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20-01-11刘国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位剖宫产血栓

刘国静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二次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所带来的并发症也在不断增加。产妇由于创伤、失血、术后卧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产妇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血栓一旦脱落,可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肺、脑栓塞,可危及产妇的生命。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选择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7.4±8.2)岁,孕周38~42周。所有患者具有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1.2 麻醉方法及手术时间: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脊联合麻醉,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3.5±18.6)min。

1.3 护理干预措施: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做好用药指导,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摆放和术后监测,保证患者具有良好的术期护理并且严格的按照手术原则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 体位护理:在患者手术的过程中需合理为患者选择体位,保证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性。对患者下肢可进行间断性按摩,以便于能促进患者下肢血液的循环,防止血液的瘀滞,减少血栓形成概率。手术以后需要使患者注意将下肢适度抬高,促进静脉回流。

1.3.2 加强护理监护:在患者手术结束的24 h以内,下肢尚处于麻醉状态,无法自主活动,静脉血管扩张,肌肉的松弛也无法发挥对血流的挤压作用,因此,在此时间内要强化对患者的各种状况的观察和巡视。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下肢肿胀或疼痛,下肢颜色及温度是否发生改变。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进一步检查或处置。

1.3.3 用药干预:因为手术等创伤性操作可损伤到血管,血管内皮的损伤可引起血小板积聚、黏附,从而形成血栓[1]。手术后应对部分高凝状态患者采取抗凝治疗,通常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间为术后8 h,剂量为4000 U/次[2]。

1.3.4 营养支持:手术以后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对患者的饮食干预工作。保证患者术后饮食质量以低热量饮食为主,为患者以低胆固醇、低脂肪饮食和低糖饮食为主,保证食物当中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多饮水也可以降低血液黏滞性,并补充循环血量,加快血液流速。

1.3.5 康复训练:术后尽早进行下肢运动有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早期运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下肢感觉恢复后,即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每小时做一次,每次3~5组,每组10~20 s,以不过分劳累为宜。平卧12 h后,可进行下地行走。初次下床应注意体位变化的速度,先于床旁站立数分钟,然后再缓慢行走。

2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占患者总数的2.3%,护理满意度为96.5%。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2周和4周的患肢血流状况进行复查,血流恢复正常流速。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剖宫产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患者在发病以后,肢体存在剧烈疼痛,而且患者主观存在肿胀感,病症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活动能力产生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导致患者合并肺拴塞等[3]。

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要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本文主要针对于此进行调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很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术中患者的体位,经常对其下肢进行按摩,术后经常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有利于迅速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经过及预后,达到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术后均衡而合理的膳食搭配,可以缓解血液高凝状态。积极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4],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肢体的康复,大大的降低了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同时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尽快康复也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体位剖宫产血栓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