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叛逆心理特征下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2020-01-11张济民
张济民
【摘要】高中年龄段是孩子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独立意识增强,心理极其敏感,情感脆弱,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承认自己在家中的主体地位,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发生叛逆行为的阶段。课题组开展了“高中段学生心理行为调查与访谈活动”,分析总结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并针对他们主要的行为及心理,改变父母传统教育模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他们成长年龄段应具有的普遍自然规律和特征为前提,化解青春期叛逆行为,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与健康人格。
【关键词】高中年龄段 叛逆心理及行为 家庭教育 策略
一、高中年龄段特征、家庭教育
1.高中年龄段特征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高中年龄段特征指的是16岁左右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的、普遍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此阶段是他们身心成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逐渐具有成年人的特征,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不愿受制于他人,迫切希望摆脱他人的束缚。处事方式、人际交往、价值观等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情感及心理敏感脆弱,不愿与别人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暴躁、抵触、沉默寡言、自我做主、与亲人疏远、不耐烦等特征,易于产生叛逆心理及叛逆行为,是最难管理和教育的阶段。
2.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要讲方法和技巧,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心理特征与外在表现。当今时代,孩子的生活观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因生活条件与成长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都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固执守旧的命令、指责、体罚等教育方式会伤及对方情感,激化彼此间的矛盾,引起孩子心理行为上的更加的叛逆。本文中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应根据高中段孩子应具有的成长特征,转变古板、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孩子认为自己已成为“大人”的心理,大胆放手,在不违背规矩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并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体验挫折与成功,收获丰富的人生经验,促进自我成长,达到最大化避免与父母起冲突,发生叛逆行为的目的。
二、调查分析及教育措施
孩子上高中以后,出现逆反行为属于正常现象,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都要经历的阶段,而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仍然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教导、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或改掉符合成长规律特征表现的所谓的“毛病”,结果出现逆反心理、沟通障碍、情绪失控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为此课题组开展“高中段学生心理行为调查与访谈活动”,确定了《依年龄段特征巧妙化解青春期叛逆行为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方案。通过对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典型叛逆学生的行为特征及沟通协调经验与部分老师和家长代表进行了交流访谈,获取直接资料,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分析总结与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化解矛盾的有效策略,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中叛逆阶段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现将课题组对高中段学生心理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家庭教育实践作如下总结:
1.高中段学生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部分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自我封闭”心理
一些学生喜欢独处,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交往,对他人存在着排斥与不信任的心理,不愿他人过多过问自己的事情或揣摩自己的心理,不愿诉说心事、分享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神经极其敏感,烦躁时通过砸东西、吵架的方式发泄情绪。
(2)具有“小大人”心理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家长和老师把自己当大人看,给予自己应有的权力,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个性、爱好与专长。
(3)易产生对抗心理
不愿被动地听从父母的安排,对父母的控制非常敏感,有偏不做,“对着干”的现象。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不是父母眼中“听话”的好孩子,顶撞,不接受批评,厌恶反复的说教与唠叨。
(4)讨厌与他人作比较
很多孩子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弱,有极强的自尊心,好面子,有不服输的心理,不喜欢与他人作对比。
(5)易冲动、缺乏认错态度
有些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欠考虑,易冲动,面对矛盾时,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不会为自己不好的言行举止致歉。
2.基于高中年龄段特征的家庭教育策略
