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技巧科学探究
2020-01-11陈静
陈静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科学课程应以实验探究为主。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科学老师精心准备的实验活动下,配合着老师适时适量的指导,同学们学习有效的科学探究技巧,追求一节高质量的科学活动探究,学有所得才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探究;激趣;引导;提出问题;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200-01
科学发展源远流长,亘古至今都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科学知识需要时间来思考,需要行为来验证,更需要实验的各种失败来积累经验。也许经历了时间失败,科学活动才会晋升为科学探究,进而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科学实验一如既往地引领探究过程,获取探究实效,其作用又不完全取决于当下,所以我们更需要科学探究空间来证实一切,这不仅是科学的学习目标,也应是科学的学习形式,让科学本质进一步得以思考、消化与进步。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科学课程上得到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形成大胆质疑、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科学活动探究的四维目标,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更需要老师精心地设计有效精益的活动探究。
我一直怀着这样一个疑问:“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更具目标性?”我们应该时刻怀揣着对科学学习探究的思想,培养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1.1 对科学教学的认识探究。
科学教学模式已被很多科学界人士所探索。但对于小学课程来说,科学的课堂模式又与之有明显差异。
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前我准备了气球、塑料梳、塑料吸管、塑料长尺和静电验电材料(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及旋转架),课堂上又充分以活动的形式,探究了生活中存在有趣的静电现象,电荷存在转移,物体都有正负两种电荷等多种科学小活动。使同学们在兴趣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有效知识,加以实际生活运用。
1.2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理论。
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同学们学会生成探究方法和探究技巧的过程。
2.科学探究需要讲究技巧
2.1 科学探究存在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三上册内容“比较水的多少”,在本节科学课当中,我与同学们一同探究“水多少的比较”的方法,并引导同学们探究了这节课的实验技巧。
学生开始实验之前,我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方法,比如:用同一个容器分别装一次并做记录;或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装需要比较的水,待水在杯中静止后,两个杯子贴在一起对比比较;或用尺子测量水在杯中的高度做比较等等。孩子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课堂变得有些杂乱,同学们知道大概的内容方向,可是细节模糊,连重点知识量筒的学习也分不清,每位同学都没有小组的合作与分工意识,按自己的思路做实验,让本节有趣的实验课失去了它应有色彩和技巧。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少年的小学生而言,科学探究绝不等同于不要教师的指导,完全放手即亲手酿造了绝对的错误。我本认为的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那就不叫探究。
2.2 科学探究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实验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进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拟定实验实施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数据并进行汇报、交流,做出总结”的过程。
每位同学的不同想法,不一观点以及不定式思维,使其按物体的不同特征给物体归类出不同类别。这也是老师所期待的新颖思维,虽然得不到预期结果,但老师一定不能瞬時批评指责,过度急迫否定以及定式纠错更正,否则打击年幼入学孩子们的积极性。
2.3 科学探究源于生活。
生活的点点滴滴,环境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科学进步的素材。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机警敏锐才会细心挖掘,冷静沉着才会灵敏思绪。许多科学家的诞生,就来源于纯净的心灵,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可能成为生活中的下一位牛顿、爱因斯坦或是爱迪生。
3.科学探究需“放慢”脚步
3.1 科学探究需做到引导。
“放慢”脚步,你将会发现更多美好的风景。作为初出茅庐的科学教师,很难把控科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节奏高亢的科学实验探究课。常常会忘记这些情形: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常常基于紧张地记住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简单地通过讲授知识,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生怕漏掉一个环节,忽略一个知识点,却不知自己的“填鸭”耽误的是有效引导,切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2 科学探究需做到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学生探究最好的驱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程是一门兴趣课程,结合他们年龄的特点,发挥他们好动好问的天性,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从实际出发,让他们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可以在课堂中大胆提问,兴趣来了,才有学习的动力。这个过程的提升也是需要时间慢慢磨砺的。
3.3 科学探究需做到厚积薄发。
对于科学探究课,教师和同学们需密切配合,共同探究实验技巧,让科学理论变成更加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是现代科学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J].教育研究,2008(09).
[2] 潘婧.科学课堂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王玉飞.科学“慢节奏”教学的收获[J].教育,2016(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