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预防腹腔镜结肠手术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2020-01-11汤小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肢端结肠血栓

汤小丹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有研究[1]发现,我国外科手术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45%,因下肢静脉血栓发病较隐匿且缺乏特异性,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在外科护理工作中变得尤为重要。患者在腹腔镜结肠手术术后由于麻醉、制动及护理预防工作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案例屡屡发生[2],如何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结肠手术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在39~73岁,平均年龄为(52.63±3.96)岁。

1.2 护理方法

1.2.1 风险评估: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术前深静脉血栓wells评分,并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对于曾有血栓栓塞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以及评分≥1分的中高危患者,进行重点防治。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知[4]。

1.2.2 心理干预:术前与患者进行深度谈话,话语柔和,给予同情和安慰,尽量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并告知患者相关医保政策,避免患者因经济负担过重从而产生对手术抵触心理。

1.2.3 术前记录:术前测量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观察并记录肢端循环情况,包括:腿部皮温是否升高、有无肿胀、麻木、颜色有无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等。

1.2.4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合适、舒适的体位,在小腿及腘窝处垫上高度适宜的软垫,避免静脉丛因长时间压迫而出现血运循环障碍。同时术中穿好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2.5 术后护理及记录: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在患者绝对卧床期间,将护理床摇至头低脚高位,使下肢抬高20°~30°。嘱患者继续佩带弹力袜,增加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术后严禁挤压下肢,每日可按摩双下肢4~5次,每次10 min左右,并注意保持肢端温暖。术后每日记录生命体征及肢端循环情况并测量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若与术前测量结果相差过大,或左右腿测量结果相差过大,应警惕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尽早完善下肢静脉彩超检查。

1.2.6 术后康复锻炼:术后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关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鼓励患者进行活动,促进下肢功能恢复[5]。下肢早期运动特别是膝关节伸屈运动及足踝主、被动运动,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6]。督促患者家属每2~3 h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更换体位、活动下肢各个关节及按摩肢端肌肉,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屈伸足趾、踝关节等活动,频率为每日5~6次,每次3~5 min。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后,可酌情制定康复锻炼方案,早期以深呼吸、咳嗽及关节的屈伸为主,中期以站立、坐位及行走等方式锻炼肌力,并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锻炼时间及难度,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7]。

2 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7.1%)明显降低,住院时间(9.48±1.60)d明显缩短,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满意率达到92%以上。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升高,外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及预防已经逐渐开始引起重视,护理模式的选择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出,可以说是决定患者手术成败的关键。常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但其仅仅是对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治疗等方面进行简单干预,缺乏特异性和全面性,而综合护理模式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更为深入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详细了解,帮助患者克服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同时将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采取提前干预措施。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综合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无论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长还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因此在腹腔镜结肠手术围术期中选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取得显著的护理成效,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肢端结肠血栓
肢端肥大症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彩超表现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缘结推拿献此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