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措施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加速康复中的价值研究
2020-01-11金飞
金 飞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加速康复主要是指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整个手术流程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对其机体应激反应进行有效隔断与减轻;而这一措施目前已经在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及骨科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对加速康复进行优化护理,这对于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优化护理措施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加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作出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7.12±8.58)岁,所有患者均对其加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优化。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加速康复治疗;②术前无化疗史者;③术前停止抽烟达两周以上者;④经术前诊断可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排除标准:①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已行多叶肺叶切除术者;③中转开胸者;④术前有肺感染类疾病者;⑤术中需进行双肺通气者[1]。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优化。①心理护理 当患者进行手术前,相关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关手术知识的宣讲与问题解答,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并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言语开导与宽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②优化体温检测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帮助患者盖好被子,将室温调至24 ℃之上,随后铺设消毒巾,再调回室温22 ℃,术后再调至25 ℃以上,在确保适宜温度的同时避免室温过高。其次对术中需要输至患者体内的血液、胸腔冲洗液等进行预热至40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热交换,进而导致患者体热消散。最后密切关注患的体温,对其变化及时发现,并通过暖风机、加热毯等进行干预。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术前30~60 min对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静脉滴注,例如二代头孢类,若在进入手术室前,抗生素为滴注完,则可暂停使用;待患者完成麻醉后再继续给予静脉滴注,这样能有效避免患者在麻醉作用下出现过敏反应,同时还能抗菌;通常在术中只需单次用药,若手术时间在3 h以上,或术中出血量在1500 mL以上,则可加用单次抗生素剂量,确保抗菌效果能够覆盖整个切除术过程。④优化导尿管管理 叮嘱患者在术前排空膀胱,对无法自行排便的患者,不给予其留置导管,若患者必须插导尿管,则需尽早将其拔除;通常在12~24 h后患者有排尿感或是膀胱功能恢复后,即可将尿管拔除。⑤优化输液 将平衡盐溶液作为术中基础补液,根据患者实际身体状况进行补充,同时以其收缩压、心排量及每搏输出量作为指标来给予输液量;在保障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的情形下,一般要少于正常计量500 mL,最佳计量在4~6 mL/(kg·h)较为适宜[2]。⑥术中并发症预防 首先帮助患者穿戴弹力袜,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其次应用胶布贴、手术薄膜等贴在患者眼部,使其处于闭合状态,避免在术中出现液体误入其中对眼结膜造成伤害。其三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每30 min对其给予足跟骨隆处及面部进行减压,提前做好手术时间长、皮肤易受损等高危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工作。最后密切关注患者手臂部位,确保其远端关节略高近端关节,且肩胛关节外展在90°以下。⑦优化手术流程 首先加强手术室、麻醉准备室与麻醉后监测室之间的默契合作,减少中间流程;其次成立专门胸外科小组,对其成员进行培训,优化手术配合默契度,并固定仪器设备;最后在手术室设立病理科,确保在术中切下的标本能够及时送检。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中经加速康复护理后的临床情况:所有患者在加速康复护理中,且对其护理措施优化后;其术中平均手术时间为(124.6±4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8.5 mL,术中平均心率(70.4±11.5)次/min,术中平均补液量(1345±418.6)mL,术中平均动脉收缩压(118.3±12.5)mm Hg,术中平均氧饱和度(95.4±5.2)%。所有患者体温均在35 ℃以上,自入院至出院,平均住院时间在12.5 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等不良症状。
3 讨 论
加速康复作为当前临床中一类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范围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其应用价值显著。由于患者在术前对于肿瘤疾病的良恶性不确定,同时对于相关疾病与健康知识较为匮乏,使其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担心等负面情绪;因此通过对加速康复在术中的优化护理,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体温检测、抗生素预防、导尿管管理、优化输液、并发症预防及手术流程优化等方面来提高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在加速康复中给予优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