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特点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0-01-11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车厢公交车

李 伟

(江西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1 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特点

1.1 无规律

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大多受突发交通事故波及,车厢外部火灾、发动机舱火灾、载客车厢用电设备起火等均无一定规律。

1.2 社会影响大

由于城市公交车大多行驶在城市主干道,客流量大且空间狭窄。一旦起火极易造成交通阻断及大量人员伤亡,会产生对区域社会发展运行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1.3 救援困难

城市公交车内部具有多种类型易燃易爆材料,如座椅、油箱、电路、储气瓶、装饰材料等。上述物质一旦起火,发热量、发烟量大且蔓延速度较快,救援难度较大。

2 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原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外部人员蓄意纵火、乘客在车厢内遗留火源等。乘客在公交车车厢内蓄意使用燃爆风险较大物品、将随身携带打火机或火柴遗留在公交车上等行为,均可导致公交车厢内部窗帘、工程塑料自燃。如2018年因一名男乘客携带物品起火,导致北京957路公交车起火,致使一人死亡。

2.2 公交车自身因素

油管路渗漏起火、短路过载导致电路起火为城市公交车燃烧主要内部因素。特别是随着公交车制作工艺发展,公交车上电控装备逐步增加,电子元器件故障、设备过电流、设备接触不良、短路等因素频出。再加上打卡机、摄像头等附属设备的存在,极大的增加了公交车火灾发生概率。

2.3 外部因素

除人为因素、公交车自身因素以外,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因突然撞车、翻车而出现的火灾事故概率也较高。同时由于外部环境高温、机械磨损或者应力的作用,也会导致公交车出现火灾事故。如在2016年,因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缺油,导致西安市内一公交车着火,无人员伤亡。

3 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应对措施

3.1 完善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基于城市公交车火灾无规律、救援困难的特点,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相关人员应在收到火警信息之后尽快出动,避免公交车厢内人员因大量失血、高温、吸入毒气、人员踩踏导致的伤亡问题。同时尽可能选择同种类型吊升、切割、扩张、拖拉、牵引、破拆设备及躯体固定气囊、肢体固定气囊。

在火灾救援设备工具准备齐全的基础上,相关人员应借鉴前期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处理经验,预先制定恰当的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一般来说,在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初期,车厢内乘客可以利用城市公交车内配备的灭火器,实施自救。在救援人员到达公交车火灾事故现场后,首先应结合火灾事故情况,开展简单侦查。并根据侦查结果,进行人员概略分工、编组。运用组合式救援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部队开展应急救援活动。

其次,救援人员应对公交车火灾事故区域进行简单规划,明确公交车油箱,或者燃气罐具体方位并标注。随后进入相关位置,对公交车油箱或者燃气罐完整性进行检查。若确定为公交车燃气罐,或者油箱泄露导致的火灾事故,则应该立即利用泡沫或者类似材质物质覆盖油箱或者燃气罐泄露位置。同时考虑到部分公交车高压燃气瓶组位于公交车底部,相关人员应在切断公交车车辆电路或者取出电瓶的基础上,预先逐步一支、或者多支高压水枪,利用高压水流折射手段产生的充实水柱,持续撞击地面,获得折射水流,在车厢底部高压燃气瓶组周边形成一层水膜,降低高压燃气瓶组因火灾高温而出现爆炸事故。

最后,为了避免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救援行动交叉而产生的无序情况,相关人员可以预先设定合理的公交车火灾事故现场规划标准。如遇难者尸体停放区、人员看管区、衣物堆放区、伤员救治区等。据此,将现场工作人员集中整合,划分为警戒组、救援组、灭火组等几个小组。

3.2 优化城市公交车内部安全构造

从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原因上进行分析,公交车内部机械磨损、电路故障是导致公交车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降低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出现概率,相关人员可以对公交车硬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即在应急逃生窗口设置的基础上,考虑到公交车内火灾会导致高温烟气流向上方涌动,密集分布在车顶上方逃生出口,导致公交车内人员无法迅速逃脱。因此,可以在公交车左侧,根据公交车规模,增设若干个不用工具可以从车内外便捷开启的逃生安全门。同时对于安装有空调的公交车,可以将司机侧车窗改为推掀式车窗,以便在应急情况下乘客可以及时逃生。

在门窗改造的基础上,考虑到公交车普遍采用发动机后置模式,散热性较差且不易防尘。因此,在公交车发动机侧面网状通风口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在公交车底盘下设置与发动机相连通的通风管道。通过直吹发动机,在公交车走停过程中散热通风,降低高温导致的公交车事故发生概率。

除此之外,针对公交车运行阶段电路短路、过载导致的火灾风险,可以在加强日常电路检查维护的基础上,对公交车上新增设的附属设备安装位置进行详细观察,如穿管、接头位置等。严格依据公交车附属设备安装规范,增设护套,避免附属设备接触不良、或者线路与车体直接接触导致的线路过流起火情况。特别是在公交车打卡机安装过程中,由于公交车打卡机大多安装在上车门栏杆上,线路需要由栏杆管内进入,从上部孔引出,且在孔、线间缺乏防护措施,极易因长时间磨损而出现线路起火。基于此,在公交车打卡机穿线时,可以在线、孔间增设皮套等防护措施,以避免线路与穿孔管间摩擦,降低线路摩擦导致的火灾事故发生概率。

3.3 积极创建火灾救援通道

在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出现后,通过救援通道的积极创建,可以保证被困人员营救效率。根据当前城市运营公交车整体受应力作用状况差异,可以从未被挤压变形公交车、受挤压变形公交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对于没有受挤压变形的公交车,由于其整体轮廓较完整,因此,可以从车门上部风道内紧急开关入手,旋转紧急开关,打开车门。或者利用腰斧、应急锤等工具,破拆车窗。一般在利用腰斧、应急锤破拆车窗时,可以选择四点破拆法。即在公交车厢内,利用腰斧或应急锤,破拆某侧玻璃上、下、左、右四点。在没有安全锤及腰斧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高跟鞋,或者钥匙钝角砸玻璃。在没有上述工具的情况下,可以手扶座椅靠背,用衣服包住头,用脚跟用力蹬玻璃。除此之外,现阶段多数城市公交车在司机座位旁边、前后车门顶部、车体外部均设置了应急断气开关(类似电扇挡位开关)。在公交车火灾事故出现后,可在车门电路短路时切断气路,或者寻找路人按下开关切断气路,手动开门。

另一方面,对于已受到挤压、重物覆盖且外部轮廓发生变化的公交车,由于驾驶员方向盘、座椅极易出现位置变化,需要寻求专业救援团队帮助。利用专业救援装置及成套起吊、破拆工具,创建救灾渠道。通过特种装备性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保证公交火灾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考虑到城市公交车火灾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关人员应在科学施救、合理利用技术及战术措施的基础上,与交警、公安等单位合理交接。第一时间进行火灾现场移交,尽快恢复正常交通秩序,避免火灾事故对区域社会和谐运行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公交车火灾涉及到人为因素时,相关人员应尽量保护现场。积极配合其他单位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工作。

4 总 结

综上所述,城市公交车是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公交车火灾具有无规律、社会影响大、救援困难等特点,与人为、公交车自身均具有较大联系。因此,为降低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概率,应在积极创建救援通道的基础上,构建公交火灾接警出动及器材调集预警体系,保证火灾事故出现后立即调动救援人员及设备,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危害。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车厢公交车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你们认识吗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六号车厢
拒绝公交车上的打扰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公交车上的窃案
QMI汽车夏季维护:雨季车厢除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