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2020-01-11闫寒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萎缩性分型胃炎

闫寒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中医康复科,辽宁 鞍山 114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萎缩,胃固有腺体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点的一类慢性胃炎疾病。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人们的饮食不节、忧思恼怒、情志抑郁、邪毒内侵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保和丸、小柴胡汤、归脾丸、半夏泻心汤等,这些中医药方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下就是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行的总结分析。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理念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祖国中医概念中并没有这一词,该词主要来源于西医。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解释为,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胀满、腹痛、嗳气、食欲不振、贫血等,无特异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且该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主要包括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就可以对该疾病进行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癌前病变等,进而就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弱酸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改善胃动力等。随着中医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在中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痛”、“胃脘痛”、“吐酸”等范畴,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

就目前来看,西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生物性因素等。而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六淫、禀赋不足、过度劳逸等是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中医病因[3]。就情志失调而言,如患者长期忧思过度、精神抑郁、焦虑烦躁,就会容易引起脾胃气机郁结不畅,进而造成脾胃功能障碍,而当脾胃受到了影响,在综合因素作用下,就很容易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就饮食不节而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因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饮食过咸等导致胃部疾病越来越高发,而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这是因为长期饮食不节会造成肠胃出现损伤,进而就会引发慢性胃炎的发生。就外感六淫而言,中医学将风、寒、署、湿、燥、火成为六淫,所谓淫就是指过,当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时,六淫就回对人体产生侵犯,进而引发各种疾病的产生。如六淫中一气偏胜,就会对脾胃造成损伤,进而引发满心萎缩性胃炎的发生[5]。就禀赋不足而言,是指患者遗传了父母体弱多病、精气亏虚的体质,由于形体懦弱、脏腑失调,所以脾胃系统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就会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风险。就过度劳逸而言,如患者过度劳累,会损耗真气,进而影响脾胃运化,而长期以往,脾胃功能就会受损,进而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刘晨孝等[6]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中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做出了总结,其表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禀赋不足等有密切关系。

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其中脾胃虚弱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基础,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过度劳累、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感六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就很容易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7]。从中医学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分析,脾胃乃是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胃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当脾胃虚弱时,那么人体气血、气机等都会受到的影响,进而就容易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而言,与胃失通降、气机壅滞有关,所以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而言,主要在于津液和阳气失衡[8]。无论津液和阳气时过多还是过少,都容易诱发该疾病的发生,所以气机瘀滞是重要的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医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随着中医辩证论治在该疾病中的应用,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包括脾胃湿热、胃络瘀阻等。赖英哲等[9]等在中医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及治疗中就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以阳明胃热、脾气亏虚为本。李朝辉[10]等在从滞而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就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脾虚,将病机主要分为脾胃虚弱、气滞食积;肝郁脾虚、气机郁滞;壅滞中焦、寒热错杂三种。

4 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4.1 中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辩证是指认证识证的过程,通过辩证可以对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论治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辨证分型,主要包括6型,即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12]。但是不同的医家具有不同的个体思维,再加上临床实践经验有所不同,所以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方面也有所不同。

黄立敏等[13]在健脾解毒祛瘀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中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辩证分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纳差型、胃胀痞满型。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采用健脾解毒祛瘀方进行治疗,中药组成包括黄芪、太子参、白术、麦冬、白芍、甘草、蒲公英、半枝莲、薏米、三七、丹参、莪术、乌梅。进而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加减药物。其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健脾解毒祛瘀方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杭亚妮[14]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中,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了辨证分型,其主要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胃黏膜水肿型、黏膜充血型、肠化生型三种。在辨证论治方面主要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重要组成包括炙甘草、黄连、檀香、茯苓、丹参、柴胡、炒白术、半枝莲、泽泻、北沙参、南沙森、白蔻仁、赤芍、白芍、法半夏。进而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加减药物。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萍[15]在自拟疏肝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中,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了自拟疏肝益胃汤治疗,中药组成包括柴胡、香附、枳壳、延胡索、法半夏、党参、白术、甘草、莪术、丹参、川芎、蒲黄、三七、山药。并根据患者辩证分型加减用药。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3%,而给予中医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对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与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由此可见,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显著的效果。这是因为中医辨证论治注重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进行针对性的中药治疗,中药方中各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在联合应用下就可以发挥出相应的治疗效果,进而改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因此,为更好的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必须根据患者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比如对于脾胃气虚证患者,在治疗方面就需要以温中和胃、补脾益气为主,香砂六君汤合良附丸加味治疗脾胃气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就具有显著的疗效[16]。对于脾胃虚寒证患者,就可以使用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味进行治疗。对于肝胃气滞证患者,治疗主要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为主,胡疏肝散或柴胡六君子汤加减方治疗就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于脾胃湿热证患者,治疗以芳香化湿、和胃醒脾为主,藿朴夏苓汤加减或三仁汤加味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17]。总而言之,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必须根据该疾病的不同辨证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4.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针灸治疗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灸是中医药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到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进而达到改善患者脾胃,修复胃黏膜损伤的目的[18]。

姜新媛[19]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表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控制疾病复发率。其指出,通过对患者气海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进行针灸治疗,可以起到行气活血、温阳散寒的作用,进而调节患者全身阴阳平衡,在中药联合治疗下,患者就可以快速恢复健康。

唐铭津[20]在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中,就对患者实施了针灸治疗,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膈俞、关元、学海、气海等,使用25~40 mm长、0.3 mm直径的毫针,主配穴每次留针20~30 min,每日针灸1次,连续针灸治疗8周。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起到通经活络、强脾健胃、调和气血的作用,进而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应用针灸治疗也具有显著的效果。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中枢神经通路、调节胃肠激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通过针灸治疗,患者的胃动力、胃酸分泌、炎性反应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现如今,针灸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5 结束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外邪犯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及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而通过给予中医药辨证论治,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免疫力,扶正祛邪,进而促进患者康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辨证论治大致相同,所以在药物的选择方面也基本相同。但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还需要各地区的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生活特点等进行自行加减药物。中医药治疗该疾病强调的是治本,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中药治疗外,还需要注重饮食、环境、情志的相互作用,在一系列的治疗措施下,患者的疾病更容易得到康复。总而言之,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萎缩性分型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