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0-01-11李红梅王鸿博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应用策略信息技术

李红梅 王鸿博

【摘要】立足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应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设计;巧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社交软件,强化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手段,联系其他学科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教学 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地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为引导,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是近年来与教育教学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工具,对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个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应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设计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具有多数据、海量资源的特点。可以说,教师无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资料,在网上都能寻找到“答案”。在过去的教学中,课堂资源不足,教师过度依赖课本进行教学,导致素材陈旧、学生兴趣不高的弊端也能够通过网络得到解决。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突破传统课本素材的限制,运用新的素材,丰富课堂设计,提升课堂效率。

如《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突破以前只能以语文角度欣赏《桂林山水》语言美的现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如下载桂林山水的美图和动态小视屏,通过幻灯片和微课视频等形式将以上文件融入到课件之中,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水的形象美和朦胧美,感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加入朗读大师朗读《桂林山水》的范例视频,就范例讲解桂林山水的朗诵方法,让学生对朗诵技巧的学习更加深入,还可以寻找一段优美的音乐,在课上为学生的课文朗诵阶段伴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更加深刻地感悟桂林山水的意境。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用音乐、视频等各种相关桂林山水的资源,丰富了课堂设计,提高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丰富程度,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巧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是运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将碎片化的内容传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用于课堂的引入阶段,具有易于吸收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點。以往进行教学引入时,多是教师回顾前面所学相关知识,以此引出新的知识,不仅形式刻板,内容也较为无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而应用更加形象的微课进行课程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便利,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微课视屏,对本节课程进行讲解,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在“克和千克”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熊出没》制作成微课视屏,在课程引入阶段,播放熊大和熊二吃萝卜放屁的视屏,通过几分钟充满乐趣的动漫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就视屏的内容引入课题内容:“看来大家对《熊出没》这部动漫都比较熟悉,那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熊大、熊二多重吗?香蕉呢?”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而教师也能就此引入正确答案,将香蕉和熊大、熊二的重量分别用“克”和“千克”两种重量单位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克和千克”。这样,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就巧妙地用微课视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之后的概念讲解和合作学习能更顺利地进行。而在课程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的微课素材进行本节知识的讲解,并将学生讲课的视屏录下来,制作成一段小“微课”,发送到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平台上,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讲课效果,并结合其他学生的微课视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通过讲课,学生也进行了二次学习,对“克与千克”这一节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利用社交软件,强化学生交流

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推广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存在着种种限制,很难从课堂上推广到课堂之下,而现代社交软件的发展打破了交流的时空限制,让学生放假在家也能通过软件联系进行小组合作,在交流时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语文园地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假期作业布置下去。但在传统的技术手段下,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而假期又没有小组合作的手段,这个作业只能以如小报这样简单的形式展示出来,又因为容易获知的神话故事大致相同,所以学生制作的小报重复度较高,不利于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全面了解。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假期进行小组合作成为了可能,教师即可以将这一作业布置成为更加新型、有趣的形式,如要求学生制作成图文结合的故事册形式。这样的工作量很明显不适合一个学生,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到6人的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小故事册。在假期,居住相对不远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资料书写,擅长绘画的同学负责插画。学生们平时用通讯软件进行交流,只有在有需要时才碰面交接材料。这种形式不仅能降低同小组之间材料的重复度,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神话故事,还能将合作的形式扩展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增进其友谊。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联系其他学科

近年来,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呈现交互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学科之间不再孤立地存在,彼此之间联系越发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本学科的教学时,还要重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在传统式教学手段中,教师仅凭借口头语言传达,很难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就可以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展现其他学科的内容,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例如,“三角形”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将自行车、金字塔等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在屏幕上,通过现实中的例子引入“三角形”这一主题。在带领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和分辨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学生们就“三角形的用法”进行讨论,但受到知识和经历的限制,学生们对三角形的用法还停留在基础阶段,有的学生说:“三角板。”有的学生说:“火堆。”此时往往就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启发,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用图片的方式展现出三角形在建筑中的用处和在化学器材中的应用等,并介绍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应用三角形)。教师还可以用动态的函数软件制作动画,通过三角形和四边形承受压力发生的形变对比,充分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在习题练习阶段,教师还可以用幻灯片放出三角形帐篷的照片以及剖面图,让学生在平面上画出帐篷的高。这样,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数学课上展示出物理学、工程学的内容,而通过解决工程学上的实际问题,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跨学科思维,提高了自身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微课、社交软件、多媒体技术等事物,教师可以丰富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侯曙霞,马进福.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浅析[J].学周刊,2019,(22) :142.

[2]王压.信息化条件下小学教学方式变革探究[J].学周刊,2018,(28) :40.

[3]宋有鹏.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教书育人,2019,(01) :15.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应用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