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01-11陶丹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氯吡格雷

陶丹丹

(东港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辽宁 东港 118300)

不稳定心绞痛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血小板聚集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基础,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9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到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5~70岁,平均(61.18±3.8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5~70岁,平均(61.24±3.83)岁。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吸氧、卧床休息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首次剂量300毫克/次,第2天用法用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氯吡格雷首次剂量300毫克/次,第2天用法用量为75毫克/次,每日1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心电图显示ST-T段无改善甚至恶化,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50%;②有效:心电图显示ST-T段有所改善,50%≤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80%;③显效:有效:心电图显示ST-T段恢复正常,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80%,临床疗效总有效=(有效+显效)/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4.68±1.15)次/天、(4.66±1.17)次/天;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4.89±4.45)min、(24.81±4.41)min;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1.24±0.35)次/天、(2.68±0.82)次/天;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42±1.25)min、(7.78±1.69)min;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48/49),其中无效1例,有效22例,显效2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41/50),其中无效9例,有效19例,显效22例;两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疾病,该病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研究显示[1],血小板聚集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改善冠心病的预后尤为必要。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小板氧化酶,从而抑制血栓素的合成,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药物的一种,为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血小板表面抗体,促进磷酸蛋白发生磷酸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协同作用有关。ADP及血栓素A2是血小板聚聚集的重要环节,同时抑制ADP及血栓素A2环节,可产生更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此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3]。

综上所述,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