来完成剩下的内容。

其实周源很早就在想,有没有一个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法,让大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学习到好的东西?“我们希望做出一种产品,帮助大家组织和分享知识经验。大家有问题,可以来这里提问,整个社区能帮着找到能够回答的人。同时,这些内容可以沉淀下来。大家分享,人人贡献大脑,为人人所用。”这就是知乎的想法,当然也是他周源的想法。

周源的知乎社区做起来了,很快就成了独角兽公司。今年《财富》中文版发布“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业精英”榜单,周源排在很靠前的位置。此时,也许没有谁会再想起他20年前在火车上和一个人说的那句话:“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但事实上,他确实成为了无数年轻人渴望和羡慕的“独角兽”。

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一般人可能看不懂周源“对世界的看法”,不为流量为什么?其实,这是周源不同于业内人士看问题的角度和下手的维度,通俗的解释应该是“不是为了流量而流量”,“不是为了规模而规模”。

所以他“不为流量”、“不为规模”的论调让人很费解。招募员工和融资本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对于周源来说就更加艰难,因为他的思路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有一位投资人找到周源,问他知乎当年会有多少用户。他告诉对方两万。“我其实很想告诉他,流量和规模不是知乎的目标。”投资人没听他解释,借故接了个电话就走了。

周源认为知乎不仅仅是要找到一笔资金,而是要找到更合适知乎的投资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找投资人上面,这不是比谁给的钱最多,而是谁更理解和相信知乎。”所以知乎招聘到前4个工程师就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有一次面试了300多人,他最后只留下了3位。

在“得屌丝者得天下”、流量为王的时代,互联网全民灌水,走向娱乐化。在这个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的大环境里,直觉告诉周源:这标志着高质量的信息极其匮乏,如果能够提供优质的内容和信息,一定会满足很多人的需求,省得他们在垃圾信息的世界里迷糊犯晕。知乎从2010年12月19日开始运转进行内测,40多天后正式发布上线。几个月后,知乎微博的评论区和邮箱里就塞满了索要邀请码的留言和来信。

知乎的使命,是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去年,为了庆祝新中国的70岁生日,知乎发起了“你好中国·问答70年”系列活动,邀请了张艺谋、刘国梁、屠呦呦、胡歌来知乎进行提问。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获得了大流量,也传播了正能量,还提升了知乎的品牌形象,实现了共赢。如今,知乎已经成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社区平台,拥有两亿多用户,积累了1.4亿个回答。

显然,周源不是不要规模,也不是不要流量,关键是怎么个要法。后来有一次他在解读知乎成长路径时说了四个要素,第一就是规模,规模大才会有更多的不同。换句话说,他要的是有质量的流量,比起“内容至上”来,流量是从属地位的。当然,内容是有质量的内容,有“质”才有“量”,有“质”必有“量”。他的坚持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知乎做的是连接人和其背后的知识,最终是一个有内容沉淀的社区。这种产品形态是我最看好的。”

第二、第三、第四个要素分别是成本、清晰度、文化。成本指的是沟通交流的成本要足够低,实际上就是要非常方便,非常容易,方便、容易才会有更多的求知者到社区中来。清晰度说的是每个用户都明确在社区里可以干什么、获得什么。这也是周源观察总结众多互联网平台信息乱象而得出的结论,这就是机会和方向,知乎要解决的就是“高质量的信息如此匮乏”的问题。至于文化,周源看得很重,为了表达和帮助人们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他坚定不移,坚守不怠,这应该就是知乎的文化。“第一,我们一直都反对灌水,反对网络暴力,反对人员八卦,这些内容是很带流量的,但我们的核心原则是非常坚定的。第二,产品体系和运营体系完全面向有质量的信息,并朝这个方向去演化,这一点我们也没有变过。第三, 到了今天这个规模,我们需要很大的技术力量去规模化解决问题。它包含了内容生产系统,也包含了分发信息流,还包含了社区治理。”

