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
2020-01-11闫寒冰
闫寒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中医康复科,辽宁 鞍山 114005)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会影响患者的心、肾、神经等器官组织,随着病情的恶化,可能会导致患者致残或致死,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是采用西药治疗,胰岛素治疗法需要多次进行注射,同时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操作极其不便。中医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当前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将其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糖尿病病因病机
糖尿病病因病机可分为6类:①素体阴虚,五脏虚弱: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后天阴津化生不足是引起该疾病的原因之一,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来说,古代医家认为肾脾两脏亏虚占据重要地位。②饮食不节,形体肥胖:患者存在饮食不规律的现象,或者长期过食肥甘,从而导致脾胃受损、形体肥胖,最终导致其出现糖尿病。③精神刺激,情志失调:由于患者精神上受到过度的刺激,导致其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灼肺胃阴津,下灼渗液,最终引发糖尿病。④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患者由于外感六淫,风热灶火毒邪内侵,淫及脏腑,燥热伤津,也可引起糖尿病。⑤久服丹药,化燥伤津:由于患者长时间服用一些矿石类药物,从而导致其内生燥热,使其阴津受损而引起糖尿病。⑥过度饮酒:由于患者长期饮酒导致脾胃受损,或者因房劳过度而导致亏耗肾精,虚火内生,造成阴津的灼伤,最终引起糖尿病。
2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2.1 糖尿病肾病 杨铁成等[1]的研究通过纳入74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将单纯使用西药控制血糖法应用于对照组临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活血益气滋阴方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3个月时和复诊时24 h尿微量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糖尿病肾病进展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采用活血益气滋阴方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刘红岩和冷伟[2]通过研究发现针对Ⅲ~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芪糖脉康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朱章志等[3]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的大鼠应用降糖三黄片治疗,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大鼠的血糖、尿蛋白显著降低,且肾脏组织病理损害得到改善,且能够使糖尿病肾病的microRNA-21(一种大小为21~23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RNA)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Smad的信号通路转导得以调控,使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得以延缓。韩海燕等[4]通过研究表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叶肾糖肾方治疗能够使其蛋白尿得以减少,使其肾功能衰竭得到延缓,且脐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候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2.2 糖尿病眼病 韩锦丹[5]通过选取44例非增殖期的糖尿病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清热化瘀方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9.00%。毛朝敏等[6]的研究通过纳入60例糖尿病眼病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活血化瘀、微循环改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熏眼联合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视力显著提高,且血流变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以上说明,对老年性糖尿病眼病患者采用中药熏眼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糖尿病足 于文霞等[7]通过对中药敷贴疗法对糖尿病足创面菌群的影响展开研究,其认为该药物治疗能有效抑制创面菌群,缩小创面面积,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还能缩短创面菌群被抑制的时间。杨玉龙[8]通过纳入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将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临床中,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联合芪归通络汤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与动脉管径均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动脉管径更优,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将中药熏洗联合芪归通络汤治疗法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卞梦芹[9]通过将96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分别给予常规方案、益气通络汤联合中药熏洗方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更高,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均更低,创面面积更少,足背动脉的血流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将益气通络汤联合中药熏洗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取得良好效果。鲍玲芝[10]通过纳入5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主体,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将常规治疗与护理应用于参照组临床,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法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将中药熏蒸法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取得良好效果。
2.4 糖尿病心肌病变 于一江等[11]通过纳入30例2型糖尿病心肌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单纯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且更能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桃红四物汤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法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变阴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曾小泯等[12]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注射、食疗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能使患者的神经反射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肢体疼痛与麻木得以缓解,使患者感觉异常得到降低。
2.6 其他 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防治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上述所讲的疾病治疗方面,同时在其他疾病治疗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胃轻瘫等。
3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景展望
3.1 传统医学精粹的继承 我国古代医籍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理论相对较多,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相关文献对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我们应当对医学精粹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将传统医学精髓全面继承,做到“勤求古训”[13-16]。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在挖掘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数据库进行建立完善,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于实际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系统总结名老中医经验 名老中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为了更好地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国家十分重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与支撑计划项目,同时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作为核心[17-18]。吕仁和教授曾被作为继承对象,将其对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继承效果。另外,还总结了其他名老中医专家对糖尿病的治疗经验,包括施今墨、祝谌予等,通过对中医特色临床思维进行传承,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药进行挖掘,不仅能够实现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且能够积累更多的临床治疗经验,这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以及制订规范与完善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3.3 将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 糖尿病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即前期、临床期、并发症期,该疾病的发病过程是不断进展的。为了实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应当将早期预防放在首要位置,以此使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疾病得到显著改善,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19]。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应当将中医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注重明确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领域。如对于糖尿病初期患者,其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在采用化学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胰岛细胞功能减退不明显而极易出现不良反应,而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中医药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能够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保护。对于糖尿病临床期的患者来说,对其采用单纯化学药物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不太显著,这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12]。对于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能够使并发症发展得以延缓,且能够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的发生率,这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重要作用。
3.4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重视整体调节与综合治疗的特色 中医学作为一种疾病防治的有效方法,除了内服中药方法之外,还包括其他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食疗、针灸、推拿等,能够使患者的免疫、内分泌得到良好调节,且能够使患者的微循环得到显著改善,对糖尿病患者的多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0]。药浴、中药外敷等属于中药外治法,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在促进顽固性皮肤溃疡的愈合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将中医药的优势充分发挥,以此使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得到良好的调节,进而达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
3.5 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个体化”治疗特色充分发挥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群的体质存在差异性,且引发疾病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使得患者的病情表现以及并发症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个体化”的思想理念,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奠定基础[21]。
3.6 中医药临床优势的科学评价 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应当将中医药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还应当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所具有的优势。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表现等比较复杂,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则将可能导致患者致残、致死。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国际上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措施还不够,因此,针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使中医药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应当在研究方面投入较多的经费,同时应当对科研设计、研究方案等方面予以重视,将国外临床试验设计思路作为参考,为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水平奠定基础。
4 糖尿病的护理
为了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果,在防治过程中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生活调理干预:告知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戒除烟酒,在季节变换时注意适当地增减衣服;饮食调理干预:饮食方面应注重科学合理,不得食用过多的肉类、高蛋白及高脂肪的食物,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中药食疗方,如将百合、川贝母、麦冬等中药材应用于阴虚燥热型糖尿病患者,将黄芪、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等中药材应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精神调理干预:为了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应当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情绪,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20-21]。
5 小 结
总之,中医药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将其运用于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临床应当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以此将中医药防治方法的优势及价值进行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