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寒地区绿色公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

2020-01-11田景波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路基路面公路

田景波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1 路基施工

1.1 取土场施工

在取土场取土前应首先将土场表层种植土、腐殖土推出并集中堆放,施工过程中采用废弃土方对取土场进行恢复,待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地表进行整理并回填耕植土,采用取土周围的树种对取土场进行绿化,使之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取土场宜采用分段集中取土的方式,取土场的边坡应该采取必要的支挡防护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

取土场取土完成后,应进行治理,山坡治理采用浆砌石护坡,平原区,可根据情况对土质情况,可用于农田及其他建设。

土场便道应尽量利用场地及周边现有村道或其他道路,减少临时便道的修建,尽量减少占地。

视土场土质情况,对土场内及便道进行洒水降尘,以免影响其他农作物生长。

对利用村路及其他道路进行土方运输,应派专人进行清扫。

1.2 清表土施工

路基施工中对林业部门采伐留下的完整树柱、树根、枝条等单独收集,作为后期利用的有机物。

路基清表施工,应对设计坡口线至公路用地边界之间的范进行清表,尽量减少清表对原生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对必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的地方,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清表减小创伤面。

路基施工前,先将路基占地范围内的无论是林地、草地腐殖土、种植土推至两侧护坡道位置,用密目网苫盖,草袋围挡,防止流失,预留用于路基坡面绿化、防护、复垦土场的回填土。

旧路边坡腐殖土不能利用运至取土场做为复垦土方使用。

1.3 软土地基施工

对于软土地基开挖前进行排水的工程,可收集再利用,用于砂石回填时保持湿润。

开挖弃土宜采用即挖即运的原则,减少二次倒运。

不能及时运走的弃土,临时堆放在路基两侧不宜超出占地界范围,减少临时占地,并用密目网苫盖,草袋围挡,防止流失。

回填材料因地制宜,宜选取工业废渣、矿业废渣且经检测能够满足公路施工的环保材料进行回填。

软土地基处理,在积水地段,施工前应对积水进行收集,用于回填砂砾的施工。

1.4 土石方工程施工

土方运输车辆必须苫盖,且不应装载过量。定期检查,确保运输过程不抛不洒不漏。

路基填筑施工时,路拌白灰时禁止抛撒,避免产生扬尘。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回填土,并进行洒水降尘。

含水量较小的填筑材料,如砂性土质,附近无可取水源时,可以根据情况就近打井取水掺拌,进行施工。含水量较大的填筑材料,宜采用路拌与场拌相结合。

对开挖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严禁超挖,保护用地;挖方顶部设置截水沟,保持挖方段坡面受到雨水冲刷。

路基施工前需清除地表种植土、基底换填软弱土及推出旧路也存在一定量弃土,为了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可将种植土作为绿化用土;可作为拌和场平整场地用土、桥梁基础筑岛围堰用土和修筑便道用土或用于回填洼地、废鱼池,加高河堤和农田造地。

施工中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如立交等),尽量减少占地。

施工机械宜采用高性能、低噪音和低能耗的机械设备。

距离建筑较近的施工,压路机不宜强振碾压。

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尽可能原地保护,不得已需移栽时,请有资质的相关单位组织实施;施工完后,尽快恢复原有地貌。

1.5 排水、防护工程

对必须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的地方,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清表减少创伤面积。

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多利用原旧路的边沟或根据地势修建排水系统,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保证排水通畅。

浆砌片石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宜采用预拌砂浆。

砂浆不应再现场拌和,应集中拌和,减少对路面和环境的污染。

砌体养生应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养生,减少用水量,在用土工布覆盖养生时,宜采用砂袋压盖,减少污染。

充分利用边坡打孔、开槽、局部凹陷处填植生袋再配合栽植苗木等手段,既能节省土壤资源,又能有效恢复自然植被。在局部凹陷处采用植生袋固土绿化技术、实现坡面局部增加厚层土壤的目的,为植物尤其是一些木本植物的侵入生长创造条件。

2 路面工程

2.1 水泥稳定(底)基层施工

可采用低剂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石屑,既起到了废物利用的作用,又改善了混合料的性能。

对于改扩建工程,可对铣刨的面层料进行回收利用,用于水泥稳定基层和底基层的施工,铣刨的基层和底基层用于垫层的施工。

路面结构层边缘部分采用适当支挡措施,防止结构层因压路机碾压造成超宽,节约材料用量。

2.2 水泥混凝土面层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减少水泥用量,使用外掺剂、增加工业废料、矿山废渣的掺量。

提高剩余混凝土的使用率。对于剩余施工重视剩余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分离机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材料,再次利用。

钢筋宜采用专用BIM软件优化放样下料,大大减少钢筋废料的产生率。

对于不能用于施工的边角废料,可用于制作模板支挡固定装置。

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湿、保温养护;工程量较大时宜采用土工布养生,砂袋或帆布袋压盖,采用洒水或喷雾养护,养护用水宜使用回收雨水或湖泊的水。

挖除的旧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破碎后就近用于土方填筑;也可用于驻地、拌和站场地硬化、平交道口的填筑,不能再利用的将容易产出扬尘的材料堆放和加工区远离居民住宅区布置。

对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扩建工程,宜采用循环再生技术,将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应用于路面基层施工,实现材料100%再利用。

2.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沥青用量。在具备条件下,改扩建工程采用现场热再生施工,提高旧路面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施工过程控制,减少因每天开工和停工产生的废料。对于不合格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拌合站或场地建设。夜间施工按法律规定进行公告,对于夜间施工经过人口较密集的村屯时,设置噪音监测点,并实施动态监测。夜间施工产生噪音工噪音声强值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大噪音工序应停止施工。

采用先进的、高性能、低噪音和低能耗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车辆定期保养,并在闲置期间及时关闭减少噪音。

改扩建工程中铣刨沥青混凝土路面应根据垫层、底基层、基层级配要求,控制铣刨所得颗粒的粒径,铣刨后统一堆放,用于垫层、底基层、基层的施工。

3 桥涵工程

施工阶段,要做好施工废水管理,避免施工污染地表径流,桥梁钻孔桩施工要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及时对沉淀池清淤,清理泥浆运往弃土场,禁止泥浆随意排放;施工驻地、预制场地等周围设置截水沟、沉淀池等,拦截净化施工污染。

4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

在公路绿色施工中,应通过不断创新促进绿色施工,现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施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2)因地制宜采取四新技术。

(3)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公路施工管理创新。

(4)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施工应用技术。

(5)减少水泥、沥青用量等主要材料及污染较大施工。

(6)创新能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路域生态防护与修复、公路碳汇建设。

5 结 论

绿色公路,公路绿色,是公路建设一种发展趋势,无论在公路设计,还是在公路施工中,都应贯彻国家”公路建设行业政策,践行绿色交通,推进绿色公路建设,最终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公路。

猜你喜欢

路基路面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公路断想
用艺术修补路面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