“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如果说得“俗”一点,这就是知乎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知乎的文化。

“共治型”社区治理体制,保护社区生态

周源第一次创业时,全身的家当只有16000元。而且既没有投资人也没有创业伙伴。后来他说他当时“情况很惨”。其实这是他的自嘲和自谦。因為他是一个始终思考的人,没有点儿“谱”怎么敢“裸辞创业”?当年他考研,考完后感到结果会不太好,所以“信心很差”。这时父亲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说: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昂扬之气,你要是没有那种昂扬向上的状态,即使你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可能也不一定真的很好。周源说“这句话对我影响至今”。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后来的创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感到很惨,因为,他一直有一股“昂扬之气”,他一直“昂扬”着。

这股“昂扬之气”当然不只是一种精神状态,还包括着方向、目标、理想、原则、节奏和章法。所以他在思想和预期中前行。

他看到,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他看到,当今及往后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随时地、及时地学习,掌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看到,极度泛监的垃圾信息海洋把无数的“学习人”吸了进去,晕头呛水,难以自拔;他看到;方便的互联网让“学习”变得极其容易,而学到有价值的东西、真的东西变得极其不容易;他看到,拨开海洋中漂浮的垃圾、渣滓、废沫,让人们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自己要做的事。

“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知乎要做的其实是提升人们交换知识的效率,方式就是通过问答连接人,让每个个体贡献自己的大脑。”

但是,这样,一个开放的、便捷的,鼓励每一个人都来参与、分享的知识社区,必然,或者说迟早还会成为一摊垃圾、废沫、污气飘荡着的“知识海洋”。

“共治”,就是周源为避免成为“垃圾海洋”而早已准备好了的“社区治理”制度。

知乎的社区治理制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共治”,就是社区内所有人共同治理,人人都可负起责任,共同维护社区安全、卫生。二是“众裁”,即众人裁判,针对一些争议性内容,用户参与裁判,借助用户的主流意识和社区价值理念认知实现校准。三是“政府与群众相结合”,“政府”指的是社区管理者、社区治理团队,相当于社区政府或社区监管部门,群众就是用户,也可以说是社区“人大代表”,“志愿者”。这种结合,一方面提升了用户在社区事务中的参与感,同时解决了治理团队能力无法覆盖的专业领域纠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知乎的社区治理制度,不是停留在文件规定、书面制度和强制实施层面,而是研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测试技术、维护设施、裁判工具,有效地保证了“共治”机制、规则的实行,保护具有知乎特色的社区生态。

不确定大时代里确定性偏强的案例

曾经有人说知乎是一家文火炖汤的慢公司,融资慢,节奏慢,转型也慢,两年半之后才决定对外开放。当年有人就是因为感到知乎的节奏慢而没有加入。周源解释说:知乎在早期的节奏是主动选择的结果。知乎有自己坚定的原因,这个原因不是为了慢,而是为了构建整个社区的氛围和机制。还有一点,知乎的产品形态是一个积累型的产品。它是一种沉淀性的内容,而不是特别实效性的内容。知乎有大量的内容可能是三年前产生的,但是今天你还是会觉得它对你很有帮助,所以知乎本身是积累性的,这是一个跟时间做朋友的赛道。第三是因为坚守,“始终坚持不以低质内容换流量,不以牺牲社区氛围换收入,不以蹭热点、博眼球而破坏网络生态。直到现在还依然是这样。当赚取收入与我们的基本价值观相冲撞的时候,我们选择放弃收入,捍卫价值观。”事实上,知乎的步子慢不慢呢?六年,知乎就成为了独角兽。

前几年,就有做后期投资的人士说:“知乎这轮融资太顺利,份额想抢都抢不到了。”

为什么呢,资深人士看得明白:知乎是一个确定性偏强的案例。

此话令人深思,因为我们处在极其不确定、普遍不确定、空前不确定的大时代啊!

(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大型励志丛书《奋斗的翅膀》,庞毅主编,闵正道、季昌仁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流量社区内容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