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
2020-01-11丁丽,林东昉
法国西部的Lefèvre等回顾了他们所在地区的26例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病例。入选标准为脑膜炎奈瑟菌血培养阳性,症状出现超过7 d,入院时没有休克或脑膜刺激征。来自36所医院的550例脑膜炎球菌菌血症患者中,26例(4.7%)符合这些标准。由此推测,在法国西部,侵袭性脑膜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1/10万,而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的发病率仅为0.033/10万。
2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4.5岁(19~46岁),其中17例(65.4%)为男性。5例患者(19%)免疫功能受损:2例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另3例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肾移植。均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5例患者补体检测未见异常。出现症状(最常见的是发烧、皮疹和关节痛)时间的中位数为入院前28 d(11~49 d)。局灶感染表现有关节炎7例、葡萄膜炎3例、肺炎2例。11例(42%)患者接受了腰椎穿刺,无一例有脑膜炎的证据。血培养分离株的血清型为B组18例、C组5例、未分型3例。抗菌治疗的疗程中位数为7 d(7~10 d)。入院后无脑膜炎或低血压发生,但1例脑膜炎球菌肺炎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文献复习发现,自1902年首次报道以来,共报道252例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中位年龄(21岁)和年龄范围与法国西部相似,男女比例(179/73)和症状持续时间(35 d)也相似。
总之,患者年龄和男性患者的比例与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不同。在法国约一半病例发生在儿童,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似。与文献一致的是,只有少数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患者确定了诱因,包括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终末补体或备解素缺乏,增加了患者脑膜炎球菌血症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大量的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有关。导致感染及其慢性化的因素可能在于病原体本身,但似乎没有明确的微生物特征;研究表明,lpxL1的突变导致脑膜炎球菌多糖的酰化减弱,从而导致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能力减弱。虽然慢性脑膜炎球菌血症尚未被充分了解,临床医师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2014年的一份病例报告描述了1名30多岁健康男性突然出现发热,播散性皮肤红斑和压痛斑块,自发消退,但随后复发,所有这些症状都在1个月内发生。血培养阴性,皮肤活检诊断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给予泼尼松80 mg/d治疗,但临床疗效甚微。7 d后,患者出现头痛和颈部强直,脑脊液显示为脑膜炎。虽然脑脊液培养呈阴性,但PCR检测脑膜炎奈瑟菌阳性;皮肤活检标本经PCR检测也呈阳性,银染显示有双球菌存在。
In the literature. Chronic meningococcemia. Clin Infect Dis,2019, 69 (1 November):iii-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