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2020-01-11聂晓淼
聂晓淼
(锦州市中医院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0)
据报道[1],脑梗死患者中仅有10%病例可恢复正常,绝大多数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合理、科学的康复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因而选择恰当的护理模式十分必要。近期,我科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引入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增强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遵医行为方面效果突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脑梗死患者110例,纳入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纳入标准:①经磁共振、CT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且均存在偏瘫、二便失禁等后遗症;②患者思维、沟通能力正常;③临床资料和检测数据完整无缺;(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创伤、糖尿病、脑出血者;②既往半年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有重大手术史、脑梗死病史者。
以护理模式为本组患者的分组标准。对照组55例实行常规护理:男28例,女27例;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为(60.67±3.28)岁;合并症:高血压34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24例,冠心病16例;研究组55例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44~71岁,平均年龄为(60.91±3.05)岁;合并症:高血压33例,糖尿病19例,高血脂23例,冠心病15例;在年龄、合并症、性别分布等病历资料上,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依据脑梗死后护理常规程序,提供用药管理、知识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基础康复训练指导等。
研究组:以上述护理措施为基础,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①早期心理护理:患者病后容易产生悲观、恐慌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每日进行一次有效沟通,时间是半小时,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精神状态后,制定相应心理护理计划,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予以精神鼓励,使其以平和心理积极面对疾病,坚持康复治疗。②早期生活护理:利用饮食试验等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正确指导其进食,并提醒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比如预防误吸方法、半卧位饮食等,并强化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声门下、口腔分泌物。同时,维持痰液引流体位,按时拍背、翻身,必要时可使用器械进行辅助排痰。对于咳嗽有力者,予以咳嗽指导、正确排痰指导等。③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每隔2~3h更换一次体位,避免出现关节挛缩、压疮等情况。神经学症状停止发展后,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先进行肢体康复锻炼方面的知识宣教,使其认识到康复锻炼的意义,从而主动配合。同时,每日按摩患者患肢,指导患者利用健侧手臂辅助患侧肢体作被动活动,逐渐学会自行起坐、床椅移动等。患者恢复肌力后,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训练,比如洗脸、屈伸手指、起立等,站立良好或肌力达到训练标准者,可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对于失语者,可从指导患者呲牙、鼓腮、弹舌等简单口气操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单字发音训练,随后根据训练结果逐渐增加吐字量。
1.3 观察指标:①参考卒中量表(NIHSS)[2]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变化,该量表评分范围是0~42分,评分越低表示其病情越轻。②自拟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在康复锻炼、饮食、作息、用药、自行调节心态等方面的依从性,上述项目全部依从者表示依从,任意一项出现抗拒行为者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依从性等无序分类资料以(%)表示、实施χ2检验;NIHSS评分等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实施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护理前,研究组、对照组的NIHSS评分[(19.48±3.47)分vs(19.39±3.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P=0.443);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5.12±0.33)分,低于对照组(12.88±1.75)分(t=32.316,P=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是98.18%(54/55),高于对照组的85.45%(47/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
3 讨 论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血栓,加重动脉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可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引发神经功能障碍[3-4]。近几年来,因医疗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脑梗死的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而治疗干预的重点已经不仅限于挽救生命,还应重视患者病愈后的生活质量[5]。
据报道[6],脑梗死患者病后3个月内是功能康复最快的时期,因而本病患者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且康复护理干预进行越早,对患者康复越有利。因此,关于脑梗死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护理模式是以上述观点为理论依据设定,笔者根据早期康复护理理念,结合研究组患者实际情况,设计了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内容涉及心理、生活、康复训练三方面,弥补了常规护理中不重视患者心理等方面护理的缺陷,突出了护理方案的周全性。同时设计了早期康复训练计划,从科学体位摆放直至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这与改善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是体现患者康复效果的直接观察指标,NIHSS量表为评价神经功能的客观工具,而结果2.1提示: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证明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积极作用。此外,护理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而研究组护理依从性较高,推测与心理护理等作用相关。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适宜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