针对以上高中段孩子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干预策略,并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实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多交流、多引导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法、秘密、心事会增多,喜欢独处,封闭自己。他们担心自己倾诉时会被他人耻笑或被批评指责,所以宁愿将委屈、心事藏于心底,也不愿诉诸他人。长时间地不与他人交往,因情绪得不到缓解和释放,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父母需要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关注孩子心理行为变化,多与孩子交流,做好引导教育,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广交朋友,鼓励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2)增強“自我做主”效能感
高中阶段孩子不愿父母将自己一直当“孩子”看,讨厌被约束,喜欢以自己的意愿为主,做自己喜欢的事,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
孩子需要监管督促,但不需要事事亲为,支配监督,要因事、因孩子的能力而异。若过分在意一切惟命是从,说一不二的思想,易于引起孩子的反感对抗情绪。有时父母让孩子做事,孩子偏不做,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做或没有能力做,而是不想受父母的摆布与干涉。如孩子本来打算要做家务的,结果父母一安排,孩子却不做了。
当孩子自己有能力安排、规划并解决某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介入,否则,孩子会产生受人支配控制、强迫被动去做的心理和想法,于是因缺乏“自我做主做事”的效能感,对父母的关心和付出不但不理解感激,反而会反感抵触。
(3)允许孩子因拒绝而犯错误
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考虑问题不周全,担心孩子把事情做不好,凡事都要出谋划策,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可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变得不一定言听计从,全盘接受。大多父母因觉得孩子“倔强不听话”而生闷气,不管不理,任其自然。当孩子一旦对某件事情处理不当或出现失误时,父母就会立刻说教责骂孩子当初的“不听话”,于是,孩子因怕被严厉责备,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独自承受。久而久之,会对问题产生消极惧怕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与热情。
“太顺从”会养成事事依赖他人,失去个性,不利于孩子的自主发展。作为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要给孩子发展的机会,允许孩子表达见解,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与自己想法上的不一致。不要强求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或“听话”的乖孩子,要循循善诱,随时随地给予孩子激励与关怀,使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锻炼、成长。
(4)多與孩子沟通,切忌唠叨
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讲道理,使其理解明白,心悦诚服。说教时点到为止,切忌过份的唠叨,繁琐的唠叨叮嘱会让孩子表现出极度地不耐烦,要么情绪激动,与父母直接对着干,要么出现“假听”现象,貌似态度诚恳,听得非常认真,非常顺从,其实“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
(5)多鼓励,少否定,少作对比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别人的好评与认可,而不是苛刻的挑剔与否定,对孩子来说更是敏感。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父母一定要持有平常心和合乎常理的期望,接受孩子的现实能力,对孩子任何点滴的进步和积极行为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一次次的鼓励与进步中,实现一个个目标。并因及时肯定的赞扬、激励,孩子心情愉悦,心智良好,做事更加主动、用心。父母切忌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否则会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对自己失去信心,感到痛苦、自卑、委屈、窝火,产生对家长的抵触与厌恶情绪。
(6)把握好分寸,及时疏导
父母都希望通过自认为的最好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变得优秀,但是屡屡出现的教育失败的案例,让很多父母陷入迷茫矛盾之中,不知如何是好,觉得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做事多不考虑后果,胆大、易冲动,喜欢坚持己见,不听劝,一意孤行,而且有时不讲道理,态度恶劣,行为粗暴,明知自己的缺点,不但缺乏真诚承认错的态度,反而会将错误归咎于他人。
作为父母,要把握好分寸,想清楚该管和必须管的事。对于不合理的行为,要及时疏导和批评教育,指出错误与不足,若过分无原则地顺应孩子的任性,包庇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变得刁蛮、自私,混淆是非,价值观扭曲,形成胡作非为、蛮横不讲理的恶劣品质,一旦有稍微的不随心,就会与他人较劲,出现对抗情绪,报复心理。
三、结语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鲁莽冲动的时期,有着不愿被限制管教,不服气,跃跃欲试的思想,但又因缺乏成人丰富的阅历与经验,容易出错失败。作为父母,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孩子成长规律特征,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不要以自己接受教育的方式为模板或以自己的想法感受为主进行管教,而忽略孩子在一定年龄段应具有的思想心理、行为表现、情感表达、问题解决能力等特征。应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帮助扶持孩子,做到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陪伴孩子、引领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完成青春期的过渡。
参考文献:
[1]杨恬.高中生逆反心理对策初探[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09) :58.
[2]李敬梅.农村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2018,(08) :39.
[3]王新旭,董铭.高中生心理波动探析与心理素质培养[J].校园心理,2019,(01) :71.
本文系2019年度临夏州“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年龄特征巧妙化解青春期叛逆行为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LX[2019]GH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