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暴力的现状及解决因素研究

2020-01-11钟昱琪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实名制言论

钟昱琪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0)

一、网络暴力的现状

所谓网络暴力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暴力行为在网络社会的延伸,施暴者通常借助于语言、图片、视频,通过诽谤、侮辱、煽动等语言手段,侵犯他人名誉、损害他人权益,对他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中国最早的网络暴力事件是“铜须门事件”。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例如2016年9月16日的乔任梁自杀事件,2019年10月14日的韩国艺人崔雪莉事件。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

(一)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施暴者非理性的攻击危害到当事人的正常生活,恶意制作具有侮辱意味的视频和图片,捏造不符合事实的情况在网络上散播,侵犯他人权益。从人肉搜索开始,网络暴力不仅仅局限于以线上的语言或视频图片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甚至直接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造成威胁[1]。

(二)激化社会不良情绪,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在网络上发言往往不需要实名制。一些网民就肆意发表言论、宣泄不满。在网暴事件中,人们变得极端,认为事情非黑即白,多数人即是真理。在一个热点事件发生时,人们大多不会仔细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跟随主流群体的言论进行“道德批判”。而当中的许多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网络暴力的语言低俗化,思想极端化和不理性化容易模糊青少年的是非观,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三)破坏网络和现实社会秩序,阻碍社会和谐发展。互联网为公众自由参与社会公众事务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也为社会各方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渠道。但是,由于在网络平台上缺乏过滤检查机制,每个人都可以在开放的空间没有约束地尽情表达,导致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公众难以明辨真假。部分网友乐于“阴谋论”,认为事情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诡计,甚至进行恶意炒作与舆论引导,破坏了网络秩序,污染了网络环境,甚至危害公共安全,造成社会的不稳定[3]。

三、预防和治理网络暴力的措施

(一)国家层面

1.完善网络实名制。匿名性使网民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他们在网上肆无忌惮的发言提供了充足的安全感,滋长了网络暴力。全面实施和完善网络实名制是防治网络暴力的需要。公众在实名制的情况下会增强责任意识,在发表言论时会有所顾忌,减少肆意辱骂和恶意煽动的言论。这有利于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创建良好的网络交流空间[4]。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网络暴力行为,国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公民表达权的同时,针对网络暴力行为的特点及网络传播的特点等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对网络空间进行管理,使公众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网络暴力主要涉及对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的侵犯。国家应进一步明确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公民权益的范围,避免出现受害者维权困难的现象[5]。

3.加强公众道德教育。公众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常呈现出情绪化和非理性。因此,国家要重视对公众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公众的道德自律性,增强其责任意识,使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教育公众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盲从,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6]。

(二)社会层面

主流、权威媒体要强化自身的话语权,积极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功能,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在某一社会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时,主流媒体应当迅速查清事实真相并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避免谣言引导舆论走偏而带来恶劣影响,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7]。网络平台运营商也应当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及时发现网络暴力事件并对其进行控制和上报,积极为司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个人层面

1.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公众的网络法律意识薄弱,容易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随着网络普及,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人们应当主动学习网络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对网络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认识,维护法律权威。同时,人们要树立网络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公众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学会独立、理性思考。公众很多时候在不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轻易发表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暴力。因此,公众应当加强分辨真假的能力,拒绝盲目跟从和人云亦云,不随意发表偏激言论;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主观臆断,不要轻易地肯定,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要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实名制言论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聊聊证券账户实名制
他们的言论
青岛市构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
实名制
言论集纳