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咯血住院患者全程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2020-01-11高双
高 双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7)
肺结核是患者肺部感染结核杆菌而出现一种消耗性疾病,该病特征为病理机制复杂、病情易反复、治愈缓慢、治疗时间长等。咳血属于肺结核患者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大约30%的肺结核患者会并发咯血,一旦发生咯血症状需要进行紧急救治,而高效、规范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升肺结核咯血患者的诊治效果[1]。此文以我院接收并行对症性治疗的83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对象,重点探究肺结核咯血住院患者全程治疗中开展责任制护理的实际效果,报道见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对象:选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并行对症性治疗的83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入组患者参照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诊断标准予以疾病确诊;生命体征较平稳,均在自愿条件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已排除伴有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语言沟通及意识障碍的患者;依据双盲法将以上患者分成实验组(42例),基础组(41例),实验组:24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20~83(51.7±14.69)岁。基础组:22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21~82(51.4±14.27)岁。对患者基线资料予以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基础组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向患者及其亲属讲明肺结核及咯血的相关疾病知识,做好日常监护及常规干预,遵照医嘱对患者用药,协助医师完成应急治疗等。
实验组予以责任制全程护理,内容为下:①建立全程责任护理的相关制度。组建责任护理组,小组成员以主管护师、护师及若干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为主,负责呼吸道隔离病区患者的专项护理工作,推行床边责任制与三班无缝隙护理制;自患者入院起合理分配责任护理组,计划实施治疗全程的相应护理及干预工作。②针对咯血的优质护理。先向患者讲解咯血的先兆反应,比如喉痒、烦躁、呼吸困难及胸部憋闷等;加强肺结核及其相关并发症知识的宣教力度;尽量安抚患者情绪,激励其树立抗胜疾病的自信心,最大程度缓解紧张、担忧、害怕等负性情绪;当患者出现咯血的时候,护士立即辅助其卧床休息,清理呼吸道,使呼吸维持通畅状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放置为头低脚高(约45°)的俯卧体位,轻轻叩击背部,使积血快速排出,同时构建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遵照医嘱予以止血药物及输血支持;监测患者咯血的颜色、性质及血量;监查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有无突觉呼吸困难、情绪躁动、憋气、面色发白、唇甲发绀等窒息现象出现。③实施用药护理。向患者及其亲属介绍、解释有关药物用法和剂量及药物机制知识,讲明用药期间有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尽量和患者亲属建立良好沟通关系,让其主动配合各项医护工作,以增强患者遵医使用抗结核药的服从性。④注重膳食干预。按患者的膳食习惯,引导其进食口味清淡、低脂、蛋白质多、维生素丰富等的食物,不可食用辛辣、酸冷的刺激类食物。⑤加强行为干预。患者咯血期间要进行绝对卧床休息,紧密监查其生命体征,辅助摆放舒适体位,以缓解躁动情绪,并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当咯血成功停止后的三天内,要重点防范再次咯血,护士宜适当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量,待一周后没有出现再次咯血可以进行散步及适量运动。
1.3 评比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结局出现情况(大咯血、窒息、休克及死亡等)。
1.4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s),计数数据表达为(n/%),计量数据比对经t检测,计数数据对比经χ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住院天数分别是(11.2±3.19)h、(6.5±1.25)d;基础组患者的分别为(19.7±3.64)h、(8.9±1.57)d;实验组显著短于基础组(P<0.05)。
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大咯血,1例休克,不良结局总出现率4.76%(2/42);基础组患者中,有4例大咯血,3例休克,3例窒息,不良结局总出现率24.39%(10/41);实验组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
3 讨 论
肺结核并发咯血的发病急,且患者病情较危急,应进行急诊救治,以防止窒息、大量咯血、休克及死亡等并发症出现。责任制全程护理转变了以往被动的护理形式,将护理工作责任化、精细化,责任护士专项负责各例患者的全面护理管理。此次研究在肺结核咯血患者入院开始实践全程性责任护理和积极干预,以责任护理组为工作单位,保证患者得到无间断性的责任护理及干预服务,引导其遵医用药、规范饮食,并帮助患者减轻各种负性情绪,协助增强全程治疗的整体效果[2]。此研究指出,相对基础护理来讲,责任制全程护理下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住院天数都显著减短;并且不良结局总出现率显著更低(P<0.05)。由此可知,肺结核咯血住院患者的治疗全程实施责任制护理及相关干预,能减少咯血停止时间和住院天数,并有助降低不良结局总出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