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术式术后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2020-01-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术式甲状腺癌颈部

刁 翔

(海城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海城 114200)

甲状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且此类肿瘤患者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占有较大比例,且根据瘤体形态将其分为乳头状甲状腺癌与滤泡状甲状腺癌。上述两类分化型甲状腺癌均具有一定的恶性程度,在女性中较为多见,且发病部位较为特殊,故患者应在确诊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瘤体,避免累及周边器官,增加治疗的难度,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存在一定的残癌率,影响疾病预后,故选取何种治疗术式可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残癌率、改善患者预后成为目前临床具有较大争议性的手术难题[1-2]。为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运用不同术式的术后残癌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特开展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共67例,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的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3.05±5.29)岁;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18例,滤泡状甲状腺癌17例;经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恶性分级后,4a级16例,4b级12例,4c级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5.02±5.68)岁;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17例,滤泡状甲状腺癌15例;经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恶性分级后,4a级14例,4b级11例,4c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经详细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批准其实施。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细胞学检查后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经颈部超声检查后无病灶转移;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前提下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书》;超声检查恶性结节分级标准:4a级:具备1类恶性征象;4b级:具备2类恶性征象;4c级:具备3~4类恶性征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者;合并手术禁忌证者及不符合手术指征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需接受头颈部超声检查及CT检查确认病灶数量、大小,并有效评估病灶与其周边组织的位置关系。

1.3.1 对照组 接受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适当垫高头颈部,经消毒铺巾后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于胸骨上方颈横纹处作6~8 cm切口,逐层分离皮瓣后于颈白线处作切口直至显露甲状腺腺叶,先对颈中央及患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清理,之后对病灶组织进行全切或近全切,切除后,止血并冲洗切口,然后于胸骨上窝处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3]。

1.3.2 研究组 接受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经消毒铺巾全身麻醉后实施手术,于患者右侧乳缘位置处作纵切口,并建立胸乳入路,之后使用卵圆钳撑开切口,刺入套管针建立气腹,其后分别于两侧乳晕上缘0.5 cm处作操作孔,分别经套管针辅助置入腔镜与超声刀,然后在腔镜辅助下利用超声刀逐层分离皮下组织,直至甲状软骨处,经超声刀切开颈部白线后,分离带状肌,并沿气管前间隙分离病灶腺叶,经甲状腺拉钩牵拉腺叶及带状肌至上方后,使用超声刀对甲状腺真被膜下血管结缔组织进行离断,并沿喉返神经剥离甲状旁腺,之后切除腺叶。腺叶切除后,经腔镜辅助清理中央区及患侧淋巴结组织,待确认清理无误后,冲洗腔体,并实施颈白线连续缝合,然后撤下引流管、撤气腹,缝合切口,术毕[4-5]。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术后碘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癌率、术后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术后2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于患者手术4周后采用甲状腺小剂量131碘(2~5 mCi)试验进行扫描检查,并计算术后残癌率。若患者术后发生单侧或双侧声音嘶哑、呼吸不畅或窒息情形,则可判定为喉返神经损伤。若患者术后血钙检测结果低于2.0 mmol/L标准且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15 pg/mL标准时,则可判定为低钙血症。根据患者术后2年内随访情况对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残癌率的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均于术后4周进行甲状腺摄131碘试验后得出,对照组患者术后残癌率为45.71%(16/35),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癌率为21.88%(7/32)。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癌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χ2=4.2140,P=0.0401)。

2.2 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对比 经统计术后2年内患者的随访及复诊记录,对照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0.00%(7/35),研究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2.50%(4/32)。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6852,P=0.4078)。

2.3 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发生率的对比 患者术后经查体、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后得出,对照组患者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5.71%(9/35),低钙血症发生率为20.00%(7/35);研究组患者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25%(2/32),低钙血症发生率为3.13%(1/32)。研究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χ2=4.6152、4.2705,P=0.0317、0.0388)。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经短期治疗后恢复。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术前检查探明患者病灶的位置及数量后,通过手术对病灶进行全切或近全切,从而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但由于病灶位置特殊,故难以实现对瘤体的彻底清除,患者术后仍存在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需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此进行避免[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研究组患者术后残癌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短期内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患者均于术后经短期治疗后恢复。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传统术式与腔镜术式,前者在治疗中手术切口较大,但由于颈部组织结构限制,故医师术野受限较为严重,在病灶清除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术中损伤较大,易造成癌细胞脱落,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及复发风险均相对较高,且患者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及低钙血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后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有效扩大医师术野,故病灶清除效果相对较好,但在手术实施中,治疗操作器械易受到污染,可造成器械上附着癌细胞而污染健康组织,造成淋巴结转移或复发,故在此类手术实施中,需要通过手术护理配合及医师手术操作安全意识的提升来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风险[7]。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8]指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诱发因素较为多样,可在单一因素、多种因素作用影响下诱发,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无明确的特异性指征,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不会通过治疗术式的选择得到避免,需在术后要求患者定期复诊,以便实现对其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监测。

术后由于甲状腺全切,可导致患者由于甲状腺功能丧失或低下而影响患者的部分生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而在腔镜术式治疗中,虽然其具有手术效果好、手术损伤小的优势,对部分高危、中危及肿瘤直径较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且此类术式对于健康甲状腺组织的损伤较小,故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较经传统手术治疗患者维持较好,但对于肿瘤直径较小者,难以在腔镜辅助下实现细节化处理,故存在一定的残癌风险,可在术后由于微小病灶残留增加复发风险,且术后受到微小病灶的影响,导致放疗靶向性受限,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对此,需要在实际治疗中对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安全性[9-10]。

综上所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术式与腔镜术式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病灶清除效果更为显著,但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故应在术后积极接受治疗,及时复诊,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术式甲状腺癌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