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应激激素的表达影响研究
2020-01-11郭鑫
郭 鑫
(铁岭市清河区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鼻窦炎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病,对于本类患者的手术治疗研究中,鼻内镜的应用率不断提升。鼻内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微创及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1],但是对于本类手术对患者应激激素表达的影响研究极为匮乏,故关于本类手术对患者的直观应激表达影响未见。本研究就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应激激素的表达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诊治的70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30~62(43.3±8.8)岁,病程为1.3~12.7(7.8±2.3)年,其中Ⅰ型者13例,Ⅱ型者12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为31~63(43.5±8.5)岁,病程为1.4~13.0(8.0±2.1)年,其中Ⅰ型者14例,Ⅱ型者11例。两组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上述基本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将中鼻甲后半部分进行切除处理,将蝶窦口充分显露,将堞口前壁、筛窦、前筛窦及额窦口进行依次处理,冲洗及填塞处理。观察组则以鼻内镜手术治疗,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治疗,将鼻息肉进行切除,将钩突及筛泡进行处理,然后依次处理筛窦、上颌窦、额窦及蝶窦,进行鼻窦开放术,后期处理。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与手术前后的应激激素(Cor、NE及ALD),上述应激激素以ELISA法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
1.3 评价标准:患者治疗后的鼻窦炎鼻息肉症状体征消失,分泌物消失,窦口开放及黏膜细胞上皮化均较好为痊愈,鼻窦炎鼻息肉症状体征改善,分泌物减少,黏膜细胞轻微水肿为好转,未达到好转的程度为无效[2]。
1.4 统计学检验:本研究中的数据软件为SPSS22.0,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比较:对照组中痊愈者25例,好转者6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者31例,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中痊愈者31例,好转者4例,无效者0例,总有效者35例,总有效率为10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高于对照组(χ2=4.242,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激素比较:术前对照组的血清Cor、NE及ALD分别为(190.12±18.63)ng/mL、(358.78±41.25)ng/L及(16.20±2.28)ng/L,观察组的血清Cor、NE及ALD分别为(189.98±18.57)ng/mL、(359.10±41.19)ng/L及(16.30±2.31)ng/L。
术后对照组的血清Cor、NE及ALD分别为(283.73±23.53)ng/mL、(412.53±46.86)ng/L及(26.82±4.10)ng/L,观察组的血清Cor、NE及ALD分别为(241.52±20.87)ng/mL、(387.12±42.52)ng/L及(22.18±3.24)ng/L。
术前两组的应激激素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1,0.032,0.182,P>0.05),术后观察组的应激激素表达低于对照组(t=7.939,2.375,5.253,P<0.05)。
3 讨 论
鼻窦炎鼻息肉是极为常见的一类耳鼻喉疾病,患者的鼻部症状体征表现明显,且严重者可导致耳鸣及听力的降低等情况,治疗需求较高。而对于本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中,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受认可,而鼻内镜等手术方式因创伤较小的原因,临床应用率不断提升。应激激素作为临床中与疾病、手术创伤等导致的机体不良应激程度密切相关的指标,其可更为直观地反应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应激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疗效较好,且对应激激素的表达影响也明显小于传统手术,进而更为肯定了鼻内镜手术的微创性[3-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对应激激素的表达影响作用显著好于常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